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了对市售被动式室内空气净化产品的净化效果有深刻具体的认识,选择销售份额较大的4种甲醛清除剂进行实验舱测试。结果表明:(1)甲醛清除剂对甲醛的净化过程均随时间呈对数衰减,可见甲醛浓度越高,甲醛清除剂对甲醛的净化速率越快。(2)不同的甲醛清除剂的净化速率都有一定差异,即使24h净化率均在90%以上的甲醛清除剂,净化速率也不同,净化率达到90%以上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可相差数倍。(3)《室内空气净化功能涂覆材料净化性能》(JCT 1074—2008)中对甲醛清除剂根据其对污染物24h的净化率进行了分级,消费者可据此对净化产品的优劣有初步判断。而净化速率和饱和净化量则可在消费者购买甲醛清除剂时起到更具体和明确的指导作用,并可在消费者具体使用时,根据饱和净化量,对甲醛清除剂用量和甲醛清除剂持续作用时间有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研究一种新型电凝并式空气净化单元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和甲醛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高压高频(HV-HF)电凝并装置能促使小粒子相互凝并为较大的电中性的粒子团,这些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电中性粒子团进入室内空间,能继续粘附空气中及物体表面上的颗粒,形成更大的粒子团,从而易于被净化单元中的中效过滤器捕集,而且该净化单元对于大粒子(粒径>0.7μm)浓度较高的场所净化效果更加明显.另外,室内空气中吸附在颗粒物表面的甲醛也随之被高效去除.该净化单元的投入使用,起到了提高过滤效率、去除气溶胶小粒子、降低能耗、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等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4.
相对湿度是文物保存环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NOx耦合水分对于文物的破坏性很大。在前期开发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研究了空气净化和湿度调节系统集成技术和参数,考察了空气净化器各单元对NOx的去除率,并评价了流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净化单元的设置合理有效。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氮氧化物去除率较高,达到96%以上,但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则降低为66%。将空气净化器串联了调湿装置后,发现调湿器调湿效果显著,在各种环境湿度的情况下能有效的保持展柜的湿度。但在降湿效果上有待提高,调湿器的结构以及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先制备钛酸溶胶和掺杂Fe3 的钛酸溶胶,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将其负载于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蜂窝陶瓷三维网载体上,再用程序升温法煅烧.得到复合纳米TiO2光催化三维蜂窝陶瓷网.经扫描电镜(SEM)测定,三维蜂窝陶瓷网体上负载膜的厚度为300~400 nm,TiO2的粒径为15~20 nm.将光催化三维蜂窝陶瓷网置于光处理箱体内,在紫外光强、循环风量一定的条件下,对容积为72.6 m3和81.4 m3房间进行空气净化.结果表明,无论掺Fe3 与否的TiO2光催化三维蜂窝陶瓷网都有净化效果,其中以掺Fe3 的效果最好:当甲醛起始浓度为0.404 mg/m3,18 h的去除率为99.5%;当起始细菌总数为924 cfu/m3,24 h后的灭菌率为99.5%. 相似文献
6.
利用PCO技术,针对现有的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设计一种能与建筑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设备相结合的折流式管状反应器,以甲醛为目标污染物,对其净化效果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折流式管状反应器对于甲醛的降解处理效果高于传统的管状反应器,其转化率及矿化率均大于传统管状反应器;相较于波长较长的黑光灯,波长为254 nm的杀菌灯利用率更高,实验效果优于黑光灯;不同初始浓度下甲醛的反应有效度η基本不受催化层厚度影响;以波长254 nm的杀菌灯为紫外光源时,由于光强衰减快,使得催化层厚度对传质速率无明显作用;以波长为365 nm的黑光灯为紫外灯源时,甲醛η值随催化层厚度增加而增大,故在此实验条件下的光催化反应中,紫外光吸收量、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有效度均会随催化剂负载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用三维贯通网络结构的SiC多孔陶瓷作为汽车尾气净化CO和CH的载体材料,研究了SiC多孔陶瓷的性能和气体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SiC多孔陶瓷主孔道呈三维贯通网络结构,主孔道孔径为300~400μm;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和电致发热性能,是净化汽车尾气催化剂载体的理想材料.(2)SiC多孔陶瓷加热迅速、表面温度高,可以显著提高净化器内的气体温度;在不用涂覆催化剂的情况下,利用SiC多孔陶瓷的电致发热性能就可以有效地实现CO和CH的转化,对汽车尾气模拟气体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实验以扎龙湿地底泥做为介质,模拟表面流湿地系统,研究了不同底质和进水浓度对表面流湿地净化效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各个指标去除率均值,变异系数和方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本实验设计的高、中、低3种浓度梯度下,高、中浓度进水时,湿地底质的净化效果更好。粘土对TN、NO3--N去除效果最好,粉砂土对NH4+-N、COD去除效果较好。3种底质对磷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此外,随着进水浓度的不同,底质因素的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即粘土和粉砂土的去除率受进水浓度影响大,亚砂土的去除效果相对稳定。实验结果客观反映了扎龙湿地不同底质地段的净化污水功能,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不同浓度的污水水质和选择最佳净化效果的湿地底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有害物质环境测试组合舱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有害物质环境测试组合舱,该测试舱由舱体系(内舱和外舱)、恒温恒湿空气处理系统、空气循环装置和信号控制与处理软件组成。该测试舱具有可分别使用内舱和外舱对样品进行测试的特点,并采用美国FLUNT公司开发的air pack软件包对内舱和外舱的气流进行模拟与计算,并划分出内舱的层流区域,同时也对舱体系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有害物质环境测试组合舱的温湿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4℃和0.7%,混合性达到90.7%。因此,该有害物质环境测试组合舱对温湿度控制精准,气流稳定,混合性能良好,能为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提供条件稳定的室内仿真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比较了3种光化学方法对水中低浓度甲醛的降解效果,考察了初始pH值、甲醛浓度和臭氧投加速率等因素对臭氧光催化(TiO_2/UV/O_3)降解甲醛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臭氧(UV/O_3)、光催化(TiO_2/UV)和TiO_2/UV/O_3对甲醛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TiO_2/UV/O_3降解甲醛的一级表观速率常数大于TiO_2/UV与UV/O_3之和,说明臭氧、光催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H值对臭氧光催化降解甲醛的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甲醛初始浓度增加,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但甲醛的绝对去除量仍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臭氧投加速率增加,降解速率增加。甲醛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甲酸,但甲酸在臭氧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也快速降解而被矿化,说明臭氧光催化是一种能安全有效去除甲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包头市儿童卧室的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2014—2015年在包头市四大城区随机选取了100户家庭,对采集的室内空气进行了12种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和分析。本次调研是全国性计划\"中国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CCHH)\"的第二阶段。调研结果表明,包头市儿童卧室内主要的醛酮类化合物为甲醛、乙醛、丙醛,采暖季平均值分别为227.04、87.73和53.65 μg·m-3,非采暖季分别为189.17、60.43和40.85 μg·m-3,采暖季浓度高于非采暖季,其中甲醛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7.5%。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中甲醛和乙醛浓度均与换气次数呈负相关。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中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是甲醛、乙醛和丙醛暴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等离子体与光催化复合技术净化污水处理泵站臭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一种等离子体-光催化复合技术净化污水处理泵站臭气,研究表明该复合技术具有较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发生单元与光催化单元的距离以及在两者之间放置去静电网,可消除等离子体单元产生的负电荷对光催化单元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其复合效应。同时还对这一复合技术产生协同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污水处理泵站实地考查了这种复合技术对臭气的净化效果。该技术对臭气中NH3的降解率可达46.1%,对H2S的降解率可达67.3%。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搭建了带风道式反应器的模拟环境舱实验系统,选取甲醛、甲苯和苯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光催化对各污染物的降解性能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装置的优化,还对紫外光下目标VOC降解的主要副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单组分VOC的降解实验中,该净化器对3种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其中对甲苯和苯的降解性能相似,对甲醛的降解性能更优。2组分VOCs降解实验中,目标组分会受到另一组分的不同程度影响;甲苯和苯无论是作为影响组分还是目标组分其实验结果均较接近;甲醛对甲苯、苯的降解影响明显大于两者的相互影响,即甲醛对两者的降解反应阻碍更大。甲苯的主要副产物为苯、苯甲醛和苯甲酸,苯的主要副产物为苯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