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人们通常将生活饮用水加热煮沸后饮用,由于污染物种类、污染水平及加热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热煮沸后的饮用水水质并不一定会得到改善。改善加热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需要给水厂和用户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郑晨  马晓力 《环境工程》2013,(Z1):163-165,195
超滤技术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在给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化以及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饮用水水质各项指标要求的严格化,传统水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发展与推广以超滤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水处理技术非常必要。通过对超滤技术概况及其工程应用实例的介绍,分析了超滤技术的发展瓶颈以及市场技术前景。  相似文献   

3.
源水水质的恶化给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带来了挑战.生物过滤是饮用水消毒输配之前管理、维护及增强颗粒滤料表面生物活性以去除有机和无机物的过程.由于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生物过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过滤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对水中溶解性有机质(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微量污染物的削减、嗅味化合物及氨氮的去除等.此外,针对生物过滤在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生成、低温下生物过滤效能下降等挑战,并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源的污染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促进了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发展.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要工艺之一,超滤膜技术在应用中需要进一步解决成本核算的问题.超滤系统的经济技术分析与原水水质紧密相关,因为不同原水水质对膜的污染程度不同,渗透通量不同,从而导致成本不同.本章从超滤膜过滤成本模型出发,结合污水深度处理的实践,进行了超滤系统的成本估算.从超滤膜过滤成本模型出发,结合污水深度处理的实践,进行了超滤系统的成本估算.  相似文献   

5.
吴玫 《环境》2012,(Z1):125-125
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饮用水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出厂前和生产环节的取样检测至关重要,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达标的水才能输送到供水管网中。所以说,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检验是水厂生产工艺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日常检验,将结果反馈给水厂各生产部门,使各部门能及时的准确掌握各类水质稳定性的变化调整生产工艺,提高本市的生活饮用水的水质量。因此,水质检验影响了自来水生产和输出的整个工艺流程,是自来水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预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见的生活饮用水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化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及物理法的原理、作用及分类,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生物氧化法是一种经济且安全的方法,是改善饮用水水质的有效途径,为给水厂预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过滤技术是小型水厂运行质量好坏的关键。采用纤维球过滤与传统的石英砂过滤比较,前者可以高速有效地净化水质,还可以进行微絮凝过滤,具有简化工艺、节省投资、减少占地、降低运行费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杨敏  曲久辉 《环境保护》2007,(10A):62-64
我国目前水源污染比较普遍,饮用水水质问题越来越复杂,而多数水厂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和工艺进行饮用水的生产和供应,使水源水质恶化与供水技术之间的矛盾愈显突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针对微污染去除的净水工艺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中,高分子膜材料技术作为一门高效、新型的关键分离技术,在水质处理、尤其是直饮水制备等领域中应用日益广泛。文章重点分析了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过程在饮用水微污染处理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了相关工艺中出现的膜污染问题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阐述了针对目前中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及许多自来水厂普遍存在的水质问题,对生物强化过滤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生物活性滤池由于出水的亚硝酸盐氮浓度较低,因而节约了氯耗,减少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强化了出水水质,具有更高的水质安全性。生物强化过滤工艺既可以起生物过滤作用,又不增加任何新的设施,是一种易为水厂接受、经济实用的解决微污染饮用水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保证水质安全及生产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去除水体中的砷已受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其中开发高效的氧化剂和混凝剂是沉淀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寻求新型实用的吸附剂是吸附法的研究热点;生物法除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离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研究较好的预氧化处理方法是该工艺的重点。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体除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石化废水资源化中采用膜分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锦西石化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于循环水补充水、锅炉水补充水的中试试验。讨论了石油化工行业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纳滤、超滤、反渗透技术应用于污染物成份相对复杂的石化行业污水深度处理,是一种能够保证回用水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微污染水源水中毒害有机物的控制措施及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饮用水有机物污染日益加重,其危害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科学发展,许多水处理方法不断开发。文中阐述了控制微污染水源水中毒害有机物的主要措施:强化混凝、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化学氧化、离子交换、膜技术等,不同的处理工艺对不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同,某些工艺本身亦存在着问题,如膜技术存在着膜污染问题等,目前的研究是将多个工艺组合起来,形成联合工艺,从而达到多种污染物同时去除的目的,获得较好的水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超滤技术和胶团强化超滤新技术,重点对超滤膜在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城市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和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超滤膜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Cyanobacterial bloom has many adverse effects on source water quality and drinking water production. The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can hardly achieve satisfactory removal of algae cells.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impact of pre-oxidation on the removal of cyanobacteria by solid-liquid separation processes.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hemical oxidants such as chlorine,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nd ozone in algae-laden water pretreatment could improve algae removal by the subsequent solid-liquid separation processes. However, over dosed oxidants can result in more serious water quality risks due to significant algae cell lysis and undesirable in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 release. It was suggested that moderate pre-oxidation may enhance the removal of cyanobacteria without damaging algae cells. In this article, effects of moderate pretreatment on the solid-liquid separation processes (sedimentation,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and membrane filtration)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6.
臭氧对膜法水处理中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洪涛  文湘华  黄霞 《环境科学》2009,30(1):302-312
膜过滤是一种高效水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和针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生产再生水)、地表水(生产饮用水)的膜过滤工艺等,其中膜污染是制约膜工艺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水处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针对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分析.在MBR组合臭氧控制膜污染方面的研究中,目前结论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对MBR进水预臭氧化或者投加适量臭氧到MBR混合液这2种方式来减轻MBR膜污染.在针对微污染水的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中,根据臭氧的功能和结构形式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污染膜臭氧清洗、分离式臭氧-膜工艺和一体式臭氧-膜工艺.绝大部分报道认为臭氧可以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的发展,但也有少数投加臭氧后膜污染加剧的情况.目前,臭氧化影响膜污染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物方面,根据原水水质和工艺结构参数等的不同,颗粒物、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相应的作用.另外,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还缺乏对于臭氧投加方式和分散方式的统一衡量和比较标准.作者建议应该加强对一体式臭氧-膜组合工艺的研究,并且要注意臭氧投加的工艺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集成混凝与硅藻土预涂膜分离技术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厂出水以作为回用水.在混凝-预涂膜分离一体化设备内同时实现混凝剂反应、絮体生长、固液分离3个过程.结果表明,对于总磷浓度为5.0 mg·L-1、COD为100 mg·L-1的城市污水厂出水,投加聚合氯化铝75mg·L-1、膨润土100 mg·L-1,初始滤速为2.26 m·h-1时,出水总磷低于0.3 mg·L-1、COD低于30 mg·L-1.滤速与过水体积之间存在联系.混凝-预涂膜分离一体化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优于混凝-微滤单元,出水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达到了高效分离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张家港第三水厂供水规模为20万m3/d,日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基于纳滤膜对于中小分子有机物与钙、镁、硫酸根等盐离子的高效截留能力,该项目创新性地在国内首次采用现状常规工艺+压力罐式微滤+纳滤的净水工艺,对张家港第三饮用水厂深度处理大型工程(设计产水规模为10万t/d)进行升级改造设计。经改造后,预计纳滤系统对于COD以及TOC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消毒副产物的去除率可达到70%~80%,色素类物质的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臭味物质的去除率为50%~70%,整体脱盐率为30%~40%;纳滤系统回收率整体可达到90%。预计压力罐式微滤系统和纳滤系统的能耗分别为0.003,0.197 kW·h/t;在实现高品质供水的同时,可提高水厂应对突发污染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农村生活、农业生产过程等污染,临沧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不容乐观。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应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环境调查,尽快科学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完善饮用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水质监测制度,严格执法、强化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