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转窑处理危险废弃物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危险废弃物因其对环境极大的破坏性 ,以及对人类和牲畜健康的巨大威胁而需特殊处置。热处理法是最有效的危险废弃物处理方法 ,而回转窑是危险废弃物处理中最有效的设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回转窑处理危险废弃物技术 ,以及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危险废弃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危险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均构成潜在危害,认清危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采用生存清洁、综合利用、严格控制的原则,应用先进技术做好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3.
德国垃圾管理思路演变概述 通过立法对生活垃圾进行管理是德国垃圾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从1972年的《废弃物处理法》到1994年的《促进废弃物闭合循环管理及确保环境相容的处置废物法》(简称《循环经济法》),都是德国政府为适应不同时期生活垃圾的性质和时代要求而制定的垃圾法,其中《循环经济法》的制定实施引导德国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走向新的转折点--循环经济的开始.德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循环经济法》是目前最完整地体现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废弃物管理法,它强调了对垃圾的处理是为了实现整个资源、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而不再是对废弃物的简单处置.废弃物应是一种资源,应该加以回收利用,实现物质“从摇篮到坟墓再到摇篮”的闭合循环,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变电站废弃物在全国各类型废弃物中属于特殊行业产量相对较低的废弃物类别,但部分废弃物如PCBs、废铅酸蓄电池因存在极为有害的物质需重点关注并进行安全处置。针对我国变电站各类主要废弃物的产排特征、污染危害程度、环境滞留特性等规律,基于LCA管理评价方法、环境信息系统等原理与手段,按照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原则,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对相关废弃物处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管理方式,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特征的适合我国变电站废弃物信息化安全管理的模式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制造业形成的危险固体废物量持续提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切实有效的处理此类危险固体废物,是当前亟需消除的一类问题。危险固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的恢复,并且当自然环境超过了荷载能力和消化能力,危险固废的这种危害会发展到生物和人的健康安全。本文主要论述了危险固废的处置方式,分析了危险固废处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危险固废有效的处置和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环境议题之一。日本废弃物管理起步较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根据废物来源,日本将废弃物分为产业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本文研究了日本产业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的产生及处置现状、废弃物管理法律体系、废弃物管理制度及废弃物处置技术标准,通过对比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提出加强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管理、提高环境违法案件违法成本、完善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标准体系等固体废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二恶咽(dioxin)是目前引起世界各国环境保护部门广泛关注的一种危险废弃物,近来有关它的研究报导也越来越多.做为一种危险废弃物,人们极力地想有效地处理它,以减小它对环境的危害,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兴技术.这里,就近年来美国EPA 对二恶咽废物的研究报告及各种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介绍美国对这种危险废弃物的对策及现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钻井废弃物的毒性、危害及其处理处置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钻井废弃物毒性、危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 ,并对目前国内外钻井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立法、回收利用体系及处理处置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发展研究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置技术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固体废弃物中有害废弃物虽然数量少,产生量低于固体废物总量的10%,但由于其具有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等多种特性,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有高度的潜在危害,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环境问题。美国拉夫运河曾因胡克电化学公司倾泻有毒废物2万多t,造成当地1300名居民全部搬迁;我国上海、浙江、天津等省市也相继发生过危险废弃物污染事件。我市有害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相当突出,曾出现过危险废物污染北河口水厂以及铬渣污染地下水的问题。1我市危险废弃物的污染状况1.1我市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据统计,1995年度我市危险废物的产生总量为23.9367…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庆市医疗废弃物产生及处置的现状,并剖析了在回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保护大庆的环境,对合理处置大庆市医疗废物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包装废弃物的年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同时每年还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和废弃物管理压力的增加及废弃物的环境影响等诸多方面。有关专家指出,在目前包装废弃物日益增多,回收利用技术已经初步成熟,国家提出固体废弃物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向处理的条件下,投资参与包装废弃物循环再生不仅环保,而且还会促进包装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这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的加强解决了包装工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也为其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向环保产业进…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而大量的污泥需要处理又是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只有将污泥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才是污泥处理的最佳出路。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能够部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其资源化技术成为了污泥处置方面的热门研究方向。阐述了几种常见的较为有效的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危害,然后探讨了安全处置与二次利用的技术措施,其中总结了填埋技术、焚烧技术与堆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最后结合当今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对城市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做出了合理设想。本文研究成果对防治城市废弃物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的二次利用具有一定贡献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养殖业迅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养殖业的废水及废弃物排放量已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日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养殖业废弃物处置利用的原则和技术路线;分析了治理养殖业废弃物的固液分离、堆肥、好氧等几种处理技术;针对我国目前养殖业废弃物处置利用状况,提出养殖业废弃物的处理应采取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物治理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与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立法、回收利用体系及处理处置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发展研究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置技术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信息     
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 生物工程前景 美国国家环保局危险废弃物工程研究所的一篇论文中,谈到目前有许多在研究发展中的生物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治理被污染了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场所。这些生物工程技术利用特殊的生物体,使有机化学污染物降解,从而减轻其毒害作用。这种新处理技术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主要原因是废弃物土地填埋处置受到了限制,同时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危险废物因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多种危害特性,如果暴露于环境中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所以及时而有效地处理处置危险废物意义极为重大.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其来源,并指出其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总结了我国目前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根据我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分析了危险废物的处置措施,系统地论述了常规危险废物的常用处置方法,从而揭示了我国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面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针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废物处理处置及全过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过程中产生的应急废物因受到危险化学品污染也会具有某些危险特性,但我国有关文件并未对应急废物的去向、最终处置等做出明确规定。在应急废物处理处置中,还存在处置能力弱,现有技术应用性不足,处理处置过程长、产生二次污染风险的时间长、环节多等问题。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应急废物的管理是预防应急废物产生二次污染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应急废物处理处置单位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废物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并对全过程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正向产业化方向稳步推进。本文概括了电子废弃物的特点,以及我国目前处理电子废弃物的现状。遵照循环经济理念,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在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