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南海南部海域浮游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海南部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群落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浮游细菌丰度为107~108个/L,近岸大于离岸,同一站位不同水层细菌分布差异明显.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蓝藻门和拟杆菌门,优势亚群为 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蓝藻菌纲和黄杆菌纲,研究区域内不同水体间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该海域还存在大量未被认知的细菌类群.该海域浮游细菌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H¢)(4.44~7.00),研究区域内表层水体H¢接近,分别为5.26、5.33和5.07,处于上升流的次表层水体中H¢为6.70明显高于其他水层.DOC和磷酸盐是影响该海域浮游细菌丰度的主要因素,同时磷酸盐也是影响其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表明该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北黄海倾倒区水和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分布,分析了其菌属组成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海区表层水中异养细菌平均丰度为:2.8×104个·L-1,表层沉积物为:3.6×104个·g~1。异养细菌数量垂直分布以表层水菌数最高,30m层次之,10m和45m水层菌数最低且相似,一般比表层少1个数量级,比30m层少近半个数量级,而且该分布趋势四季一致。夏季表层水中菌数比其它季节高约1个数量级,其它三季则没有明显季节变化。表层沉积物中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四季基本无差异。 本海区异养细菌菌群由1了个菌属组成。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在表层水中占优势,优势菌属为:黄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黄单胞菌属。在表层沉积物中,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所占比例相近,优势菌属为:黄杆菌属、葡萄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和肠杆菌科。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9年8月与11月所获取的2个航次的水文、化学和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了夏、秋季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溶解氧(DO)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水文动力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该海区低氧特征及其对酸化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内DO含量及分布与流场/水团格局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夏季长江口外台湾暖流影响区具有低氧的特征,秋季则在黄海冷水团海域下底层存在一个DO低值区.在上升流影响下,夏季长江口海域的底层低氧水体可抬升至上层水体,低氧水体由长江口海域向东北方向扩展;夏季长江口外下层低氧水体的涌升、黄海冷水团区DO最大值层的抬升均与跃层的抬升趋势基本一致,不仅反应了上升流对DO垂向分布的影响,同时也指示了冷水团边界区和长江口外海域涌升流的存在.此外,夏季长江口外东北部离岸低盐水团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对局地底层低氧区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在夏季的长江口海域和秋季的黄海冷水团海域存在水体酸化区,其中长江口的酸化区范围与低氧区总体相吻合,秋季黄海冷水团底层酸化区也与DO低值区和冷水团范围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低氧和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2005年夏季(8月)杭州湾北侧嘉兴电厂附近表层海水中异养细菌、弧菌、粪大肠菌、石油降解菌的数量分布以及它们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测区异养细菌含量较高,在表层水体中的分布为1.3×106~2.1×107/L,最高值出现在强温升区的S4站位,电厂排水口处异养细菌数量则有所下降;弧菌数量的分布在170~1200/L,其数量与温度、COD、非离子氨、悬浮物间具有正相关性,在营养盐丰富的海域,温度的升高对弧菌的生长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石油降解菌同海水温度以及油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其数量分布状况是环境中许多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同时也发现近岸海水表层粪大肠菌群数高于远离海岸海域,其数量主要受到陆源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水域异养细菌及粪大肠菌群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市吴淞口及西区、南区排污口附近水域异养细菌及粪大肠菌群的数量普遍较高,表层水体这两种细菌的最高值分别达2.2×1012个/dm3和2.4×109个/dm3。其空间分布特点是平行于岸边的带状分布且数量梯度明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异养细菌和粪大肠菌群数量成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还表明,高水温、高含油量和低溶解氧的水体细茵数量偏高。根据单项评价指标,排污口水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温血动物粪便污染迹象,其中严重污染级的占总测站的1/3以上。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北岸奉贤水域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4年夏季对杭州湾奉贤水域有关微生物及其环境因子的检测,分析研究该水域大肠菌群、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水域均不同程度地受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的污染,其中大肠菌群在50~1700/L,属于国家二级海水,呈现近陆断面高于远陆断面的分布特征;异养细菌丰度在2.3×103~1.6×105/mL,应属于中度污染,呈现远陆断面高于近陆断面的分布特征。该水域浮游植物总数量平均值为1043.70×104/m3。通过对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总数与叶绿素a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6179。  相似文献   

7.
杨红  戴桂香  赵瀛  丁骏  陈健 《海洋环境科学》2012,(6):893-896,905
以长江口外海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年秋季该海域2个峰面断面的海洋环境调查走航数据,以海水水质指标、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叶绿素a浓度为评价指标,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合该海区的地形及水动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长江口外海域生态状况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31°N断面受长江冲淡水影响,生态状况近海劣于远海,但20号站位逆趋势好转,据监测,夏季其附近海域为赤潮高发区;30°N断面近岸受浙江沿岸上升流影响,生态状况好于31°N,但5号站位逆趋势恶化;5号和20号站位反映了上升流与长江口冲淡水的交汇区域的生态状况。BP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生态环境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8.
椒江口春季水体异养细菌及氮、磷细菌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5月7日~5月15日,对椒江口海区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有机磷细菌、无机磷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上述各微生物类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5类细菌之间及与Chl a、DO、NO3-N、NO2-N、NH3-N、PO4-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椒江口春季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介于(1.15 ...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璐璐  甄毓  贺惠  张玉  米铁柱 《环境科学》2016,37(10):3914-3922
海洋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对维持海洋生态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由厌氧氨氧化细菌(an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NAMMOX Bacteria)推动的厌氧氨氧化过程是海洋氮素移除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并结合环境理化因子,分析了2011年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丰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丰度在长江口邻近海域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总有机碳含量、盐度、铵盐浓度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种群丰度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厌氧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分布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69),同时又随亚硝酸盐浓度、溶解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盐度对厌氧氨氧化细菌丰度分布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水域表层水体光合色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敏  江涛  吕颂辉  岑竞仪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3):305-309,336
于2011年2月对珠江口水域表层水体进行了调查,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水体中19种光合色素的含量,研究了珠江口水域浮游植物特征色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主要特征色素为岩藻黄素、多甲藻素和别藻黄素,还存在少量的青绿素、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二乙烯基叶绿素a。各光合色素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如叶绿素a、叶绿素c2、岩藻黄素和多甲藻素等表现为珠江口水域内侧(淡水端)高,外海区(海水端)低的特点;19’-已酰基氧化岩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和青绿素等主要分布在外海区,在珠江口水域内侧未检出。根据光合色素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在珠江口海域存在的浮游藻种类包括硅藻、甲藻、隐藻、青绿藻和原绿球藻等浮游微藻。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13.
从雾和霾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预防、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4):106-110
阴阳观念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密切。在文学创作方面,阴阳对举、"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宇宙发生观,导致了古代文人重视骈丽的创作倾向,是古代骈文发生发展及古代文学语言形式普遍骈化的深层文化原因;在文学的变化方面,"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自然变化观,导致了古人以天道自然变化以解释文学发展变化的现象,形成了以刘勰为代表的"质文代变,变不失常"文学发展观;在文艺的审美方面,阴阳交感、、刚柔相济、得中为吉的万物根本论,导致了古人普遍以"中和"为美的现象,使"中和"美论成为古代几千来的审美主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生产力3个要素的渗透性影响。而且表现在它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应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各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制度和技术,都与政府的环境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中瑞两国的环评制度都体现了“环评为先,项目决策在后”原则。所不同的是,在瑞典,政策颁布前必须进行战略评价;环评审查按A、B、C类项目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7.
以某联合站为例,根据油气集输联合站站场功能,将联合站划分为油气处理、储运及污水处理3个单元,对各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条件进行分析,并利用DNV公司的SAFETI软件对事故后果进行模拟计算,根据事故影响范围数据,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15-11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深入改革现行单一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执行特殊灵活的更为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考核考试选拔机制,对于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民族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立体种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迁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