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讨论如何构建特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在分析当地的资源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由专家评分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并将承载状态分为不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三种,以此来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情况就行评判和预警。成都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测算结果显示,2014至2016年,成都市资源环境承载率分别为0.33、0.32和0.38,均属于临界超载的状态,但从趋势来看,临界超载状态在缓解,研究指出这与成都市近年来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建立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与机制,是实现我国环境管理战略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彻底转变的重要支撑手段。以水资源环境承载力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基础,提出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控预警平台的设计框架,平台设计的逻辑结构、核心功能以及相对应的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技术,并对该平台建设的困难、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和预警对于制定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协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国家海洋局提出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指南(2015),结合三沙湾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三沙湾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预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三沙湾无居民海岛岸线资源处于"可载"状态,但海岛整体开发利用规模较高,岛陆资源处于"超载"状态,生态环境为"基本稳定"。三沙湾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在10 a中由可载转变为超载,尤其是两个无居民海岛随着开发过程发生灭失,表明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确实较大,今后应强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于开发利用活动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环境承载力预警相关研究不足的问题,采用景气指数法构建针对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预警方法体系,并对我国2001年~2014年的环境承载力预警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04~2014年的环境承载力预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预警系统结果与真实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承载情况吻合良好,预警效果显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预警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环境承载力状态有所差异,全国整体环境承载力承载状态趋好,但未来依然要警惕可能面临环境承载力的超载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提高环境自身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发明显.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运行,引导社会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合理谋划经济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等多部文件进行指导.《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监测预警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一书的作者及其所在单位也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证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是测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超出或即将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人为开发活动提出预警并进行科学调控的重要管理抓手。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等13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的通知"(发改规划[2016]2043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入全面试行阶段。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资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的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滩涂生态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已列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滩涂作为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的优势资源,其生态承载力评价是海洋生态承载力整体评估中重要的一部分。采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构建基于遥感的滩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滩涂面积保有率和典型生境植被覆盖度变化率来反映滩涂生态系统变化状况,进而综合分析滩涂生态承载力。结果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滩涂生态承载力分为超载、临界超载和可载3个类型区,占比分别为44%、28%和28%,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承载能力超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揭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承载力评价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综合分析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框架的基础上,从业务组织体系、监测方案综合协调机制、数据库和软件模块4个方面构建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并探讨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结果在海洋空间区域/规划、海洋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湾长制"等海洋管理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追责、海洋与环保督察等具体海洋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方向,为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探索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警对于识别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服务可持续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视为支撑力和调节力对压力的承受程度,从压力、支撑力、调节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比值法计算了2016-2020年湖北省17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RECC),并根据RECC值划分了绿色、黄色、橙色、红色4个预警级别。研究结果显示:(1)湖北省RECC均值由0.843 2下降为0.581 4,预警级别从橙色下降为黄色。部分地区RECC值存在波动,但整体都呈现下降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向好发展;(2)依据各地预警级别的变化,可以将17个地区划分为相对稳定型、逐步改善型和波动变化型3类;(3)5年来,红色级别地区由4个下降为0个,橙色级别地区由8个下降为5个,绿色级别地区由2个增加为6个。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荆州市、孝感市5个地区需要重点关注,预防进入或重返红色预警级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渔业资源的特有属性和东山湾的实际情况,探讨并优化完善了东山湾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和方法。根据2016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东山湾游泳动物和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结合2012~201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东山湾渔业资源承载状况已临界超载。针对目前东山湾渔业资源承载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等预警措施,旨为东山湾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推进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业务化和其他海湾的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渤海为例,借鉴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从海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结合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海洋功能区水质状况评价为基础,建立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级评价模型,根据渤海2013~2016年的海水监测数据资料,对渤海近岸进行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区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划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区域,可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为海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沿海城市碳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为指标赋权,构建了沿海城市碳承载力模型,并按照其取值范围将沿海城市碳承载水平划分为严重空载、轻度空载、适载、轻度超载和严重超载五个级别。利用所建模型和2000~2009年数据对青岛市碳承载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几年来青岛市碳承载力状况良好,且2009年青岛市碳承载力为0.9左右,整体处于较为理想的适载状态。影响青岛市碳承载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环境、能源、产业结构、城市化等方面。青岛市建立低碳发展模式降低碳排放,维持碳承载平衡应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大力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旅游业和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碳承载力理论体系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北运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危及流域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响应“水十条”关于建立水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的需求,基于径流模拟模型与河流一维水质模型的水资源量和水环境容量核算,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北运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预警模型,并面向水污染控制单元,开展北运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多变量的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相较于单变量模型拟合程度更高;2018年北运河1/2以上控制单元的水环境承载力呈超载状态,其中心城区及下游地区的超载情况较为严重.最后,针对超载严重的地区,基于双向调控提出排警对策,为北运河流域水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奎峰  许梦 《环境工程》2018,36(1):157-161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要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营市2011—2015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时空两维度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广饶县,东营区在4个年度排名第二,河口区及垦利区在2012—2015年综合得分始终较低,这表明东营市河口区及垦利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需要多加关注,应把河口区、垦利区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在空间尺度上,东营市5个区县历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综合得分在逐渐提高,承载力逐年增长、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应继续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以促进东营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生态危机仍日益加重的今天,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最大阈值即环境承载力问题进入人们研究的视野.对经济建设,人们生产生活行为中影响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估,探讨环境承载力评估配套制度的建立,将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7.
抓紧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环境保护》2013,(22):24-25
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应大力推进国家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抓紧构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技术体系、保障体系和信息报告与发布制度,强化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的基础性与应用性技术研究,带动环境监测转型发展跃上新的历史台阶。  相似文献   

18.
武红庆  柯丽娜  王权明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4):595-601, 624
研究满足人海协调发展的海域利用的适应性规模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提取整理了2007年、2014年的锦州湾海域使用类型面积及海洋功能区划面积,依据其资源耗用系数及允许开发因子,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计算模型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对2007~2014年锦州湾附近海域使用状况和海域承载力进行评价预警,并研究其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①2007~2014年,锦州湾海域使用面积增加,海域开发承载力从临界超载变成超载,且锦州湾附近海域使用类型向资源耗用系数高的海域使用类型转变;②锦州湾中部区域的海域开发承载力级别特征值和承载力指数高于北部和南部区域,2014年其海域开发承载力预警等级达到了极重警,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合理规划和调整中部区域的海域利用结构;③2007~2014年锦州湾南部区域海域开发利用活动强烈,海域开发承载力指数增长了39.6%,增长速度高于北部及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19.
正该平台是一套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监测预警一体化、多模型集成化、决策智能化的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平台融合了数据库管理、水环境容量计算、水污染负荷计算、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GIS应用、数据共享与服务、系统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平台能够定量化计算水环境承载能力,针对水环境承载能力超载地区,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及污染物减排方案,并能够定量化模拟计算不同决策情景对水质及水环境承载力的贡献度。真正实现水环境承载力业务的系统化运行,从而为科学制定水环境管理规划、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衡量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有效解决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国家及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已开展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监测与评估等研究工作,但相关业务平台开发明显落后。本文从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构建角度,系统阐述了平台框架、所需关键模型技术、数据库设计、GIS平台搭建及平台应用,以期推动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估预警业务化、系统化运行,为解决水环境承载力的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