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滇池的叶绿素a含量与气象条件、水质因子的关系,利用滇池地区气候资料检测数据和滇池草海水质理化指标监测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透明度、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等水质因子及光照、温度、风速、降水等气象条件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水质因子中总磷与滇池草海叶绿素a含量正相关,而总氮、透明度分别与叶绿素a负相关;(2)气象条件中总辐射、降水量对滇池草海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滇池草海中总氮已经超过常规研究中对叶绿素a限制的上限,已经完全不再限制叶绿素a的生长。因此滇池草海水体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因此现阶段滇池富营养化的控制以控制总磷水平为主,同时提高水体透明度,短期控制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降雨等气象控制予以辅助。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蓝藻密度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对蓝藻密度与环境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水深和总磷为蓝藻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其中,适宜的高水温是蓝藻生长旺盛的外界诱导因子,高水位运行不利于千岛湖水质保护,而磷元素的限制蓝藻生长规模的最主要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3.
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营养限制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1年7月23日到8月15日期间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限制因子测定的现场培养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冲淡水域磷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显著潜在限制因子,离岸较远的远河日海域氮是潜在限制因子,中间海域是磷、氮潜在限制过渡区。在调查海域范围内硅和铁不是潜在限制因子。如果水体中存在对浮游植物的某种限制因子,浮游植物的生长将明显受到限制,一旦消除这种限制因子,浮游植物就会快速生长。发生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uans)赤潮时,受捕食压力的影响,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很低,一旦捕食压力被解除,有充足的营养条件下,浮游植物会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对南四湖硅藻藻密度、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于2010年5月—2013年4月在南四湖进行逐月采样,应用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非度量性多元标度)分析硅藻种群组成的相似性,并通过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硅藻种群结构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①共检出硅藻23属69种,硅藻藻密度在14.3×104~663.2×104 L-1之间,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春季大于夏秋季;②硅藻种群演替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主要以冷水种尖针杆藻(冬春季所占比例分别为15.3%、24.0%)为主,夏秋季则以暖水种扭曲小环藻(夏秋季所占比例分别为17.8%、19.1%)为主;③氮磷营养盐水平、pH和表层水温是影响南四湖硅藻种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南四湖硅藻种群对于环境因子变化的反应较为灵敏,可作为南四湖水质的潜在指示工具进行长期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珂  逄勇  高光 《环境科技》2006,19(2):40-42
以扰动为主要限制因子,研究铜绿微囊藻和栅藻在纯培养和共培养情况下的生长状况,探讨了竞争和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判断藻类竞争的结果。结果表明:适宜的扰动有利于微囊藻的增长和聚集,较大强度的扰动则抑制微囊藻的生长。在共培养体系中,铜绿微囊藻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和抑制其它生物生长的能力,获得最大生物量和远大于栅藻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美国水质基准技术分析与我国相关基准的构建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介绍了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为主要目标的美国水质基准技术指南. “指南"在研究个体水平的动、植物毒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理分析,得出数值化的环境水质基准,并给出了相关计算模式和技术路线. 指出基准构建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等的毒性试验数据应用方面还有待发展完善,另外,“指南”中选择的试验生物也不适用于我国水质基准的制订研究. 以辽河流域为例,对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①试验生物应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特征物种,我国基本可以采用US EPA规定的物种选用原则,但须包括鲤科鱼类;②关注种群和群落水平的毒性数据;③基于当地物种和水质状况或水生态功能分区信息制订区域水质基准.   相似文献   

7.
以2004年夏季(4~8月)对淮南矿区三个不同塌陷时序塌陷塘每月一次的现场调查为基础,分析了采煤塌陷塘水质、不同理化因子的状况及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塌陷塘水质金属指标普遍不超标,营养盐含量较高,主要为P限制,同时划分了其主要的影响因子,这为其以后发展水产业和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盐度对锥状斯氏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盐度为25是锥状斯氏藻的最佳生长条件,此时最大比生长率和种群细胞数达到最高。而过低或过高的温度或盐度均会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9.
富营养化水体的营养盐限制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氮、磷作为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盐,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受氮、磷营养盐限制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了营养盐来源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总结了营养盐限制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缓解富营养化的营养盐主控因子。分析表明:营养盐的来源主要分为外源和内源,受外界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浮游植物的生长受N/P比值及其绝对浓度的共同作用;在不同的水文、气候和人类活动强度下,水体富营养化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存在差异,并且存在限制性转换和共同限制的情况;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措施的提出应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前提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海水中污染指示细菌——粪火肠菌(FC)和粪链球菌(FS)的种群丰度,是评价海水水质特别是近岸养殖场和海水浴场水质是否遭受了生活污水污染的重要指标。所以,许多沿海国家将污染指示细菌种群数作为一项重要的海水卫生学指标加以限制。例如,我国海水水质标准中规定,供人生食的贝类养殖水域中大肠菌群数应不超过700个/1,其它海水养殖、海水浴场等水域的大肠菌群数应不超过10,000个/1(1)。日本、苏联、美国对水产一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监测,系统分析了青弋江芜湖市段水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丰富,适合鱼类生长.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等已超出Ⅲ类水标准.(2)对单项污染指数(Ii)及综合指数(M)的测算和评价表明青弋江水体水质属重污染,为Ⅳ类水,主要污染因子为TN、CODcr、BOD5、氨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污染源控制及加强管理等对青弋江水质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渤海湾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2004~2007年海水样品的采集、检测及分析获得渤海湾N、P、Si营养盐的数据资料。讨论了渤海湾N/P比、Si/P比、Si/N比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影响因素,以及N/P比与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 a来,渤海湾水质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盐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无机氮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磷酸盐含量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近年来营养盐污染有加重趋势,N/P比大致呈逐年增加趋势,P成为近年来渤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滇池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滇池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从滇池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出发,根据各种藻大的生长特性.分别给予不同的温度限制因子,以此推求其增殖速率,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优势藻种的构成比,加权出该时段浮游植物总的生长率。这一改进克服了以往模拟计算中把参数取为常数的缺陷.较好地模拟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和TN、TP等水质指标的年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受过度采摘和毁林开荒等不科学利用方式的影响,野生五味子资源急剧恶化. 沿长白山山脉和小兴安岭山脉调查了17个野生五味子种群,分析了种群特征、环境因子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①五味子果实质量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基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种群密度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五味子果实质量、基径和种群密度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②五味子果实千粒质量和基径平均值分别为(69.05±12.80) g和(0.61±0.13)cm,种群密度大,约50%五味子种群密度达到4级(>1.5~2.0株/m2). ③五味子野生种群采样点的土壤pH(5.34~6.98)呈酸性;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在4.42%~18.47%之间,差异较大;w(TN)、w(TK)和w(TP)平均值分别为0.72%±0.28%、1.74%±0.31%和0.10%±0.03%. ④年降水量在474~928mm之间;年日照时长变化幅度小,在2219.3~2703.7h之间;年均气温和年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46±1.44) ℃和68.9%±2.7%. 主成分分析表明,五味子果实质量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其中年均气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w(TP)、w(TN)、w(SOC)和年降水量;而基径和种群密度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不显著. 对野生五味子种群生长限制因子的分析结果可为该种群保护、人工栽培与调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0、2011年三沙湾水质监测资料,评价了活性磷酸盐的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根据N/P和Si/N比判断三沙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用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该湾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霍童溪为三沙湾海水中磷的主要陆源输入来源,磷为三沙湾植物生长繁殖限制因子,磷含量季节周期变化特征明显,5月植物生长繁殖旺盛,由于磷的匮乏,生长受到限制,磷含量降至最低水平,8月由于植物腐败分解释放磷和海水水温较高抑制植物生长,使磷含量升高,11月至次年1月,磷含量持续升高。三沙湾内富营养化指数大于1,存在发生赤潮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潮白河再生水受水区水质变化特征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统计分析在水质评价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潮白河再生水受水区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将采样时间明显划分为2组,分别对应于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说明受水区再生水水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同时将采样点分为2类,从空间上反映不同的水质水平。因子分析提取了公因子F1和F2,F1反映水体的离子含量、硬度和含氧量水平,F2反映水体的含氮和含磷水平;样本综合得分反映了受水区再生水水质沿流向呈逐渐变好的趋势,且水质呈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受水区再生水水质量化,即均劣于Ⅴ类地表水。  相似文献   

17.
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为对象,研究了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湖泊对高锰酸盐指数、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叶绿素a(Chl-a)的净化能力季节性差异较大.各水质指标春季和冬季自净效果较好,夏季自净效果较差的是NH4+-N和NO3--N,秋季是TP和Chl-a.湖泊四季水体有机污染较轻,TN、TP污染严重.TN、TP浓度条件适宜藻类生长,水体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磷为限制性因子.Chl-a浓度显示湖泊在夏秋两季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冬春两季转变为中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暴发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并影响到湖泊的自净能力.影响水体pH值和溶解氧(DO)浓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农田肥料流失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过量使用有机肥使得夏季湖泊水体中有机氮占TN的主要部分,其他季节NO3--N占TN的主要部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浮游植物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农田排水因子(pH、DO和TN)和营养因子(TN和T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湖泊11个采样点4个季节的水质可聚为两大类,春秋冬季为一类,夏季为一类,这一结果是受温度变化及农田排水所致.利用水温和pH拟合出用于计算湖泊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TN、TP、Chl-a的线性方程,提高了现场快速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三沙湾海水中磷的分布和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2011年三沙湾水质监测资料,评价了活性磷酸盐的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根据N/P和Si/N比判断三沙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用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该湾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霍童溪为三沙湾海水中磷的主要陆源输入来源,磷为三沙湾植物生长繁殖限制因子,磷含量季节周期变化特征明显,5月植物生长繁殖旺盛,由于磷的匮乏,生长受到限制,磷含量降至最低水平,8月由于植物腐败分解释放磷和海水水温较高抑制植物生长,使磷含量升高,11月至次年1月,磷含量持续升高.三沙湾内富营养化指数大于1,存在发生赤潮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底泥磷的吸附与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磷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沉积物(底泥)中的磷的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富营养化的进程,对水体磷含量有深刻的影响,即所谓的内源污染。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对底泥磷形态、磷释放与水体水质的关系作了概述,重点对影响沉积物(底泥)磷的释放与吸附的因子作了分析,并对底泥磷释放的研究方向发表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生态修复试验涉及放养两种本地的游钓鱼品种湖鳟(Salvelinus namaycush)和小口黑鲈(Micropterus dolomieu),结合最近的鱼类群落调查,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和基拉尼附近酸化湖泊中的鱼类种群的恢复动态.在两个品种之间,种群恢复率有差异.在品种丰富的湖泊中引进的湖鳟恢复得慢,其生长显得较慢、存活率较低和群体补充延迟.相反,小口黑鲈能在品种丰富的湖泊里迅速繁殖.随着水质的恢复和放养鱼开始产卵,小口黑鲈的自然补充群体的生物量在5年之内增加到了参考湖泊的水平,而湖鳟的自然补充群体的生物量在水质恢复和成鱼产卵后5~15年内仍然停留在参考湖泊的水平以下.我们记录到游钓者把小口黑鲈引进了受酸化损害的湖鳟湖泊,包括一些酸化前没有黑鲈的湖泊.能改变食物网结构和降低冷水性鱼类湖鳟生长的温水性鱼类黑鲈分布区的扩张表明,气候变暖再加上品种引进有可能大大改变酸化湖泊的生物恢复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