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照《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604-2017来测定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对仪器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总烃的检出限为0.007mg/m3,甲烷的检出限为0.013mg/m3,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0.015mg/m3,研究0.453-7.21mg/m3浓度的甲烷标气,得出总烃的校准曲线方程为y=12,948.8244 x+742.7768;甲烷的校准曲线方程为y=12,409.5958 x+416.4558;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非甲烷总烃测定气相色谱仪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改进型的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仪采用十通阀一次进样双柱并联单FID检测的流程优化方案,满足总烃和非甲烷总烃的检测要求,最低检出浓度为0.2ng/ml。该分析方法采用单FID配置,消除双FID因FID的灵敏度的差异性引起误差。同时,改进的色谱仪还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准确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非甲烷总烃测定国内外相关方法标准及进展,并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及建议。研究指出,从目前非甲烷总烃测定国内外相关方法标准及进展看,在实际工作中从非甲烷总烃的定义到测试方法及结果评价都存在一定分歧与异议,建议尽快制定和颁布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文章建立了以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对环境空气和污染源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进行分析的方法。并且比较了注射器采样、真空瓶采样以及铝箔采气袋采样3种不同采样及其保存方式和时间对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一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是否避光保存和采样器具的材质对非甲烷总烃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很大,无论非甲烷总烃的浓度大小如何,用玻璃器具对样品进行采集,在避光条件下进行保存,非甲烷总烃浓度随时间的降低百分比最低。  相似文献   

5.
从标准的制定依据、非甲烷总烃的定义及分析方法、分析原理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监测情况,对现有非甲烷总烃标准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进行剖析,提出了在监测过程中对排气筒非甲烷总烃污染物仅按排放速率标准进行评价并对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进行适当从严调整的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原油库建设环评需预测非甲烷总烃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进而提出卫生防护距离。大连、岙山等国家战略储备基地根据预测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对居民进行拆迁安置.致使工程经济可行性大为降低。采用实测与美国推荐大气预测模式对浮顶罐非甲烷总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发现其差异较大。文章在分析其差异的基础上,对污染源强的参数取值进行了详细论证。以实测为基础,论述了计算公式中参数的取值依据,进而论证了当前浮顶罐运行段采取不防腐,依靠原油自身物性,即可达到防腐和减少非甲烷总烃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非甲烷总烃、VOCs、TVOC这三个污染因子经常混淆使用。本文从非甲烷总烃、VOCs、TVOC三个污染因子的定义、监测方法等方面研究了三个因子的差异,并根据其差异,在环评工作中加以运用;提出多种有机污染物评价因子的识别、筛选原则,讨论了相应评价标准的选取方法和环境现状监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油库、加油站作业场所中非甲烷总烃分布的特点,对现有非甲烷总烃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制便携式带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作为现场检测油库、加油站作业场所中非甲烷总烃测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分别测定以氮气和空气为底气的同一浓度的甲烷标准气体的响应值,两者之差值即为空气中氧对总烃测定的空白值,代替传统的用除烃净化空气装置制备净化空气测定空白值的方法,并将该法应用于抚顺市非甲烷烃的含量测定,取得较理想结果。同时研究了抚顺市非甲烷烃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催化氧化技术在处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生产废气治理方面研究,工业侧线试验表明在平均空速低于20 000 h~(-1),反应器入口温度250~300℃的条件下,DCP废气经过催化氧化处理,净化气非甲烷总烃浓度小于70 mg/m~3,远低于国家废气排放标准,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便携式非甲烷总烃测试仪对济南市重点VOCs排放企业的有组织排放口开展监测,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工艺非甲烷总烃(NMHC)排放特征,介绍了VOCs废气处理技术现状。结果表明:有组织废气NMHC排放浓度≤12 800 mg/m~3,超标率为11.9%;炼焦工艺排放的NMHC浓度最大,达到了868.25 mg/m~3;重点VOCs排放企业废气治理采用活性炭吸附、UV光氧催化的比例较高,66.4%的企业采用组合治理模式,活性炭+UV光氧和吸附脱附+燃烧组合工艺的应用比例达到52.7%。  相似文献   

12.
分析河南省餐饮业的规模、分布及油烟污染物成分特征,从环保政策、监管、监测及指标替代性等几个方面分析,选择油烟和非甲烷总烃作为餐饮业油烟污染物控制因子。结合实测数据和国内先进研究经验,确定餐饮业油烟和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限值,考虑到河南省不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目标与压力,确定小型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排放限值执行1.5 mg/m~3,中、大型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排放限值执行1.0 mg/m~3,非甲烷总烃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设定为10.0 mg/m~3。并规范油烟净化设施及油烟排放口的监督管理。不仅能促进河南省油烟污染物的减排,而且促使河南省蓝天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采用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经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场所中硫化氢、非甲烷总烃、甲醇、甲烷和噪声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在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4.
总烃和非甲烷烃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柱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总烃和非甲烷烃。用石英砂和GDX-502分别填充总烃柱及甲烷柱,以甲烷标准气定性和外标法峰高定量。方法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3.0%;准确度实验的回收率为98.0%;在上述两根柱上,甲烷的检测限分别为0.02mg/l和0.04mg/l。  相似文献   

15.
对油品仓储区大气中NMHC特征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油品仓储区大气中的非甲烷总烃(NMHC)进行分类定量测定,通过对仓储区内不同点位NMHC浓度的差异和各自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烷烃和烯烃有较高的浓度水平,其中烯烃含量最高。文章还对油品仓储区域大气中NMHC的排放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大部分城市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有增加趋势.而大气中的VOCs是产生臭氧最重要的前体物,同时也能对PM2.5产生影响,成为监测和控制的重点,被纳入总量控制体系.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方已采用非甲烷总烃作为VOCs的评价指标.结合环境监测分析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非甲烷总烃的样品采集、进样方式、样品色谱柱,结果表明:与注射器采样相比,气袋气密性和化学惰性好,保存样品时间长;采用一次进样,双色谱柱GDX502/104、玻璃微球同时分离样品,双FID同时检测,节约时间,避免误差,更加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市制定并发布《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488-2018)(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规定了餐饮服务单位排放的油烟、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注:"非甲烷总烃"为表征"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的一种指标)三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明确了三项污染物的监测要求和分析测定方法,提出了净化设备的运行操作要求。该标准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油烟和颗粒物限值自标准实施之日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石化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及恶臭废气采用吸附协同多相催化氧化治理工艺,进行中试实验研究。通过该法处理的石化工业中产生的VOCs、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的去除效果,中试装置运行成本分析,得出结论:高效吸附协同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可实现石化行业产生废气的稳定达标排放,其中对VOCs、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臭气浓度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运行成本(包括氧化剂、催化剂、蒸汽、电费)合计0.056 96元/m3·h,综合苯、甲苯、二甲苯排污费减少及混苯回收的收益,可得净收益0.059 75元/m3·h。  相似文献   

19.
金文珠 《环境科学》1978,(5):32-37,31
我国第一辆大气污染监测车胜利研制成功,在试运行期间性能良好。监测车对大气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和总烃的测定采用了小型气相色谱仪。除总烃单独分析外,其它四种组分要求同时分析,仪器必需满足以下的条件:(1)大气中这些污  相似文献   

20.
以HJ/T 38-1999为基础,针对气相色谱法测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在总烃出峰峰形、废气氧峰值测定、高沸点物质干扰等方面做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ml定量环容易造成总烃出现平头峰,改成0.25ml定量环能得到好的峰形;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0.04 mg/m~3(以碳计);氧峰值与氧量具有线性关系,应根据氧量判断氧峰值大小,而不是统一扣除除烃空气氧峰值;废气中存在高沸点组分时,容易吸附于采样容器内壁,将样品加热至100℃再测试可提高该组分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