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照公安部《关于治理超载违章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规定,对摩托车驾驶员超载滥载,在交通民警依法进行纠正时不接受处理,拒绝、阻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第  相似文献   

2.
四川涪陵地区茶园煤矿车队1981年5月发生了三次违章行车。一次是救护车驾驶员因私事开车去风井。二次是车队保修工无证开车送病号。三次是往忠县运煤的卡车客货混装,严重超载,车上装了4吨煤,坐了10个人,一位矿党委副书记也坐在车上。 事后,矿安全科对上述三次违章行车进行了调查。前两次违章的工人都做了自我批评,交了罚款,唯有这名副书记不承认错误,说他去忠县联系电影是为工人办好事,不能算违章。群众纷纷议论说:“这回当官的不交罚款,看安全科怎么办?”安全科没有被“官”吓退,他们到地区行署反映了情况,行署很快派来了工作组进行调查处…  相似文献   

3.
某单位一位职工,在一次施工作业中严重违章,受到罚款处理。但事过几个月后,再次违章,又受到重罚。这位职工错误地认为,他被罚款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运气不好,被管理人员发现了,如果运气好,管理人员发现不了,那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显然,这位职工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导致他屡次违章。 对违章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罚款,这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简单地罚款了事,更要从思想上进行帮教,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随着全国治理“超载”力度的不断深入和加大各种货运车辆超载、客运车辆超员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那么一些驾驶员、车主和交警玩“猫腻”,变着法儿违章,笔者拈手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6月28日 ,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要求深入开展集中治理严重超载违章行动。会上 ,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 ,国家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王德学在会上讲了话。会议指出 ,4月29日以来 ,各地根据国家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公安部的具体要求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公安交警的主力军作用 ,动员各方面力量 ,对严重超载违章进行了集中治理 ,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6月26日 ,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19起 ,造成298人死亡、376人受伤 ,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9 6%、26 8%和22 8%。其中开展治理…  相似文献   

6.
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安全管理中确实如此。笔者结合多年现场安全管理实务,就罚款的设定、罚款规则、罚款的执行落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违章违规行为罚款规则要明确。首先,安全员要把自己管辖的项目或厂区范围内的各种违章违规行为全部辨识出来,纳入违章违规行为的罚款范围.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违章"行为是事故的"元凶"。尽管政府、企业屡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治理,但"违章"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究竟是什么让"违章"屡禁不止,是治理力度不够大?还是方法不够好?是"违章"太容易?还是"遵章"太困难?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违章"问题?本期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违章"问题。  相似文献   

8.
某单位一位职工,在一次施工作业中严重违章,受到罚款处理。但事过几个月后,再次违章,又受到重罚。然而职工错识地认为,这次他被罚款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运气不好,被管理人员发现了,如果运气好,管理人员发现不了,那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显然,这位职工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更没有想到违章是一切事故的根源,导致他屡次违章。这位职工由于受“运气”的影响,规章制度对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他进行罚款处理,也是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9.
<正>人是各种生产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决定安全生产好坏的核心因素。目前,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以人文本"的激励机制,"管"与"被管"的矛盾十分突出,经常出现"以罚代管""罚多奖少"的现象,往往期望通过严厉的处罚来治理违章等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种做法容易给员工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治理违章就是罚款,进而对安全工作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如何让员工乐于接受安全,充分调动员  相似文献   

10.
法制经纬     
宁德市驾驶员李某,因违章停车被罚。李某因仅罚款5元,没及时持处罚决定书去银行交罚款,事后又把这件事忘了。三个月后,他持驾证去办理审验时,民警告诉他:“你的驾驶证因违章没去处理已被撤销。”李某才记起三个月前违章停车被罚款一事,可叹后悔晚了。 李某因违章处理过期未办理,为什么被交警部门  相似文献   

11.
在大多数国家,对那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警方无非就是向他们提出警告,或者进行罚款。但是,菲律宾警方对违章行人的惩罚方式却十分奇特,巡警们一旦在路上发现了违章的行人,便向他们抛掷湿毯子。  相似文献   

12.
时间观念     
在大多数国家,对那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警方无非就是向他们提出警告,或者进行罚款。但是,菲律宾警方对违章行人的惩罚方式却十分奇特,巡警们一旦在路上发现了违章的行人,便向他们抛掷湿毯子。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北京市城建四公司坚持以举办违章施工现场领导学习班的方法,来提高各级领导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取得明显效果。今年1~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违章罚款的数额降低了88%,各类事故下降了80%。 该公司有职工5000多人,大小施工现场13个。以往,公司对各施工现场违章施工的处理办法是区别程度予以罚款,并限期改正。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没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一些单位往往是刚罚款时好一些,过后又忘了教训,形成了违章──罚款──再违章──再罚款的被动局面。违章者不仅没从罚款中接受教训,挨罚的次数多了,反而对安全部门产生对立…  相似文献   

14.
马瑞 《劳动保护》2004,(6):35-35
本刊讯(记者马瑞)5月11日,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举行。这标志着由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正式启动。按照《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确立的目标,力争通过1年的集中治理和3年的综合整治,使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车辆核定吨位“大吨小标”的现象得到纠正,车辆超限超载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和车辆生产及使用秩序初步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和公路设施得到切…  相似文献   

15.
某单位一位职工,在一次施工作业中严重违章,受到罚款处理.但事过几个月后,再次违章,又受到重罚.这位职工错误地认为,他被罚款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运气不好,被管理人员发现了,如果运气好,管理人员发现不了,那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显然,这位职工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导致他屡次违章.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春运大忙,为安全各地都加大了对超载车的整治力度,一些地方不再以罚款放行的简单方式进行处罚,而是对超载货物(人员)进行卸货(客)分流。不再以罚款放行的方式处理超载车辆,体现了执法的人文色彩。但“公路杀手”这么多年来屡禁不绝,还得从根本上找原因。  相似文献   

17.
统计表明,晋江市因违章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高达事故总数的90%以上,其中无证驾车、不按规定让行、超速行驶、酒后驾车、违章超载、违章超车、违章转弯、违章停车等严重违章是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员违章行驶己成为目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凶”。 血的教训 发人深省 翻阅事故档案,血淋淋的惨案,催人泪下,逼人思考。 镜头一:2002年1月4日上午7时20分,两名贵州籍男子驾乘一辆二轮摩托车横穿国道324复线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驾车人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什么?热点是什么? A 罚款不给票反映最普遍对执法人员罚款不给票的反映最多。不是因为这种现象普遍,而是因为这种现象太令人深恶痛绝,且举报和查证的难度最大。司机违法违章,面对执法者的这一行为难以理直气壮地抵制;因为既耽误不起时间,又不熟悉当地情况,“花小钱免大麻烦”是许多违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次中高层安全管理培训课堂上,笔者让学员写一些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用于互动讨论,学员们写得最多的两个问题是:如何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怎样解决习惯性违章,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回顾自身多年的安全培训及咨询走访的经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是用训斥、罚款来处理违章的员工。笔者认为,习惯性违章并  相似文献   

20.
当前道路客货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靠超载盈利成风成势,给交通安全和公路造成极大危害。虽经交通部门的反超限和公安交警的反超载整治,违章超载现象有所抑制。但仅在路面上整治,无法从源头上铲除超载现象,加上社会种种的因素制约,超载现象仍很严重。笔者试总结这几年超载和反超载反复相持的持久战中的成败经验,提出对反超载工作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