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是那么和蔼可亲,美丽壮观。但是近年来,人们对绿洲的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地球拥有的宝贵自然资源难道是无限的吗?人们不节制地污染水资源,砍伐树木,大地就不会干枯吗?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森林乱砍滥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人类造成的。科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环境问题已对人类造成威胁。环境问题已无国界或地域之分,环境污染的后果将由全体人类共同负担。地球所面临的这十大环境问题,昭示着人类在享受文明之余,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酸雨污染。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相似文献   

3.
刘克敏 《环境教育》2012,(10):80-81
模拟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河流污染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一条清澈的河是怎样变脏的。(2)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到要保护地球必须从我做起。准备工作:盛有水的透明玻璃缸一个。盛有不同物品的小盒子。活动过程:(1)早期的人类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污染物将装有不同物品的小盒子发给同学们,请不要打开。黑板上画一幅画,表现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上面有山川  相似文献   

4.
在神奇的宇宙中,有很多行星。其中包括地球,在众多行星中只有地球上生活人类。但是由于人类地肆意破坏,地球不再美丽了。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很多城市。每个城市现在都面临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在我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地球是唯一可以乘载人类生命的星球。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已有几百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就是依靠地球上的资源生存、繁衍、发展的,所以,地球是人类的母亲。近年来,由于人类随心所欲的滥伐林木,破坏水源,污染空气……让原本美丽无瑕的地球母亲变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雾霾、赤潮、沙化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地球母亲给我们一次次亮起了红灯,发出了警告。再长此以往下去,这位母亲将快速老去,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受着工业污染、空气污染、核污染的侵害,地球上的一些生物已经灭绝或面临灭绝。如果我们还不保护环境,最后受灾的还是人类。世界各地的污染,使得多少清澈的湖泊变成严重污染区,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们的世界第二大河——黄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想要保护它就需要防止水土流失。对此,我想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植树,固好沙土,使黄河再次成为人类的摇篮!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胜  陈行  郭光辉 《四川环境》2009,28(4):65-68,73
通过大量的调查、监测四川省农村的生活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湖库和小流域污染的现状,本文对农村环境污染分散面广、污染源种类多、污染负荷重、治理技术滞后、治理资金不足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湿地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湿地是水、陆两种界面交互延伸的区域。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成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之一,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缓解环境污染、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正因为如此,湿地又常被人们称为“自然界之肾”,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保产业》2003,(1):25-25
臭氧层——地球的天然屏障,臭氧层的破坏将直接导致人类疾病的增加和免疫功能衰退;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一系列不堪设想的后果。 甲基溴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之一。甲基溴(主要用于土壤熏蒸消毒)和氯氟化碳类物质(俗称氟里昂,广泛用于泡沫塑料、发胶、空调、冰箱、电子产品等制品中),这些物质都是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前沿 《环境教育》2007,(2):59-60
环境标志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兴起的情况下产生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同时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球资源迅速减少,臭氧层屡遭破坏,“三废”污染加剧,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等,人类逐渐认识到无法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在改造自己寻求发展的时候,必须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持续发展的绿色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水、空气在全球流动,环境污染跨越民族,超越国界。毛里求斯渡渡鸟的灭绝,是工业文明大规模灭绝地球物种的开始。环境问题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问题,与其说保护环境是为了拯救地球,不如说保护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联合国5月6日在巴黎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显示,如今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一、需要深入研究人地(自然)关系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负影响,是当今地球面貌的新特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是同源的,却是互为影响的两类环境问题,因此研究人──地(自然)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即研究人口赝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及其科学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实际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人文过程的表现,就当今和21世纪而言,人类主要应集中在探索和寻求解决地表人类环境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地球日之思     
正4月22日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让我们想一想,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给地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灾难中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患了绝症,人类又能生存多久?地球日,也是人类自身的拯救日。人类既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  相似文献   

14.
臭氧层保护     
一.什么是臭氧层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热体,表面温度高达6000℃,是地球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我们都知道,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是可见光范围的太阳辐射,实际上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还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太阳辐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极高,如果到达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坏生物分子的蛋白质和基因物质,即我们所熟知的DNA,造成细胞破坏和死亡。然而,自然的力量改变了这一过程,地球的大气层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把保护伞,将太阳辐射中的有害部分阻挡在大气层之外,使地球成为人类可爱的家园。而完成这一工作的,就…  相似文献   

15.
据科学家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演化历史。就是说,地球从最初形成一直到今天的完美状态,其地质时间是十分漫长的。这与我们现阶段的时间概念相比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在尚未搞清楚是否存在星外智慧生命的情况下,可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惟一家园,我们理所当然地要珍爱她。地球近似球形,呈圈层结构,从里向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再向外,有土壤圈、生物圈、水圈及大气圈,它们共同形成一个系统、均衡的有机整体。地球给我们人类提供了水分、空气和必需的营养物质,创造出一个十分完美、协调的人类生存环境。在自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四化建设。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那样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代价太大。但是,不幸的是现在我国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已产生了污染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是大气的飘尘、二氧化硫和酸雨等污染;其次是水体污染,水的污染直接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再就是固体废弃物,也就是废渣,包括电厂排的粉煤灰渣和城市生活垃圾;还有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基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行为.排污单位因为污染事故等原因给第三人造成损害(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赔偿责任有时可能巨大,甚至排污单位可能无力承担.为了适当转移和分散这种污染赔偿责任,从而既使污染受害人能够得到补偿,也确保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能够继续进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向低碳生态城市转型的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和社会发展的心脏,同时也是地球资源消耗的主体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全球主要城市正是努力减少温室气体减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地方。而推行低碳生态城市能够有效遏制气候变化,同时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道路,这既是促进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改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一次契机。  相似文献   

19.
刘芳 《绿叶》2014,(5):4-10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将治理污染提高到和反贫困战役同样的高度,彰显出政府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块心、胆略与气魄。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是在于,如何控制和解决污染的速度,使其能够被限制在自然环境消解的闯值之内,既确保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发展的必需,又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然而却始终难见其效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严正德 《青海环境》2000,10(3):97-102,121
1 落实基本国策 ,切实抓好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与资源本为一体化的概念 ,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把人口、资源、环境这 3件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 ,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并在全国人代会期间 ,连续 4次召开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当今社会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日趋严重。以青海省的情况来看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