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根据张家口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道路河流、生态环境要素等数据,利用GIS技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张家口市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一级土地生态功能分区以地貌为主导因素进行划分,即坝上高原生态功能区和坝下山间盆地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导因素进行二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即草原与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区、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功能区、西部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东部森林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南部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提出了各个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方向,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区域,在实现全国生态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保护成效及驱动力开展的研究较少。为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保护的驱动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并结合图像解译、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资产展开分析,并将其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森林、灌丛、草地和湿地生态资产总面积为349.30万km~2,优级和良级生态资产占生态资产总面积的42.42%,生态资产综合指数为21.19。15年间,重点功能区内生态资产总面积增加0.05%,优级和良级生态资产面积占比分别增加0.59%和0.85%,生态资产综合指数增加2.94。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面积和质量增幅均小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然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指数增量高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恢复是驱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面积变化的主因,对原有生态资产的保护是促进生态资产指数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力(贡献率达81%),城镇化和农业开发对生态资产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贡献率达-6.81%)。研究表明,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保护成效显著,同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本研究也为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城镇化和农业开发的管理提供了证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2):4-4
正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等重点工作。要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继续执行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运用GIS与指标模型等方法,对2000和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生产功能自东向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平原较高,西部山区较低,平原与山区中间的过渡区居中;生态功能也近似阶梯状分布,但自东部平原向西部山区的变化是逐级升高;非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是以郑州和洛阳市区为核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2)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明显增强,生态功能有所减弱,但在主体功能区和县级单元尺度上各土地利用功能的变化存在空间差异;(3)河南省非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相对协同,但它们快速发展对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此外,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之间也存在此消彼长的抑制效应。近20年来河南省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强化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调整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各项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波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16-120
伊犁地区林牧区生态系统的保水功能受到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已明显下降,尤其是山地天然林资源的生态总体质量和生态功能都同步处于下降趋势。伊犁地区的生态建设重点应放在山地天然林分布区。保护和大力发展山地天然林资源是伊犁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大力营造山地人工林,是目前条件下保护和发展山地森林资源的最有效手段。每年营造山地人工林不少于0 3×104hm2,才能够基本保持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在资源总量和生态效能上的稳定,才能够基本维持伊犁地区以往良好的生态形象。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启动实施天山、阿尔泰山百万亩山林再造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农业开发中存在的四个主要环境生态问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制约,提出了当前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建设的6项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其文明程度直接体现生态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给农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加强农业相关人员的生态文明教育和农业环保法制建设,实施更加科学、文明的农业经营方式将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虎杰 《四川环境》2001,20(4):51-52,56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森林破坏、植被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在上游地区应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型持续农业系统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野生植物保护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策略。本文用实例阐述了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南阳市野生植物资源状况及保护现状分析,提出了当地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农业生产、农业生态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对农药、化肥和农膜三大农资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和农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农资产品的应用是不可能摈弃的。但其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或消弱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山区经济发展可为生态建设提供驱动力,同时林业生态建设也能为山区的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态保障。基于湖南省湘西州林业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对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山区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林业经济驱动、生态恢复与保护、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和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四种模式,为实现湘西自治州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已成为国际农业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发展高效生态(有机)农业,以新的强度和效能为长三角和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作贡献,是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是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荷兰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以下成功经验: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实现生产生态共荣;在农产品生产中应用HACCP理论,加强农业生产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通过制定良好农业技术规范(Eurep-GAP),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上海发展高效生态(有机)农业的对策建议:加强政策扶持,深化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研究,建立和规范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体系,以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指导农业生产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日前决定,从今年起开始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有关专家认为,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有望进一步调动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使森林质量稳步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脆弱地段的森林植被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4.
森林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南方少数民族既利用森林,又懂得爱护森林,正是在用林与护林的矛盾体中积累了丰富厚重的森林文化,内容包括物质层面对森林的依赖、精神层面对森林的热爱、法制层面对森林的护爱。森林文化具有独特的属性,其本质属性为兼容性、生态性,基本属性为普遍性、多样性、乡土性、审美性,它在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美化环境、生态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16,(12)
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减排作出了部署。其中除了主动控制重点行业的排放外,还将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上议程。森林多重效益项目,是自然保护组织中的一类林业碳汇项目的称谓,通过森林碳汇项目增加的森林面积和其固碳作用,不但满足了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也完善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市场价格体系;还调动了更多的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不仅为我国林业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新模式,也为绿色金融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庐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总价值约为114221.26万元/a.其中,直接经济价值70855万元/a,占总价值的62.03%;生态价值为43357.26万元/a,占总价值的37.97%.此外,庐山的景观游憩价值63600万元/a,占总价值的55.68%,在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开发,一方面体现在森林生态功能的保护开发,另一方面要促进生态系统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了解宁夏草原生态保护与管理政策对宁夏主要草原地区草原生态、草畜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农牧民对草原保护与管理政策认知,进行主要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农牧民对草原政策的认知,受农牧民文化程度、个人社会身份、家庭草原面积以及是否从事养殖业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由此提出通过加强草原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大力推进草原确权登记工作、加强乡村自治淳化质朴民风等措施进一步巩固生态保护与管理成果,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生产发展与农牧民增收相统一协调,提高宁夏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庞琳 《青海环境》2002,12(3):133-134
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发利用青海省森林绿色食品,加以绿色食品生产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使山林原野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跃上现代化城市的餐桌。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领域宽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各级农业和环保部门的重要职责。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农学家、生态学家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间题,主要利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取得生态、经济双重效益。这一问题刚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我们开创农业环保工作新局面,也是一个重要启示。生态农业的提出我国农业正处在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阶段。这  相似文献   

20.
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是推动有机食品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的重要载体。为规范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的考核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一、适用范围凡在我国境内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单位或组织均可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二、申报条件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1.基地应具备有机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在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秸秆综合利用率为100%;农膜回收率为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5%;作物病虫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