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太阳系物质原始同位素异常的发现,是七十年代在宇宙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恒星核合成模型、太阳系形成理论和行星演化学说将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按照元素起源的现代理论,需要有多种发生在不同物理条件、时间尺度和地点的核合成过程,才能解释太阳系物质的元素丰度和同位素组成;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往往是在不同的核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如果不同核合成过程的产物在太阳系形成之前没有能够均匀地混合,那么可以预料,在不同行星体的样品中,就有可能观测到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 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地球以及天体物质的元素组成,从而研究各种演化过程,并揭示元素分布的规律。有许多微量元素是一些重要的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过程的指示剂。人们通过对它们行为的研究,可以建立太阳系早期历史、太阳系中各天体  相似文献   

3.
<正> 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球及其各部分中化学元素及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相互关系及运动历史的科学。概括地讲,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今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大到月球及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4.
广义而言,地球化学的范围包括天然环境化学的各个方面。新近又增加了恒星和太阳系(特别是地球)化学元素的成因、行星表面和大气的成因,以及生命起源条件等方面的课题。 宇宙化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枝。从理论上说,它的范围不限于太阳系,但其主要观测对象为太阳系的各个成员,即行星及其卫星、慧星、陨石和太阳。太阳光谱分析最直接地给出了太阳化学组成的资料。慧星尾部发射的光谱可以作出关于它们化学组成的结  相似文献   

5.
<正> 锕系核素~(232)Th、~(235)U、~(238)U和~(244)Pu对太阳系年代学和银河系“宇宙年代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太阳系中锕系元素的平均丰度取决于太阳系形成之前银河系中r过程核合成的性质。1970年以前,一般假定陨石中锕系元素的化学分馏不明显,特别是球粒陨石,在全岩范围内其难熔亲石元素的分馏较小。然而现在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了解原始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过程,不但对地球的演化历史,两且对整个太阳系及其行星的形成、物质状态、演化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航天探测器对行星长期探测的结果,简述比较行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从行星大气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演化、行星表层特征、行星内部结构与热历史、行星形成环境与平均化学组成、类地行星的地质演化等方面,以地球为基础,对比各行星形成演化的共性、特性与规律。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起源主要涉及到地球(或行星)的物质来源,形成的方式与过程,地球的大小、密度与化学组成,轨道运动和自转的起源,地月系统的形成,地球早期的历史和各壳层的形成等方面。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因此必须分析和论述太阳系的起源,才能正确地认识地球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根据研究月球所获得的初步资料,将月球演化的轮廓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每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仅作扼要叙述。一、月球形成前阶段(距今58—47亿年)1.太阳系元素的起源银河系已有120—220亿年的历史。根据恒星演化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规律,是沉积物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它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这些核素本身在海洋环境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如这些核素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存在形式、迁移变化等规律),而且可以利用这些放射性核素作为天然示踪剂,深入研究海洋的许多地球化学问题。例如利用这些天然放射性示  相似文献   

11.
陨石学会     
<正> 陨石学会是一个国际学术团体,成立于1933年。其宗旨是促进有关陨石和其他球外物质样品的研究,探讨它与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的关系。其它有关领域(?)星、显微陨石、冲击特征、玻璃陨石和行  相似文献   

12.
<正> 现在对太阳系的行星和其他天体的研究正从天文学范畴迅速变为地学的研究领域。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不利用地质学方法和积累的地学资料,对它们的研究不可能获得圆满的结果;另一方面,研究太阳系行星,首先是类地行星的资料,和地质历史的研究相结合,可以阐明最难辨认的或我们还不知道的地史事件。现在我们知道,所有类地行星的形成历史及其早期演化都很相像,研究月球、火星,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控制排放的放射性废物、核试验散落物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废物通过种种途径最终基本上进入了海洋。研究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及其天然存在的稳定同位素的化学形式和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由于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特别低,而且一些核素至今尚无可靠的鉴别方法,阐明核素的化学形式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只能避难就易、因地制宜地研究核素在化学平衡状态下络合物的形式。先测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然后用稳定常数计算核素的化学形式百分比。  相似文献   

14.
<正> 深部地球化学主要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当前则侧重于研究各种幔源物质和地幔物质的相平衡与相转化以及它们处于地壳浅部环境下所发生的退变和与水介质等相互作用的规律。深部地球化学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对于阐明地球的化学分异、大陆的演化、成矿物质的来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其基础则是深部实验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5.
有机质在自然界(大气圈、水圈、地壳等)中分布十分普遍。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内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它们在地球史中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演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有机质的演化直接影响到大气圈、水圈、地壳能量的演化。由于有机质参与地质作用影响到元素分散和富集。有机质是组成可燃性矿产的物质基础,象石油、煤、油页岩等。有机质对沉积放射性铀矿床、沉积有色金属(铜、钴、镍、钒等等)矿床的形成以及对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依据天文观测、天体化学、理论计算和模拟资料,论述了太阳星云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太阳县云演化的动力学、热力学及化学剖面,指出太阳星云后期是不均一、不平衡演化的。  相似文献   

17.
皖南江南隆起区出露的前寒武系变质杂岩研究的新资料,进一步揭示了岩石成因、时代、地球化学组成和地壳演化特征。重新厘定了上溪群为古元古代,由一套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层凝灰岩经变质而成,它构成了江南-雪峰隆起高原科马提绿岩的一部分。地球化学组成具原始地幔特征。其上的新元古代蛇绿岩套,是由10亿年左右的一套橄榄-蛇纹岩、辉橄岩、辉长岩、堇青石斜长闪长岩、辉绿岩、细碧角斑岩、硅质-碧玉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组成为亏损地幔,呈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大洋盆生长层。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上述两套岩层性质的确定.证明了元古宙上、下两套绿岩是组成华南基底的主要生长层。由地幔柱活动所引起的两次突变事件形成的火山物质组成了扬子地块的中下地壳。因此,地球系统的演化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物质交替所推动,它强烈的影响气圈、水圈、生物圈,也推动生物的前进演化。鉴于此,皖南元古宙绿岩的新资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对正确认识华南的壳-幔演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球和类地行星的对比研究表明,地球是类地行星中唯一充满生机的行星:地球表面被大气、水和生物圈所覆盖;地球表层岩石圈以板块运动方式处于活跃而复杂的运动之中。而其他类地行星表面是没有水和生命的干旱世界,其壳的晚期演化远不如地球活跃。为探讨这一差异的形成原因,本文对大量空间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类地行星原始物的含水量、各类地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各类地行星的质量等方面论证了地球是唯一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说明了水在地球壳层演化各阶段的行为。最后,指出了液态水的存在是造成地球壳幔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重要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球粒陨石全岩组成、球位和碳质球粒陨石难熔包体的元素丰度分布特征揭示的陨石母体早期化学分怕的证据,论述了太阳星云条件下球粒陨石母体经历的化学分馏过程,难熔元素、亲铁元素和挥发性元素各自的化学分馆特征,这些特征保存了母体早期形成过程——凝聚阶段的信息,说明凝聚作用是太阳系原始行星母体经历的主要化学分馏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概述1957年,Sheline和Hooper预言铁陨石中存在着由宇宙射线作用所产生的核素~(53)Mn。这一预言在1961年被Honda等证实。此后,许多人对陨石中的~(53)Mn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测定。~(63)Mn之所以如此受重视,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计算陨石的暴露年龄“暴露年龄”是陨石暴露在宇宙射线中的时间(以年为单位)。测定陨石的暴露年龄对于了解陨石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证实行星演化等天文学假设的重要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