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实验室条件、设备维护和校准、数据检查和审核、记录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实例介绍了设备维护和校准周期的确定、设备维护效果的影响和数据有效性的判别等,为近岸海域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站位的布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质自动监测将是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一个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现有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站在站点布设过程中的经验,对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站位的设置原则、技术要求、基本条件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为后续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设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前,需要明确建设自动监测系统的目的性;从人员、经费、技术性能等方面综合分析开展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可行性分析;同时考虑监测子站建成后仪器设备的安全问题,以保证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近岸海域水质考核要求,根据目前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考核范围、评价方法、目标分解、计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以一致性、可比性和适应性为原则,提出的考核评价方法以单因子评价法和点位评价法为基础,在未达标情况下,按照水质目标完成比例计分;达标情况下,在达标分值基础上按水质的保持和改善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通过实例研究分析能够适应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变化的考核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空间插值技术对近海环境数据的分析和表征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但目前针对各类模型适用性和精度比较的研究很少。基于2009年全国近岸海域299个站位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交叉检验法,对3种插值算法13种模型的空间拟合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13种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显著相关(r=0.643~0.750,P0.01,n=299),说明其均适用于近岸海域水质的空间模拟;综合比较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差及偏离程度,排序为IDW(p2)Spline-TensionIDW(p3)IDW(p4)IDW(p1)IDW(p5)IDW(p6)Kriging-GuassianKriging-Spherical,Kriging-CircularKriging-LinearKriging-ExponentialSpline-Regularized,提出IDW(p2)是精度最优的空间插值模型。  相似文献   

6.
于2019年春、夏、秋季对连云港近岸海域海水中营养盐、重金属等共19项指标进行3个航次采样监测.依照海水水质评价标准统计分析站点达标率,采用有机污染物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调查海域海水有机污染、营养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连云港市海域站位全年达标率为86.4%,达标面积为6543 km2,占管辖海域...  相似文献   

7.
葫芦岛市近岸海域水生动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国内外有关生物残毒研究理论 ,对葫芦岛市沿岸海区 ,包括东起笊笠码头 ,西至绥中芷锚湾海滨海水中现存动物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十二五\"期间近岸海域环境形势和管理需求,在分析国内外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路线应以优化布点、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浮标自动监测和卫星遥感为基本手段,重点针对河口、海湾区域富营养化和生态效应问题,依托国家、省/分站、地(市)和县(区)四级监测运行模式,完善近岸海域质量、海岸带环境、陆源输入通量、监控预警和事故应急监测方法,构建基于生态目标的近岸海域环境综合监测和评价体系,并对各类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进行了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9.
自动监测是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主要因为它能连续反映环境污染的动态变化和及时监测.还能减少或消除手工误差.提高恻定精度,担负大量样品的分析.本文简要介绍了水质监测系统的构成和水质自动监测分析技术的分类与特点以及该技术的进展,着重谈了水质自动监测在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在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与水源保护等应用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看法.并评论了对开展水质自动监测在认识上的两种片面观点.  相似文献   

10.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五参数、氨氮、总有机碳进行了比对测定,结果显示,该系统灵敏、准确、快捷、省力,与常规监测数据吻合较好.提出解决TOC与CODCr转换系数有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质监测是开展水生态环境评价、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随着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要求的提高,人工水质监测与自动水质监测相结合的模式应用越来越普遍。以船舶为载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巡测,可实现高密度样品采集、检测及信息的实时传输,在长江泸州以下干流水域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系统的应用可弥补常规监测断面间距过大、人工监测频次低、固定站房式水质自动监测站近岸取样等不足,对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形成有效补充;船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定点、定深、定时监测,可以在河流污染带监测、入河排污行为的监管以及偷排行为的溯源、水污染应急动态监测等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既可应用于长江干流等河道较宽且水质可能存在岸别差异的河流,也可应用于滇池、太湖、丹江口等大型湖泊、水库水生态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措施的要求,阐述了影响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此次\"一控双达标\"验收监测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为今后达标验收监测及环境管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提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 ,探讨各方案的适应性及选择最佳方案 ,以期对自动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质自动监测在苏州市饮用水源地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苏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为例,对该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特点、主要功能及在环境管理、蓝藻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介绍,并就系统验收、运行管理及系统拓展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2011年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系统捕捉到的水质异常数据为基础,对太湖流域水质异常预警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质异常预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水质异常频次较高的断面多位于丹阳、武进、宜兴交界处,且以泥炭河、漕桥河、中干河等河流为主。流域水质异常预警主要发生在枯水期,导致水质异常的主要污染指标以氨氮、总磷为主。典型河流水质预警情况分析表明,流域水质变化具有明显的上下游响应关系。水质变化与水文气象、工厂生产周期等外界因素的关系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苏州河干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苏州河干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为例,通过与实验室数据之间的统计分析,分析苏州河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对比分析自动监测系统和实验室的温度、p H、DO、CODMn、NH3-N数据,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合格,在0.01水平上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种方法的结果高度相关,苏州河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测定的数据真实可靠。在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中,要对系统关键部分进行不定期的清洗,特别是出现较可疑数据时,应及时寻找原因,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