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北方冬季气温较低,因冬季防冻及工艺需加装拌热装置,如果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安装电拌热装置。不仅能有效的解决系统设备及管道的防冻问题,而且电拌热的运行成本较蒸汽拌热低、使用年限长,维护简单,有很好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个具有全新运转方式的新型RBC系统-回转升降生物接触工艺。通过清水充氧实验考查了实验装置的充氧能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运行条件;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研究了本工艺处理有机废水的性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某一大型医疗废物焚烧系统研究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的运行温度(200—350℃)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气排放的影响.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SCR装置进口和出口处烟气中的VOCs进行分析.在焚烧烟气中共鉴定出46种VOCs,包括烷烃、烯烃、卤代烃、芳烃、醇、酮、醚、醛、酚、脂肪酸、脂肪酸酯、酰胺、硅氧烷和腈类化合物.在SCR装置进口烟气中鉴定出VOCs的总浓度均值为313.3μg·m-3. SCR装置的运行导致VOCs的大气排放浓度明显增加.当SCR装置运行温度为200℃和250℃时,排放烟气中鉴定出VOCs的总浓度均值分别增加了0.8倍和5.0倍. SCR装置的运行也显著改变了焚烧烟气中VOCs的组成分布.当SCR装置运行温度为200℃时,出口烟气中含氧VOCs的浓度大幅增加,尤其是酮和脂肪酸.当SCR装置运行温度为250℃和350℃时,排放烟气中鉴定出烷烃的平均浓度分别增加了15.6倍和3.7倍.导致SCR装置出口烟气中VOCs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为:VOCs没有被完全降解,半挥发性有机物经SCR催化剂催化后形成分子量更小的VOC...  相似文献   

4.
啤酒废水处理工程运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漓泉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经过改造,采用UASB-SBR工艺处理啤酒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文章主要对UASB装置的启动,运行以及控制因素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高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改善处理水的水质和达标率,缩小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动力消耗是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发展方向。本试验以膜分离单元代替普通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开发了一种新的废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和NH_3-N的去除率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二级处理可以获得三级处理的效果。根据不同水质和工艺要求,膜孔径应小于20μm,采用水反冲和药液清洗可以确保膜分离装置长期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毛发载体生物膜法处理味精离交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经特定脱脂处理的毛发作载体,经定向培菌挂膜后,对高浓度COD和高硫酸根含量的味精度交废水进行小试和中试研究,表明,在一定供气量和温度条件下,废水COD总去除率可稳定在96%以上,在供氧不足的兼性条件下或温度较低时,仍有较高去除效果,其对SO4^2-的总去除率可达98%以上,2m^3/h的中试经历了三个月实际运行,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已具有生产建立生产性装置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7.
窑炉烟气净化和控制燃烧相结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窑炉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关键是要解决降低高温烟气以实现机械排烟的条件,而在采用配风形式降低了高温烟气和通过选用适宜的湿式净化技术装置解决了污染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控制窑炉燃烧,以保证窑炉的正常运行,并改善窑炉燃烧条件,使窑炉的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实现环保与节能降耗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效絮凝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武权  栾兆坤 《环境化学》1997,16(6):585-589
本文采用高效絮凝模拟反应器进一步对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连续运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直接絮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浊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3.4%和79.2%,可完全达到排放标准。絮凝处理后再经纤维过滤柱过滤处理,可控制出水浊度在1.0NTU以下,COD去除率增加5.0 ̄7.0%,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种高效絮凝装置具有高效处理效能及实际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长岭分公司的30×10^4t/a催化重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装置为例。阐述了保护压缩机的控制方案:采用了润滑油压低低三选二的紧急停车控制方案、电机定子温度高高联锁停机方案、润滑油压低不允许启动压缩机等控制方案.根据现场情况、及操作习惯将ESD系统安装在中控室内,便于工人操作及监控压缩机的运行状态.表1,参5.  相似文献   

10.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何蓉  周琪  张军 《生态环境》2004,13(2):180-181
通过小试装置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相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cr、TN、TP均有较好的综合净化能力,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CODcr 75%、TN75%、TP73%,其中CODcr和TN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分别需3d和4d的表观停留时间,TP要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则需6d的表观停留时间。而且,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去除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居环境的可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人居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试图以系统论的观点考查人居环境的可能性发展空间,提出了人居环境大系统的观点,阐述了人工系统、人文系统和自然系统的构成和关系,提出并论述了通过结构优化、功能模拟、反馈控制等方法促使人居环境系统得到合理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水城盆地人类活动及其地质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过量开采地下水、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以及其它一些工农业活动,贵州水城盆地岩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如地下水严重污染、岩溶塌陷、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以及频繁的旱涝灾害。通过分析水城盆地主要人类活动,评价其负面地质环境效应,为规划岩溶区土地利用、指导人类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洮儿河流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吉林西部洮儿河流域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流域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农业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按照地质、地貌、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灾害、环境质量等综合要素对流域进行了环境分区;最后论述了流域内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环境基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中的许多物种对人体具有危害性,同时,VOCs对大气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区域大气VOCs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控制大气VOCs污染对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了大气VOCs环境基准或者发布了大气VOCs环境基准指导值,这对于加强VOCs污染控制及环境管理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尚未制定大气VOCs环境基准,亟待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综述国际大气VOCs环境基准研究进展,介绍当前我国大气VOCs环境基准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气VOCs环境基准的研究需求,并对今后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六、七十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城郊对比法研究了近六、七十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通过六、七十年来的气象记录、近年来的环境监测记录及实时遥感图象定量的研究工业发展以来兰州城市气候环境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兰州的大气、光热,湿度、降水、风场等气候环境趋于恶化,工业化及城市发展造成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已经危及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结合气候环境恶化的趋势,提出了改善气候环境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矿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矿山环境影响也日益加大,亟需保护和治理.文中就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为同类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参1.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视野: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不仅对城市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在城市规划中应摈弃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潮蛤论,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优美人居环境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尾矿库对其周边居民的环境影响目前已受到较大关注,如何对尾矿库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是目前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基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溃坝环境防护距离的基本原理,选取扬尘影响、溃坝事故影响这两种主要影响,计算对比出了秦岭山区尾矿库的环境防护距离.通过与以前使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定的防护距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以前使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规定的环境防护距离明显过小,不能满足保证尾矿库周边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要求;2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为尾矿库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决定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张理茜  蔡建明 《生态环境》2010,19(11):2764-2772
脆弱的生态环境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城市化,表现出与非脆弱地区不同的特征。以往的研究,更倾向于对各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别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站在更宏观的角度,通过研究生态环境脆弱和非脆弱地区这两个大类在城市化发展方面的异同,明确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及合适的路径。首先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干旱区、喀斯特地区、高寒地区、过渡区等类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共性,了解其城市化现状及约束因素,并结合学者们的研究,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城市化进行了对比,提出发展的对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第二部分初步构建了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的选择方法及流程。研究表明生态环境脆弱区城市化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和地上地下自然资源等,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业选择、人口承载力及城市建设用地等方面,这些方面也是该类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格外重视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路径选择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归类、分析城市化水平及阶段、分析生态环境演变历程、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情景分析、制定战略规划,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等。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畜牧水产养殖是其主要来源之一.环境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抗生素残留,因此单一药物的毒性评价难以反映抗生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探究其混合物的毒性效应.本文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兽用抗生素的残留现状,总结了兽用抗生素对生态环境的混合毒性研究进展,讨论了兽用抗生素残留对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