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以水华蓝藻为研究对象,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其进行测定分析并获得了蛋白质指纹图谱。对铜绿微囊藻标准株(NIES-843)样品通过3种前处理方法得到的质谱图进行对比,确定了质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利用MALDI-TOF MS技术简便、快速检测水华蓝藻的方法。对在水华中出现的4种不同蓝藻进行MALDI-TOF MS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蓝藻具有其特征性波谱,可据此对水华蓝藻进行区分和鉴定。该方法快速、简便、精确、可程序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太湖水华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太湖流域的经济迅速发展,太湖湖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在20世纪的后期,水华频繁爆发。国家环保总局常规的水质监测是基于21个点位对全湖进行评价,完成一次采样耗时近1月,其对大面积水华现象的监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大尺度、动态监测的特点,基于多个时相的TM影像对太湖的水温、悬浮物、叶绿素等水质参数的浓度和分布进行了遥感反演,进而对太湖水华的成因、发展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太湖水华发生的特点,太湖的水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大宁河水体营养盐状况与水华爆发之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大宁河常规监测和水华爆发期间加密监测断面的氮、磷营养盐指标统计,运用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宁河氮、磷营养盐分布和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华爆发期间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呈正相关关系,总磷是大宁河水华爆发的限制因子.氮磷水平呈现从上游到入长江口逐渐递增趋势,长江回灌作用对大宁河输入部分氮、磷营养盐.  相似文献   

4.
以大宁河春季水华期间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通过描述大宁河春季水华期藻类及主要理化因子分布特征,揭示出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大宁河春季水华期水华河段水体氮、磷含量较高,总氮浓度为1.2~4.11mg/L,平均值为1.748mg/L,总磷浓度为0.027~0.615mg/L,氮磷比均值为17.5。春季水华藻类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400~3800lx,水温为13.0~14.0℃时叶绿素a含量有最大增长,平均水温为13.4℃,藻密度与总氮、总磷、水温、DO、pH、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回水河段流速小于0.05m/s,流速是藻类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大宁河回水河段春季水华藻类分布较广,主要有甲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蓝藻门、裸藻门和黄藻门7门28属,其中甲藻门分布最广,其次是绿藻门。春季水华优势种主要有甲藻门的拟多甲藻,绿藻门的衣藻、小球藻,硅藻门的直链藻,蓝藻门的色球藻等。  相似文献   

5.
以洪泽湖2008—2010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选择水温等12项环境因子与藻类叶绿素a等5项生物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与生物因子显著相关的因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预测洪泽湖藻类密度的变化情况,初步进行了洪泽湖蓝藻水华的预测预报。结果显示,总磷、总氮、氨氮和水深为洪泽湖藻类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透明度、水温、水深为蓝藻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的过程及成因。指出 ,由于水库的营养物质增多、水质恶化 ,在不利的水文、气象 (高温、光照充足、微风 )等条件下 ,导致蓝藻暴发。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大宁河巫山段2004年到2008年常规监测、水华期间加密监测以及单个测点水华垂线24小时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发现,该河段水华暴发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时间上,全年各月份均有出现,但主要集中在3~6月,占观测频次的79%;24小时内叶绿素a含量在下午16:00~18:00时间段内达到最大值;空间上,总体呈现出离入长江口越近暴发的频次越高,回水河湾较平直河道,宽阔河段较狭窄河段更重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大宁河的开阔河段(小三峡三个峡谷之间及其上、下游开阔河段);24小时内水华垂线分布明显,0.5~5m的叶绿素a含量上层高于下层,水面下30m及以下区域叶绿素a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蓝藻资源化问题,概述国内外利用蓝藻制备有机肥、提取高纯度藻蓝蛋白、制备活性炭和藻粉这4种利用方式的特点、现状及应用进展。提出,应从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藻蓝蛋白提取技术和藻水分离技术这3个方面,解决其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
玄武湖蓝藻水华成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南京玄武湖蓝藻水华的成因,对玄武湖长期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玄武湖鲢鳙急剧减少中断了正常的食物链,使浮游植物的牧食压力降低,在东南湖回水的诱因作用下,发生了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蓝藻水华。指出,玄武湖蓝藻水华的发生进程表明,东南湖回水可能是蓝藻水华发生的诱因,生态失衡是蓝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蓝藻水华的暴发与富营养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其暴发加重了玄武湖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自动监测预警太湖蓝藻爆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湖湖体中沙渚、兰山嘴两个自动站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太湖蓝藻爆发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蓝藻引发灾害性湖泛现象的主要过程分为生长期、平稳期、死亡期、高危前期、灾害期和恢复期,在高危前期和灾害期,溶解氧(DO)快速下降,而总氮(TN)等参数的变化正好与DO变化相反,这一显著特征可作为预警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挺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内外挺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的研究,对菖蒲等15科20种挺水植物化感抑制水华鱼腥藻等18种水华藻类的作用予以评述;归纳了挺水植物化感作用在影响藻细胞亚显微结构、酶体系活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细胞膜和细胞内小分子物质的含量等6方面的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对移植栽种植物共培养、从植物中提取化感物质和直接施加化感物质等3种类型抑制藻类的应用方式进行概述;结合当前中国水华频发、抑藻和除藻任务繁重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和应用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邢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10年来的监测资料为依据,运用单因子比值法,环比发展速率外推法和直线回归法,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10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评述,并对发展趋势做了预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基于水环境模型的水质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面临模型的规模计算及其引发的模拟结果规模存储、规模分析的挑战.相关挑战极大地限制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业务的深入开展,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极少.为此,提出了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框架.该框架以水环境模型体系为基础,以大数据集群计算体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深圳海域的赤潮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 1 996~ 2 0 0 0年期间深圳海域赤潮发生的回顾及主要赤潮事件的分析 ,阐明近年来深圳海域赤潮发展趋势为 :(1 )赤潮类型多样 ;(2 )出现新记录种类和有毒种类赤潮 ;(3 )持续时间长 ,危害程度大 ;(4 )频率增多 ,范围扩大 ;(5 )呈全年式的模式。并列举了深圳沿海近岸主要赤潮生物种名和对渔业造成危害的赤潮藻  相似文献   

15.
重大活动保障预报不同于业务预报,其核心是服务管控,并注重提前预报的时效性和精细化。该文总结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空气质量保障预报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历次保障预报联合会商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完善联合会商机制,强调预报保障主体单位与支持单位的预报工作内容和职责的区分,通过数值模式的优化改进、针对性开展关键气象因素专题等多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预报精准度,并创新应用历史相似污染案例库挖掘和匹配分析,注重预报效果评估以及时总结预报经验,不断提升预报的准确性,为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潜势预报、统计预报、数值预报三方面介绍了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特点,并检验分析了2001年4~10月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结果表明,此系统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适用于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模式(NAQPMS、CMAQ、CAMx、WRF-Chem)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滚动预报结果,结合站点观测资料,评估了最优化集成方法在城市臭氧数值预报中的可行性和预报效果。一年的评估结果表明:当训练期为15 d时,最优化集成方法能够得到相对较好的结果。总体而言,最优化集成方法对城市臭氧浓度变化趋势和浓度水平的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单个模式,且在大部分城市优于多模式的最优预报,其预报值和观测的相关系数提高0.11以上,均方根误差降低约10μg/m~3;该方法对城市臭氧污染等级的预报能力也明显优于单个模式,特别是轻、中度污染。此外,在模拟偏差较大的城市,最优化集成方法对预报效果的改进更为显著;在模拟偏差较小的城市,该方法仍可进一步提升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红枫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2009年通过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全年以蓝藻、绿藻为主的优势种群落,且在2008-2009年经常性局部发生蓝藻水华:冬、春季节主要是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的蓝藻水华;夏季主要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蓝藻水华;秋季浮游植物主要是颗粒直链藻(Melosir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的硅藻类群,未出现水华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得红枫湖水库水体水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