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Ph).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铅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  相似文献   

2.
防止铅暴露     
铅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铅为一种质地较软、具有易锻性的蓝灰色金属.加热至400℃~50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并凝集为铅烟.随着熔铅温度升高,还可逐步生成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所有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并易溶于酸.铅矿开采及冶炼、熔铅、焊铅及切铅作业均可接触铅烟、铅尘或铅蒸气.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当前,国内危害最重的行业是蓄电池制造,铅熔炼及拆旧船熔割.  相似文献   

3.
铅是人类使用较早的一种重金属。铅为灰白色质软金属,切削面有金属光泽。在空气中能迅速形成氧化膜。随着工业的发展,用途日益扩大,污染途径也较广泛,例如铅冶炼厂的烟尘污染空气和土壤:加入四乙铅作防爆剂的动力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铅、氯化铅及其他铅化合物都会污染卒气、环境.  相似文献   

4.
铅在工业上用途较广,在生活中接触机会也较多。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有相似的毒性,进入人体过量可引起铅中毒。 铅是蓝灰色金属,比重11.3,熔点327℃,沸点1525℃,加热超过400℃时有大量铅蒸气(氧化铅及过氧化铅)逸出,遇冷可形成铅烟,弥漫于空气之中。 工业上除用金属铅外,还有多种铅化物,铅化物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醋酸铅易溶于水,氧化铅可溶于水,硫化铅难溶于水,铅可溶于碳酸和有机酸中。  相似文献   

5.
急性铅中毒引起的眼损害主要表现为病人突然失明,但眼底检查并无实质性改变。失明可在脱离工作环境数天后自行恢复正常。严重的铅中毒可并发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炎而导致视力持久下降,有的病人可出现眼肌疲劳和眼调节功能障碍,出现阅读困难等症状。预防铅对眼睛的损害.应当在铅作业场所放置吸收排尘设备,尽量降低环境中的铅浓度。铅的熔点为测℃,涮℃时可产生大量氧化铅蒸气逸散手空气中。因此,控制熔铅温度很重要。工作中要加强白日我保护,如配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在工作场所不吸烟,下班后及时洗浴。铅中毒引起眼损害后,可用依地…  相似文献   

6.
铅(Lead)Pb 一.理化性质 铅为柔软灰白色重金属,原子量207.2,熔点327.5℃,沸点740℃,铅尘遇热或明火会着火、爆炸.加热至400℃以上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迅速氧化为铅的各种氧化物.铅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碳酸和有机酸.  相似文献   

7.
松花蛋:松花蛋俗称皮蛋,是由鲜鸭蛋或鲜鸡蛋经多种辅料加工而成.其中一种辅料含有氧化铅。1只60克重的松花蛋,约含铅180毫克。常吃松花蛋.铅可在人体中蓄积,对人体的造血、神经及消化系统都有害。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初始氧化温度下浸水长焰煤的氧化自燃特性,利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实验手段以及MS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氧化自燃规律,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阐述自由基变化特性。结合分子键能的变化,分析浸水条件下二次氧化的煤氧链式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0 ℃预氧化后,浸水风干长焰煤的还原性官能团甲基、亚甲基、羟基均高于原煤,而羰基、羧基低于原煤;与原煤相比,浸水风干后的煤预氧化温度在120 ℃时最大升温速率最高(0.036 9 ℃/s),表现出更强的自燃倾向性;MS模拟优化得出煤中各官能团在预氧化120 ℃时键能变化较大,结合热分析实验,确立预氧化后浸水风干煤体氧化自燃特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工业中 ,有不少行业需用铅作生产原料 ,加工过程中为制成各种配套产品与部件需经熔铅炉熔化浇铸或挤压成型。一般加热至400℃以上就会有大量的铅烟产生 ,这种以氧化铅形式存在的烟气粒径通常在0 01μm~1μm之间 ,它对人体具有溶血毒性危害 ,未经治理或敞开式生产不仅有损操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还会污染其它作业环境。铅烟治理的方法有很多种 ,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应用 ,推荐一种简便高效且投资较少的新型铅烟净化器 ,其处理工艺及设备见示意图。该铅烟净化器采用钢板内涂耐蚀漆制作 ,由惯性吸收沉降、自激压力喷淋与分离…  相似文献   

10.
我厂是文化大革命前夕建成的一个小厂,主要产品有氧化铅、二盐基亚磷酸铅、三盐基硫酸铅等橡胶助剂和塑料稳定剂。现有职工182人,直接从事铅作业的工人占60%。在生产过程中,铅尘对职工身体健康影响较大,一度造成人员紧张,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和水源。1968年以来,全厂职工在党支部领导下,认真看书学习,开展革命大批判,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治理“三废”和消灭铅尘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先后把粉状产品改为浆状产品,把氧化铅粉状投料改为湿式投料,把布袋除尘改为布袋和水浴联合除尘;终于使铅尘浓度大大降低,并且实现了从丙酰氯废液中回收…  相似文献   

11.
乐平树皮煤升温氧化过程中气体解析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止煤炭自燃.深入了解煤在升温氧化过程中气体的解析规律,利用煤升温氧化系统对乐平树皮煤进行了升温氧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树皮煤在升温氧化过程中,不同气体的初析温度tm和解析速率各不相同,CO、CO2,CH4、C2H6、C2H4、C3H8、C3H6、i-C4H10和n-C4H10 9种C1~C4气体的tm依次为70℃、20℃、20℃、20℃、100℃、20℃、130℃、100℃和70℃.20~210℃为煤的缓慢氧化阶段,从树皮煤中依次缓慢解析出吸附态的气体CO2、CH4、C2H6、C3H8和CO等;210~290℃为煤的快速氧化阶段,从煤中解析出较大量的9种C1~C4气体产物,气体的浓度以指数速率增加;290~400℃为煤的急速氧化阶段,9种C1~C4气体的浓度以直线关系急剧增加.不同类型的煤在不同的氧化阶段具有不同的氧化特征,可选择不同的气体作为预测煤自燃特性的标志气体.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光明化工厂研究成功了稀醋酸斜孔塔除氧化铅粉尘新工艺,效果很好。 这个厂生产氧化铅的过程是:将国产一号铅锭熔化后,引进巴尔登锅,经剧烈搅拌化合成灰黑色的氧化铅,再通过电炉加温进一步氧化成黄丹,在负压下由管道进入60个布袋的脉冲布袋除尘器。氧化铅作为产品被收集,尾气经8-18-11No6风机后沿10米高的排气筒排出。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一虽然很高,但尾气中含氧化铅的绝对值仍然高达 20毫克/米3左右,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国家规定:100米高的排气筒为34毫克/米3),污染了环境。在车间内部,由于各扬尘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自燃性低的FeS的氧化自燃过程,为预防FeS自燃事故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对不同纯度化学试剂FeS,利用定温、程序升温试验方法,结合XRD、TG-DTA、TG-DSC及化学分析的结果,研究其氧化反应历程.结果表明,不同纯度FeS氧化时,试样都经历了先失重后增重再失重的变化过程.首先失重的是试样中易挥发的杂质,250~300℃时试样质量开始增加,意味着FeS氧化反应的开始.在325~400℃范围内FeS氧化反应复杂,涉及化学反应多,试样质量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增加,直至恒重,增重的主要物质经XRD表征和化学分析为FeSO4.试验温度达到480℃时,试样质量先增加后减小,增重的主要物质为Fe2(SO4)3,该温度下Fe2(SO4)3分解速率慢.在550~650℃内,Fe2(SO4)3热分解或FeS的完全氧化反应引起试样质量迅速减小.试验温度高于660℃时FeS发生完全氧化反应,最终产物为Fe2O3.具有不同氧化反应活性的FeS,其氧化反应历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放热特征,确定影响煤氧化放热强度的主要因素,以4种不同煤化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封闭式煤氧化试验方法,结合键能平衡法计算煤在25~70℃、氧气体积分数0~21%范围内的氧化放热强度,获得煤氧化过程中氧氧气体积分数、温度和氧化放热强度三者间的关系表达式;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挥发分、水分、含硫量、灰分、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煤耗氧速度、CO释放速率和CO2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趋势。通过比较挥发分、水分、含硫量、灰分、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与煤氧化放热强度的关联度可知,影响不同煤化程度煤样氧化放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煤自身的挥发分质量分数,而外部因素中的温度对同一煤样氧化放热强度的影响要强于氧气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5.
偏二甲肼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套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H2O2为氧化剂,在480~550℃、30 MPa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建立了COD去除宏观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偏二甲肼氧化分解很快,当温度为550℃、压力为30 MPa、停留时间为5.8 s时,COD去除率可高达93.5%以上.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停留时间延长而提高.在H2O2过量50%的情况下,偏二甲肼氧化分解反应对有机物为1.13级,对氧气为0.29级;反应活化能Ea为44.65 kJ·mol-1;指前因子A为4.93×103.  相似文献   

16.
元素硫高温腐蚀产物氧化自燃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差热-热重分析仪考察元素硫与Fe(OH)3发生硫化腐蚀反应的初始温度,分析硫化温度、硫化时间、氧化温度和水对高温硫腐蚀产物氧化自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硫与Fe(OH)3发生硫化反应的初始温度为287.67℃;硫化温度越高,硫化时间越长,元素硫高温硫化腐蚀产物中FeS2的含量越高,氧化自燃性越大;氧化温度对高温硫腐蚀产物的氧化自燃性有很大影响,室温时几乎不发生氧化反应,氧化温度超过95℃后,腐蚀产物的氧化反应速率大幅度提高,对炼油装置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水对高温硫腐蚀产物的氧化自燃性起着重要作用,无水时,高温硫化产物基本不发生氧化反应,少量水存在即可极大影响高温硫腐蚀产物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17.
铜软化罐是一种铜丝热处理设备,为了防止其高温氧化,一般内部介质除了铜丝外,还加入了惰性气体CO2,N2等,江苏省通州市电碳厂共4台软化罐使用不到1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筒体鼓包现象。该设备由浙江兰溪压力容器厂设计制造,设计压力为0.49MPa,设计温度为425℃,简体及封头材质均为16MnR,  相似文献   

18.
低温条件下,煤氧复合作用所产生的热量会使煤体温度升高,甚至发生自燃。为确定煤的氧化性特征,对煤样进行加热升温试验,在程序控制炉中采用相同的线性升温条件(以2℃/h的速率从20℃升至125℃)进行试验,研究通入空气、煤氧化变质程度及不同煤样的影响。采用温差分析方法对煤样升温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煤样的低温氧化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升温速率曲线呈现增大、减小、再次增加的规律。通入空气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要高于不通空气的升温速率曲线,新鲜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要高于氧化变质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易自燃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要高于难自燃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理论分析表明,升温速率曲线数值大小反映了氧化放热率的强弱。升温速率曲线间的差值越大,则氧化放热率相差越大。因此,在相同的控制升温条件下,不同煤样的升温速率曲线数值大小可有效地反映自燃性的相对强弱。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 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能迅速彻底氧化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废水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检测.自行构建了一套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连续检测废水TOC的试验装置.选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首先在p=24.0 MPa,T=380~440℃,m=1.0~20.0条件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通过试验初步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温度与氧化系数m对TOC检测的影响机制,得出测试水样TOC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和氧化系数m的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稳;并得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氧化系数的增大,TOC降解率也随之提高,当m≥6.0,T≥420℃时,TOC几乎完全降解.测试水样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适宜检测条件为T=420℃,p=24 MPa,m=6.0,此时TOC降解率达到99%.同时,分别用岛津TOC分析仪(高温催化燃烧法)和SCWO-NDIR装置对葡萄糖和苯酚混合溶液的TOC进行了测定,两者的测定结果线性拟合关系较好,证明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测定TOC可行.  相似文献   

20.
Arthrobacter chlorophenolicus MN1409是1株分离自锰矿样品的高效锰氧化细菌。为了建立该菌株氧化Mn2+的适宜条件,研究了接种量、装液量、摇床转速、温度、pH值、Fe2+初始质量浓度和Mn2+初始质量浓度等理化因素对其锰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装液量、转速和Mn2+初始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锰氧化率影响不大;而温度、pH值和Fe2+初始质量浓度变化对锰氧化率有较大影响。当接种量为4%,装液量为60 mL,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00r/min,pH值为7,且有一定的Fe2+存在时,Arthrobacter chlorophenolicusMN1409对锰的氧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