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水培方法,研究了玉米根系对以K2Cr2O7形式添加的Cr6+的吸收特征及其不同浓度Cr6+对玉米根系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Cr6+含量随溶液中Cr6+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收动态符合Michaelich-Menten模拟曲线方程特征,根系Cr6+含量明显高于地上部Cr6+含量,富集系数也极显著高于地上部。Cr6+对玉米形态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特征,低浓度Cr6+(<1.00 mg/L)促进玉米根系形态发育,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生物量明显增加;高浓度Cr6+(≥1.00 mg/L)抑制玉米根系发育,当Cr6+浓度达到2.00 mg/L时,即可极显著降低玉米幼苗的根长和根表面积。不同浓度的Cr6+处理使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较不添加Cr6+的对照均有所下降,表现出"脉间失绿"症状,其中低浓度Cr6+处理因玉米生物量的增加造成的稀释作用使得这种"失绿"症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田字草在不同V、Cr污染浓度(1,5,15mg/L)下对V、Cr的富集能力以及V、Cr污染对田字草生长状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Cr污染浓度的提高,田字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相同浓度Cr污染环境下田字草长势明显好于V污染环境下田字草,并且田字草的SOD、POD、CAT活性、MDA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污染浓度下田字草体内Cr的富集量均高于对V的富集量,根系对重金属V有着较强的滞留率,均超过50%。在V浓度1,5,15 mg/L情况下植物体内平均重金属浓度分别为360.03,1 170.01,2 058.25 mg/kg。在Cr浓度1,5,15 mg/L情况下植物体内平均重金属浓度分别为505.45,1 397.61,2 426.59 mg/kg,表明田字草对V、Cr均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且对于Cr的富集能力强于V,因此田字草可作为钒、铬污染水体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野大豆(Glycine soja)与其它草本植物混生区会逐渐演变为以野大豆为单一优势种草地的机理,该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以野大豆为供体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狼尾草(Pennisetum)、野大豆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受体植物,研究野大豆茎叶水浸液对这4种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野大豆水浸液对4种牧草的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和根长、干物质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总量均具有抑制作用,对黑麦草、野大豆和紫花苜蓿的叶绿素b含量也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但对狼尾草叶绿素b含量则有显著性促进作用(P0.05)。化感作用对不同受体植物或同一受体植物不同部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株高;不同受体植物对野大豆茎叶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外源物质对李氏禾超富集铬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培实验发现,施加EDTA、CTAB、SA对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铬含量及生理特性产生不同的的影响。EDTA使叶绿素含量上升,SOD/POD、SOD/CAT的活性比降低,抗氧化酶系统的平衡略有恢复,MDA含量降低,同时促进Cr6+从根部向地上部分运输及积累,根系铬含量降低,总体铬含量仍有较大地提高;CTAB使叶绿素降低,酶活性比值升高,抗氧化酶系统失衡加剧,MDA含量增加,并有效促进根部对Cr的吸收和积累,总体铬含量有大幅度提高;水杨酸可使叶绿素含量、酶活性比值有所恢复,减少MDA的积累,对Cr6+的吸收和运输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既可以为提高超富集植物的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超富集植物富集重金属铬的生理机制提供良好的线索,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多氯联苯(PCBs)对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的光合作用及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PCBs浓度范围内,秋茄和桐花树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光合色素水平,桐花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降低的幅度要小于秋茄,而叶绿素a/b值升高的幅度也小于秋茄;各浓度组秋茄和桐花树幼苗根和茎的干物重与鲜重的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桐花树幼苗茎的干物重与鲜重的比值小于秋茄,而根的干物重与鲜重的比值大于秋茄;各浓度PCBs对秋茄和桐花树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均具有促进作用,桐花树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小于秋茄。研究表明:两种红树植物在所设PCBs浓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对PCBs均具有较强的耐性,而且桐花树幼苗对PCBs的耐性要强于秋茄。  相似文献   

6.
假稻对铬的富集作用及其耐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稻属的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铬超富集植物。研究以其同属植物假稻(Leersiajapon ica)为材料,测定了假稻对铬(Cr^3+)的富集能力及其在模拟铬污染的实验条件下的光合、生理和根系形态学指标。结果发现:(1)在0~40 mg·L^-1的Cr^3+浓度范围内,假稻根茎和叶中铬的含量随铬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升高,在培养液中铬浓度为40 mg·L^-1时,根茎中铬含量高达2 292.00 mgLkg^-1,其生物富集系数为57.30;(2)浓度为10~40 mg·L^-1的Cr^3+处理对假稻的叶绿素a和b含量、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LS)和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影响;(3)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呈单峰型,在20 mg·L^-1的Cr^3+时假稻叶片脯氨酸含量达到最高;(4)随着Cr^3+浓度的升高,假稻根系的根尖数表现出升高的趋势,而根表面积(相对于对照组)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假稻的根茎对Cr^3+有很强的富集能力,且对Cr^3+有较强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有其光合生理和根系形态学上的基础,说明假稻在净化铬(Cr^3+)污染的水体环境上很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水浸液对莴苣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互花米草根、茎、叶5个浓度梯度(0.065、0.130、0.195、0.260、0.325 g·mL-1)的水浸液为处理液,研究其对莴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根水浸液在浓度大于0.260 g·mL-1时会显著抑制莴苣种子的萌发,而茎、叶水浸液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30 g·mL-1和0.195 g·mL-1;互花米草根、茎、叶水浸液对莴苣种子萌发的抑制,不仅表现为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还表现为延长种子的平均萌发周期;茎、叶水授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根水浸液浓度低于0.195g·mL-1时对幼苗胚轴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敏感指数RI>0).不同构件水浸液化感效应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茎>叶>根.并且化感效应强度随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秦芳  胥晓  刘刚  郇慧慧  陈梦华  杨帅  王悦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615-2623
以桑树(Morus alba)雌雄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施铅处理对其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铅元素积累的影响,以揭示桑树幼苗对铅污染的生理耐性和积累能力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施铅后桑树雌雄幼苗的可溶性蛋白(Pr)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雄株增幅略高于雌株,而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无显著变化;雌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增加,雄株比雌株具有更高的Pn和Tr;雌雄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雄株增幅高于雌株;雌雄幼苗的形态生长与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根冠比显著降低,而雄株比雌株具有更高的株高、基径和总叶片数;铅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为根叶茎,雄株根、叶中的铅含量和转移系数略高于雌株.综上,灌施剂量为800 mg·kg-1的铅离子对桑树雄株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高于雌株,雄株比雌株具有更强的生理耐性和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9.
硒对烤烟的生态毒理效应及临界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对烤烟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SOD、POD和MDA活性的影响。Se胁迫下的烟株生长受到抑制,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低浓度Se对烤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含量有促进作用,并提高烟株体内活性氧防御体系,使MDA酶含量下降;高浓度Se则对其有抑制作用,对活性氧防御体系产生胁迫效应,MDA上升,SOD、POD酶活性下降;相关分析表明,除MDA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MDA含量变化为Se胁迫烤烟生长的最敏感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海州香薷对铜的蓄积及铜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研究了不同浓度铜对海州香薷的毒性及海州香薷对铜的蓄积结果表明0.5 mmol/kg的铜能促进海州香薷的生长,使其生物量增大.低浓度的Cu2+使叶绿素a含量上升,而高浓度Cu2+则使叶绿素a下降,但Cu2+对叶绿素b的影响并不明显.反映到a/b上则表现为低浓度下Cu2+处理会提高a/b值.海州香薷的蓄铜浓度随土壤中铜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达1500mg/kg,达到了超量积累植物的标准.铜对SOD、POD活性的影响也表现为低浓度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最高值出现在0.5 mol/kg.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乙醛酸对铬胁迫下李氏禾幼苗生理生化、草酸分泌及铬吸收量的影响,并考察了乙醛酸对李氏禾体内草酸合成的调控,进而促进李氏禾的铬耐受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铬胁迫下,经0.1mmol/L乙醛酸处理,李氏禾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相比对照组有所降低,李氏禾叶部总草酸含量为对照组的151%~328%,并且在铬浓度为0.2~0.8mmol/L时,增加的草酸以不溶性草酸为主,其含量为对照组的166%~193%;在一定Cr3+浓度胁迫下,添加乙醛酸能促进李氏禾体内草酸的合成,使得铬更易于与草酸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铬络合物,进而提高植物对铬的耐受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优化Ch-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的处理及铬渣的解毒效果,以细菌总数和6价铬的还原率为指标,详细考察了外控电位对Ch-1菌株生长及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对细菌生长及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不锈钢电极和铂电极体系对细菌生长及活性的影响基本相同,而采用石墨电极细菌的培养效果欠佳.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Ch-1菌株时,Cr(Ⅵ)的最终还原率与初始Cr(Ⅵ)浓度无关,24h时Cr(Ⅵ)的还原率均达到了100%;但就还原过程而言,动态培养对Cr(Ⅵ)的还原速率明显优于静态培养,外控电势能够增强或抑制Ch-1菌株的生长及活性,0~-900 mV的负电位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而400 mV以上的正电势对Ch-1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800~ 200 mV的电势范围内,Ch-1菌株还原6价铬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此范围外其还原能力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无机氮化合物及pH值对紫背浮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紫背浮萍为对象,研究了氨氮、硝酸氮浓度和pH值等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值对紫背浮萍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紫背浮萍耐受的pH值低限在6左右.高的pH值本身对紫背浮萍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以氨为氮源时,pH值大于7会加剧非离子态氨的解离,从而对紫背浮萍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紫背浮萍的生长随非离子态氨浓度增加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加,非离子态氨浓度大于2mg/L时,基本上不能生长.紫背浮萍可以利用硝酸根离子作为氮源,在研究的浓度范围(20~40mg N/L)内硝酸氮对紫背浮萍的生长没有影响.氨氮和硝酸氮浓度的增加可使紫背浮萍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在相同氮浓度下,氨氮中生长的紫背浮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硝酸氮中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铬胁迫对芥菜型油菜生理特性和铬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铬胁迫对芥菜型油菜来凤芥菜和四川黄籽的出苗率、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铬的亚细胞分布和铬富集的影响.目的是为阐明植物遭受铬胁迫的毒害机制和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铬能够促进芥菜型油菜生长,提高出苗...  相似文献   

15.
铬胁迫下再力花的生长、铬积累及亚细胞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型模拟湿地系统开展盆栽实验,研究Cr(Ⅵ)胁迫对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生长、各器官中Cr含量、积累量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r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根>茎>叶,且在铬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各种生长指标(包括株高、根长、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随着Cr胁迫浓度的增加,再力花根、茎、叶中Cr含量显著增加。在相同Cr浓度处理时,Cr含量和积累量总趋势为:根>茎>叶。再力花根、叶中Cr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壁、胞液中,少量分布在细胞器中,分布趋势为细胞壁>胞液>细胞器。然而,茎中Cr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器中(51.97%~61.19%),在细胞壁和胞液中较少。再力花对铬的耐性指数和滞留率随着Cr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且Cr转运系数较低,根部对Cr的固持能力较强,而且地上部分(叶、茎)对铬的富集系数较高(最大值为3.05)。综上,再力花具有较强的铬积累力与耐受力,在修复水体重金属铬污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和香豆素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藻液D680、叶绿素a、电导率(EC)值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豆素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阿魏酸和香豆素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产生"低促高抑"作用,浓度高于100 mg.L-1的阿魏酸和香豆素对铜绿微囊藻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200 mg.L-1的阿魏酸和香豆素第6 d的平均抑藻率分别为80.3%和58.0%.在高浓度阿魏酸和香豆素抑制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迅速降低、EC值和O.2-含量明显增大,说明化感物质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增加O.2-含量、降低叶绿素a含量等作用抑制藻细胞的生长.此外,种子发芽实验结果表明,阿魏酸较香豆素毒性小.  相似文献   

17.
镧在小麦幼苗富集与幼苗营养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暴露和暴露恢复试验研究低浓度稀土元素镧对小麦幼苗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暴露于0.5~25mg/L镧溶液,镧抑制幼苗根的伸长,降低茎叶和根系的干重,降低矿质元素Ca、Mg、Zn、Mn的含量;镧的植物富集速度及镧从根系向茎叶迁移速度与镧暴露浓度呈明显的对数关系.去除镧后,幼苗生长加快,生物量及根长增加,矿质元素含量升高,但已富集的镧主要在作物体内再分配,很难排出体外,且随作物的生长而逐步的稀释,但仍影响作物生长.幼苗中镧的富集量与幼苗相对干重呈负线性相关,幼苗根系生长比茎叶更容易受到溶液中镧抑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人工培育的植物体内铬的含量,研究不同浓度的六价铬胁迫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株高、根长、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和铬富集的影响以及胁迫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丙二醛(M DA)的含量变化.目的是筛选出重金属Cr高富集植物,为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人工种植的植物中蓖麻的耐重金属Cr的能力较强,对铬的富集量也较高,可以作为一种铬的高富集植物,对于蓖麻果实中铬含量的消除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斜生栅藻细胞的生长状况、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五氯酚(0,0.02,0.05,0.10,0.50,1.00 mg/L)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效应.24,48,72,96和120 h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0.883,0.283,0.225,0.168和0.192 mg/L.斜生栅藻生长受抑制程度随五氯酚质量浓度增加而加强,当五氯酚的质量浓度超过0.50 mg/L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染毒96 h的斜生栅藻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随着五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色素比例失调,色素对五氯酚的敏感程度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色素含量的减少呈明显线性相关(r=0.793,n=6).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组合情况下植物对水中铬的去除效果,选取水生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陆生植物绿萝(Scindapsus aureus)为实验材料,通过水培实验,考察了2种植物组合对不同浓度铬[Cr(Ⅵ)]溶液的净化效果。培养6 d后,测定了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丙二醛(MDA)和Cr(Ⅵ)的含量。结果表明,溶液中的Cr(Ⅵ)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随着Cr(Ⅵ)处理浓度的增加2种植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均逐渐降低,铬的富集量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这2种植物组合有利于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