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墨江5.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今年以来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也是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地震后,近4年来云南省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墨江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开展的有力有序有效,给我国中强地震应急处置带来新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就地震灾害而言,上海及邻近地区,地处中国华北地震带的南缘,是我国发生中等强度地震活动的地区。上海行政区(陆地)自1624年发生一次4.8级地震后,至今还没有发生过更大的地震。但周边地区对上海造成有感的地震时有发生,从70年代以来就达14次之多,这些地震主要发生在南黄海至长江口海域及西部的江苏省境内,时而也受到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影响。因此,上海市政府历来十  相似文献   

3.
20 0 1 - 1 1 - 1 4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发生了 8.1级大地震 ,这是自 1 950年西藏 8.6级地震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大陆发生的最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发生将对认识我国大陆今后几年的地震活动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地震之后 ,我们向全国的地应力台站广泛征集了有关这次地震的地震观测报告。发现这些报告在写作的思路和内容上差别很大。本文即是在审阅、编辑整理地震观测报告的过程中 ,结合台站提交的地震观测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遇有地震发生 ,特别是大地震 ,台站该如何提供地震发生前后的观测报告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希望能…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地震活动性研究证实了地震的发生不是完全随机分布,而是有地震活动相当频繁的地震活跃期和地震较少发生的平静期(1)。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在时间上交替发生,在地震强度上有显著差别,而且随时间和地区都有变化。它们有的以几十年或几百年时间为尺度,有的则以十几年时间为尺度,还有更短的。由于我国有较为完整的历史地震记录,故长期的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黄永林  高俊锁 《灾害学》2009,24(3):103-108
历史地震资料的整理出版为研究地震的发生与预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我国的地震科技工作者通过分析与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地震科研与应用工作,得到不同地区的地震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统计得到用于地震区划和地震预测的许多基础数据以及地震衰减和地震灾害的规律,为我国的抗震设防提供了依据.本文以江苏及邻近地区为例,综述了中国历史地震研究的现状与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这一带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较为紧密的地区。地震使大批少数民族同胞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必须站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谐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期存在。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主要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以及青海、新疆天山南北麓,这一带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较为紧密的地区,2008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3,(4)
今年2月24日,我国新疆的伽师巴楚地区发生6.8级地震,波及12个县市,造成死亡226人,伤2050余人,房屋倒塌10077间、教室900余间,牲畜死亡11447头。此后几个月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地震接连不断,仅我国台湾省就发生了6月9日宜兰苏澳间5.8级地震、6月10日花莲以东海域6级地震等多起。也许有人会发现,虽然有几起地震的震级很  相似文献   

8.
孙丹儿 《民防苑》2009,(2):20-21
我国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都发生在日本和它周边地区。但是在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的国家为什么每次地震后能够做到人心临危不乱,社会秩序井然呢?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测必须包括三项内容,即未来地震的震级、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这称为地震预测三要素。地震预测三要素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预测就没有意义。经过邢台地震以来40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积累和总结了不少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经验和方法。简述如下:(1)震级预测:由于地震是震源体应力应变积累的结果,地震越大,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繁多发的国家,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8级以上地震9次。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雅安地震,近几年的三次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国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边缘,西部地区又被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贯穿.在这世界上最大的两条地震带的影响下,我国成为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自古至今,不断有破坏性很强的大地震发生.历史上令江河改道、让人间发生沧海桑田巨变的特大地震也有好多次,我们祖先对历次特大地震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潜在震源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以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为主要特征,对我国海南岛进行了潜在震源区的定量划分。这种划分既反映了当前人们对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水平,又为城建部门按照工程重要性和使用年限选取相应的抗震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更才  刘从颖 《灾害学》1992,7(3):91-96
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的产生过程是社会信息沟通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分析研究我国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地震谣传;无一不是社会信息沟通的结果。为了利用社会信息沟通对地震谣言、误传进行有效的控制,作者提出了地震谣言、误传在社会信息沟通中的控制原则和一般的对策模式,为社会组织提供在地震谣传事件中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发生在我国大陆地区的20余次地震中相关的40多个地区地震前后的经济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估计了地震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对地震间接经济损失与直接经济损失之间的比率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可为将来地震间接经济损失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由于我国地震震源较浅,人口密度大,地震的发生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震后根据地震参数和震区情况进行快速的人员伤亡评估,对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地震致灾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首先,对目前常用的三种评估方法,基于地震参数的经验模型,基于历史资料的震害矩阵法和基于性能的易损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介绍了近几年出现的两种新方法,基于最优化方法的经验模型和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最后,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震谣言是怎么回事?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它反映了公众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在我国,近几十年来.尤其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全国发生了近百起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地震谣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治安秩序,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地震谣言产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内心中对地震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7.
新疆喀什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基于可公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喀什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且震级高,烈度大。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方法,对新疆近100年来6.5级以上的地震进行分析得到:未来10年内,喀什地区2013年前后发生≥6.5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8.
《防灾博览》2014,(1):14-17
正2013年,全球地震活动频繁,7级以上强震频发,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我国地震活动也十分活跃,5级以上地震达50次,显著超过历史平均水平。2013年全球大震活动2013年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23次,高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18.3次,年),全球地震保持活跃态势,其中5月24日,在鄂霍次克海发生的8.2级地震,为2013年全球最大地震。  相似文献   

19.
<正> 贵州省是我国一个少震的省份,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仍然有一定数量的中强地震发生过。由于贵州省在1983年撤销地震机构以后,有关该省的历史地震史料未得系统地整理,致使不少历史地震事件至今没能得到发掘,这对完善我国历史地震宝库无疑是一个重要损失。因此,笔者根据增加、修正历史地震的有关习用原则和方法,并结合贵州省历史地理实际对贵州省1308年至1948年间的历史地震进行增补、变动和恢复。对贵州省历史地震进行增补、变动和恢复的原则主要考虑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民防苑》2011,(2)
近期,我国东部地区地震频发。1月1日,江苏盐城市建湖县;1月12日,南黄海5.0级地震;1月19日安庆地震;短短20天不到,这一地区已发生三起地震。社会上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