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简讯     
新型废水重金属离子脱除剂不溶性交联淀粉黄原酸酯(简称ISX)是一种优良的废水重金属离子脱除剂。它以制备容易,使用简便,效果显著,成本低廉被列为美国1978年度100项得奖产品之一。我省湘潭市第二化工厂、湘潭大学和湘江机器厂先后于1979年开始了不溶性交联淀粉黄原酸醋的试制与应用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离子捕集剂──谷壳黄原酸酯的制备和不同pH下捕集效果的测试在环境中,重金属仅能被转化迁移,不能被分解,因而,重金属废水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美国的Wing.R.E等人利用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作重金属离子捕集剂,该产...  相似文献   

3.
含镉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处理含镉废水的最佳条件和脱除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效果好,脱除率大于99.8%,镉残余量小于0.1毫克/升,对 pH 适应范围广,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SCX)的制取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兴华  李锐华 《化工环保》1990,10(6):322-326
本文简述了重金属离子脱除剂——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SCX)的制取和应用研究的初步结果。利用甘蔗渣为原料,再辅以氢氧化钠、二硫化碳和硫酸镁,可制得Na-Mg 型 SCX。采用 SCX 处理电镀废水,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Cr~(6+),Cu~(2+),Zn~(2+))均有脱除效果,特别是对 Cr~(6+),其脱除率达到99.76%。  相似文献   

5.
稻草黄原酸酯法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钟长庚  柏军 《化工环保》1998,18(5):281-284
以稻草为原料,用金属铬工业生产中氢氧化铬反应工序排出的废液作碱源制成稻黄原酸酯,并用其处理模拟含铬废水和实际含铬废水。考察了废水,PH,处理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铬脱除率的影响。对铬的脱除机理进行了探讨。含铬废水经处理后,Cr(Ⅵ)的残留浓度可降至0.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6.
松木粉吸附法去除水中的铜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长江  宋巨才 《化工环保》1997,17(6):370-372
松木粉吸附法去除水中的铜离子冶炼、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有机合成等工业排出的含铜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目前,处理含铜废水的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电解法、黄原酸酯络合法、粉煤灰吸附法等。本文以松木粉为吸附剂,研究了脱除水中Cu2+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淀粉基黄原酸盐合成新工艺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龚盛昭 《化工环保》2001,21(2):95-97
研究了淀粉基黄原酸盐的合成新工艺,通过正交试验选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用该产品进行了电镀废水处理试验,去除重金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改性多孔淀粉对Cu2+的捕集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糖化酶和α-淀粉酶复合酶解制成多孔淀粉,多孔淀粉经交联、间接醚化、胺化、黄原酸酯化反应得到二硫代氨基甲酸基改性多孔淀粉(DTCPS)重金属捕集剂.研究了DTCPS对Cu2+的捕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为1.264 5 m2/g,比玉米淀粉的比表面积增大了138.5%;制得的多孔淀粉是一种中孔淀粉;Cu2+溶液pH为1-5时,DTCPS的Cu2+饱和捕集量均较高;Cu2+初始质量浓度为0~70 mg/L时,DTCPS对Cu2+的捕集性能很好,溶液中Cu2+的剩余质量浓度低于0.12 mg/L,Cu2+的去除率达99%以上.DTCPS对Cu2+的捕集性能明显优于二硫代氨基甲酸基改性淀粉(DTCS).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外加葡萄糖、淀粉、乙酸钠3种碳源对SBR法降解模拟选矿废水浮选药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2h、苯胺黑药(二苯胺基二硫代磷酸)、黄药(丁基黄原酸钠)、乙硫氮(三水合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20,6,3 mg/L的条件下,以淀粉为外加碳源时,3种浮选药剂的降解效果最好,苯胺黑药、黄药、...  相似文献   

10.
陈飞飞  王光辉  李伟  杨锋 《化工环保》2012,32(3):277-28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并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将两者作为催化剂用于醇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前体,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在催化剂与PET质量比为1.0%、醇解反应时间为50 min时,产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的产率可达到81%。镁铝水滑石煅烧后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醇解PET催化剂,可以替代目前常用的均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助剂作用下超声浸取电解锰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羟基喹啉、黄原酸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磷酸三丁酯、柠檬酸5种物质作浸取助剂,考察了助剂作用下超声辅助浸取法从电解锰渣中提取锰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1%(质量分数)柠檬酸作浸取助剂,在固液比(g/mL)为1∶4、酸矿比(mL/g)为0.3∶1、浸取温度为70℃的条件下,超声浸取15min,锰浸出率平均可达57.28%,是加热酸浸法锰浸出率的2.72倍,是无助剂超声辅助浸取法锰浸出率的1.52倍。  相似文献   

12.
氯乙酸母液综合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种途径综合利用氯乙酸母液。制成混合酯;水解制取乙醇酸并分离出二氯乙酸,制成羧甲基纤维素钠。重点叙述氯乙酸母液与甲醇酯化制成混合酯,再经升膜塔分离,得到氯乙酸甲酯、二氯乙酸甲酯等的工艺条件,设备装置和经济效益。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3.
《化工环保》2006,26(1):37-37
发明涉及一种丙二醇甲醚丙酸酯清洁生产方法,它是以丙二醇甲醚和丙酸为原料,在酸催化剂和共沸脱水剂作用下,直接进行酯化反应而成。  相似文献   

14.
TPA下脚料合成增塑剂DOTP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玉民  于耀芹 《化工环保》1996,16(5):287-289
简要介绍了对苯二甲酸(TPA)下脚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的工艺路线,着重探讨了深色DOTP的色泽处理方法,优选出物理-化学法作为最佳脱色方法,并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该法操作简便,产品收率高达85.42%,产品质量符合70℃级电缆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用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备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席国喜  孙晨 《化工环保》2004,24(6):452-454
用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备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考察了醇解时间对醇解产物、聚合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该方法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废PET:PG(摩尔比)等于1:1.5,废PET:MA(摩尔比)等于1:1,醇解温度190~200℃,醇解时间3.5~4h,聚合温度190~210℃,聚合反应时间1.5~2h。试验所得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的性能符合企业通用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用环己烷氧化制备环己酮的副产物——酸性油和轻质油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羧酸混合酯,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n(C4-C5醇):n(有机羧酸)=1.2: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110-160℃,反应时间为5h。经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该羧酸混合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选煤浮选剂。  相似文献   

1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废料的回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国华  朱瀛波 《化工环保》2004,24(3):199-201
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传统的化学回收方法:甲醇醇解法、水解法和醣酵解法;简述了聚酯新的回收工艺:伊斯曼乙二醇水解工艺、超临界水水解工艺和Reco-PET工艺,及有关国家聚酯回收的工业化实践,并对聚酯回收的前景及影响聚酯回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化工环保》2006,26(1):16-16
发明涉及一种全降解环保薄膜材料,其原料组成(质量分数,%)为:植物纤维15~25,聚乙烯醇和甲壳素中的一种或两种45-55,淀粉2~6,碳酸氢钙2~10,邻苯二甲酸两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两辛酯中的一种或两种2~6,松节油0.5~2,  相似文献   

19.
国外动态     
最近,日本荏原水处理公司综合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流化床的载体——聚胺酯泡沫塑料。这是一种空隙率在95%以上的连续气泡型泡沫塑料,载体的表面和内部均能附着微生物。该研究所对泡沫塑料的材质、孔数,以及载体尺寸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确定用聚醚型的泡沫塑料作载体,耐磨损强度优于聚酯型。在实验装置上运行700天后,聚酯型泡沫塑料载体的重量减轻了36%,而聚醚型泡沫载体没有变化。聚醚型泡沫塑料载体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石油污染土壤中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土著微生物生长缓慢的问题,研究了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4种碳源对土样细菌总量和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作为碳源时土样TN和TP的下降幅度均最大;添加玉米淀粉和玉米粉比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对直链烷烃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但对较为复杂的芳香烃化合物降解效果较差。降解反应第40天时,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67.25%、48.60%、46.30%和28.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