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李勇  张晓健  陈超 《环境科学》2009,30(2):583-588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后被证明也是2007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Geosmin和2-MIB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而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不易被吸附去除.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通常会产生土霉味的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常规工艺对其去除能力有限。本文以根本性去除水中异嗅味为目标,尝试采用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手段,有效解决原水致嗅物超标问题,是值得一用的解决饮用水嗅味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嗅味是影响饮用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中致嗅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掌握并研判其发生机制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我国饮用水嗅味管控能力、提升饮用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释了我国饮用水水源水体中典型致嗅物质的发生与来源,剖析了主要嗅味问题的发生机理,旨在为应对不同水源水体嗅味发生提供科学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江水中典型致嗅物质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并分析了该江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市内运河,其组成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大,除了土嗅素和2-甲基异莰醇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外,以1-丙烯基-1-硫醇为主的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是其夏季饮用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饮用水嗅味突发事件致嗅原因及潜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针对2007年5月底6月初发生的无锡市饮用水嗅味事件,在嗅味层次分析法(FPA)的基础上,利用感官气相色谱法对污染水团、取水口以及管网水中的致嗅物质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利用GC-MS对主要致嗅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对微囊藻毒素含量以及生物遗传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此次嗅味事件的主要致嗅物质为以二甲基三硫为主的硫醚类有机体腐败产物,6月4日采集的污染水团中二甲基三硫含量高达11399 ng·L-1.同时,含有一定量的2-甲基异莰醇(MIB)等藻类分泌物,但这些物质的嗅味被二甲基三硫等硫醚类化合物导致的腥臭味所掩盖,不是主要的致嗅物质.另外,6月4日及6月8日采集的取水口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原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远低于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且,利用umu测试得到的水中遗传毒性水平很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饮用水中异味的来源和常用去除技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的来源,分析了饮用水异味的常用去除技术: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和生物处理法,总结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结合江苏省环境应急所开展的工作,阐述了饮用水源地异味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为应对工作提供参考.多部门合作和专家参与是处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给水处理中嗅和味的现状,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及致嗅和味物质的分类及测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饮用水的嗅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首先阐述了饮用水异臭异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其次,从感官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对异臭异味物质的检测分析技术进行了介绍,并结合饮用水水质标准,指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用水嗅味研究方面的差异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是饮用水中存在的主要致嗅味物质,活性炭吸附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嗅味物质去除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各种因素,对化学氧化法和生物降解法去除嗅味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在水处理过程中,常规工艺难以去除污染原水中的土腥味和霉烂味,产生这些嗅味的化合物主要是二甲基异冰片(2-MIB)和土臭素(Geosmin)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给水处理中嗅和味的现状,水源水中嗅味物质去除方法及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意身体健康,因而饮水安全也倍受关注。本文就离子色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锦州市饮用水监测数据图表,集中阐述了环境监测工作对人们饮水安全保障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反渗透膜在分散型农村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反渗透膜为主,综合集成超滤、微滤、砂滤、活性碳吸附、紫外线消毒等技术措施.设计安装了适合农村自来水、井水、河水不同饮用水源深度净化处理的3套设备。运行结果表明,设备对于饮用水源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色味臭,以及自来水中的余氯,处理效果非常明显。研究成果为解决分散型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提供了比较好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沾益县截止2010年底完成了23.02万人饮水安全建设任务。总结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经验,提出今后应加强建立良性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保护饮用水源,推广参与式模式,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素质教育五方面建设。  相似文献   

14.
磨盘山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盘山水库是哈尔滨市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从库区面源污染来源、农业各类面源污染入库量比较、磨盘山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及趋势等方面论述了磨盘山水库水质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提出要加强磨盘山水库水质的科学研究,防止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发生。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是广州市城市动脉,维护民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保护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市水源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前瞻、高效、针对性强的管理策略和规范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缓解饮用水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农村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荆州市乡镇集中供水水源的质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本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质量达标率仅为42%,其中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水质基本不达标。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水资源保护,未能有效地遏制水污染、防止水质恶化,从而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水质性缺水。本文针对水源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和污染防治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卫萍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1):45-47,56
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开展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研究提出江苏省主要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可以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重点阐述了江苏省饮用水源地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饮用水水源受到基因毒物质和躯体毒物质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计算模型,并应用于西安市饮用水源地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评价,分别计算出了各类污染物的风险度。结果表明:(1)基因毒物质镉所致健康风险大约为10^-7a^-1,躯体毒物质所致风险在10^-12~10^-10之间。所以,基因毒物质是首先控制的污染物质。(2)对于躯体毒物质,铅的风险度是最高的,躯体毒物质所致的风险度大小排序为Pb〉NH3-N〉Hg〉挥发酚。(3)饮用水中的所有有害物质的健康危害总风险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也没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6.0×10^-5a^-1。研究结果可直接确定该市地表水源水质的风险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为该市地表水源水质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