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阳春三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2010年"两会"上,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绿色发展是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两会"期间,《环境保护》杂志围绕以环境保护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对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玉庆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正翻开日历,你会发现今年马年有两个九月。那么,农历九月出生的孩子,今年可否过两次生日?今年还有两个重阳节(九月初九),老人们是否也可以过两次节?其实,这头一个九月才是"正经八百"的九月;后一个九月叫做"闰九月"。闰九月属于比较罕见的闰月,上一次出现在1832年,下一次将出现在2109年。由于出  相似文献   

3.
丁媚英 《环境》2015,(2):45-47
<正>2014年12月3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程度评测结果重磅公开——广东省环境保护公众网(以下简称"公众网")荣获2014广东省直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程度评测第一名。一个网站夺得一次冠军也许不足为奇,但同一个网站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3次勇夺"全国第一",4次拿下"全省第一",并多次收获省部颁发的"优秀""创新""特色"等奖项,这样的成绩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广东省环境保护公众网屡获冠军的诀窍是什么?背后有  相似文献   

4.
<正>宗贻平,中共党员,1973年5月参加工作,现任青海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长。自工作以来,他先后四次被评为厂处级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管理局劳动模范,1997年分别被评为"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5.
<正>1996年,18岁的他南下来到深圳,那时候的大亚湾还像他一样青涩。20余年的职业生涯,当初的理想在记忆的蓝图中被一次次涂鸦,但他初心如一:"人要有目标,哪怕是一点点提升,那也是进步"。知行合一,日积月累,当年的核电新人已然成为技术专家。他就是核电"一修哥"中的一员、中广核公司发电机维修名片——王建涛。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5,(12)
<正>入冬以来,当全国多地遭受"霾"伏时,惠州的天空却一如既往地蓝,蓝得沁人心脾。日前,环境保护部公布10月份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惠州位列第6,成为珠三角地区唯一排名前十的城市,继续保有引以为傲的"惠州蓝"。不仅如此,2015年前十月,惠州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7%。在环境保护部已公布的10次排名中,惠州8次跻身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惠州蓝"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突发环境事件预测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模型的准确性与运算速度的关系、动静结合、央地统筹、自主研发、模型规范以及预测、监测互补的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境资讯     
《环境》2015,(3)
<正>Voice声音"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生态环境部分亮点颇多,全篇共四次出现"最严格",其中,三次落在生态环保领域。那么,如何让生态环境约束变硬,"十三五"环保产业面临哪些发展机遇,环保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布局?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三个"最严格"划"红线"  相似文献   

10.
赵柯 《环境保护》2006,(24):32-33
2006年12月12日,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国家环保总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而召开的重要的专业性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研究部署环境政策法制工作如何适应和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总结交流"十五"环境政策法制工作,部署"十一五"环境政策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10,439(5)
<正>进入"十一五"以来,特别是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的召开,环境保护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三个转变"全面实施,"两型"社会建设成为共识,污染减排强势推进,环保投入大幅增加,污染积淀事故频发,环境约束日益凸显。作为对环境管理起支撑  相似文献   

12.
贾佳  丛怡  高清敏  王玲玲  杨静静  张国辉 《环境科学》2020,41(12):5256-5266
为揭示郑州市冬季空气污染过程及形成原因,选取郑纺机国控站点为采样点,探讨2019年12月郑州大气污染物浓度和主要气象参数特征,对比不同污染阶段PM2.5水溶性离子、元素和碳质组分浓度变化,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分析采样期间污染源排放与区域传输对采样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第一次和第二次重污染形成和消散过程略有差异,分别呈现出"缓慢累积、缓慢清除"和"缓慢积累、快速清除"的特征.第一次和第二次重污染时段NO3-、SO42-和NH4+质量浓度占PM2.5比值达到41.5%和46.2%,OC/EC比值分别为4.0和4.5,二次气溶胶颗粒的大量生成是两次重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采样期间本地、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区域对采样点PM2.5浓度贡献占比均值分别为58.0%、2.4%、6.7%、6.9%和12.7%,第一次重污染是本地污染物排放和外来源区域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期间西部和南部区域及外来工业源贡献占比有所升高;而第二次重污染则主要受到本地大气污染物累积的影响,期间交通源、扬尘源和燃煤源污染贡献骤增,外部区域对采样点PM2.5浓度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江苏省1991~2014年统计年鉴环境污染和第二次产业产出数据,运用Johansen检验、Granger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资源依附型产业及非资源依附型产业环境污染变量与第二次产业成长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并结合资源依附型与非资源依附型产业的EKC特征分析探讨促进江苏省"三废"减排的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咅变量与第二次产业产出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第二次产业成长是引起资源依附型和非资源依附型产业"三废"排放变化的Granger原因;环境污染各变量的变化在短期对第二次产业产出有较大冲击,但其长期动态效应趋于下降;资源依附型产业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变化对江苏省第二次产业产出变化的贡献度要大于非资源依附型产业,而工业废水的排放表现则相反.EKC特征分析表明资源依附型产业工业废气减排与固体废弃物减排为江苏省环境管理面临的首要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6月19日,日本公布《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以下简称《第4次计划》),与《第3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着眼于"循环的质量",聚焦于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与自然共生社会三者的整合有区别,《第4次计划》将视野扩大到经济、社会层面,以落实2015年9月通过的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日本"社会5.0"(Society5.0)为目标、通过"在必要时间将必要物品和服务向必要人  相似文献   

15.
<正>第八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将要召开。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水气土三大战役等都提出了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现在离这个时间节点只剩下三年多时间,但现实进展离这些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第八次环保大会一定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再部署、再动员。  相似文献   

16.
周燕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124+126-124
2013年底,在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即"五水共治"被首次提出。2014年1月,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污水治理被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件之首。本文以"五水共治",重点在水污染治理和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完善,即"治污为主,突出重点;水岸并举,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17.
1总则 1.1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1.1.1为符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对"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定.  相似文献   

18.
<正>新《条例》在修订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审议,与一般地方性法规"两审"而过的情况不同。2005年1月,在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中审议通过的《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正式实施。作为环境保护的地方性综合法规,旧《条例》在环境监管、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一度走在全国的前列。十年春秋,社会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今年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次发酵+NaOH处理+二次发酵"工艺,以稻秸为原料,研究一次发酵时间对稻秸沼气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发酵后的稻秸仍有一定的产气能力,干物质(TS)产气量为28.11~50.73mL/g TS,产气量大小与一次发酵时间成反比;一次发酵后的稻秸经NaOH处理后,稻秸物质结构受到明显破坏,有机物大量溶出,稻秸浸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商鞅方升、新莽嘉量容积与"容如黄钟"的讨论,探析了律与度量衡的关系及黄钟律之争的原因。认为秦汉量升,其量相同;"秬黍为法","容如黄钟"。度律量衡,先尺次律,再量后衡,相因而生。即先"以黍累尺"为度制之本,次"以尺定律",并因九相关而成古律尺、古黄钟及律尺、黄钟;再"以律(管)度容",即以黄钟律管之长为尺长基准,定制量器;后"以容立重"生权衡。而"九九八十一、宫"的黄钟之争,其原因是由于历代有不同基准的尺型,采用何尺型量测和认定古代容器更是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