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我国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区域规划是引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目前多数区域规划尚未包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内容,是区域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此外,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数据支撑不足、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不完善也是区域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主要障碍。解决这些障碍需要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区域规划中、加强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针对性调查及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和创新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模型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区域规划项目用海本身就是一个新领域,而区域规划用海面积和理性分析也是一个新难点。用地控制指标法是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标准,通过累加规划范围内每种土地类型的具体用地指标,分析整个区域用海面积的合理性。本文以曹妃甸综合服务区工程项目为例,对区域规划项目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方法——用地控制指标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不断改进区域用海规划面积合理性分析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规划区域环境风险源分布零散、突发性风险事故多发的特点,基于信息扩散法,结合VBA编程以及arcGIS软件,从区域规划确定的各种潜在风险源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出发,积极探索出较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为区域规划的环境风险分析及风险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学规范的本底大气CO2采样观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是实现该数据资源同化和共享的基础.本研究以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网络化采样观测经验为基础,以便携式采样观测、波长扫描-光腔衰荡(WS-CRDS)分析技术为例,系统介绍了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中CO2采样观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样品分析过程中的玻璃瓶质量保证措施和样品分析过程中的系统质量控制方法、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校正方法、数据分级质量标记和数据拟合插补方法等;并重点对该方法中几个关键步骤进行了评估验证;最后,应用本研究方法,对我国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CO2的采样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浓度变化特征分析,说明本研究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捕捉区域和局地环境因素影响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并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区域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工业区规划或其他区域规划由于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导致大气污染源源强无法确定,因此很难使用现成的大气影响预测模式进行预测。本文通过规划工业区规划实施前后氮氧化物排放量与区域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曲线与方程及环境质量与排放量的简单关系。根据预测结果对城市区域例行环境空气监测点A的影响,得到铜冶炼产业园区>铅冶炼产业园区>锌冶炼产业园区的结论。本文采用宏观的回归分析方法,使预测结果更为可信,适用于大型工业区规划环评的大气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某工业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实例的研究,阐述了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和内容,即风险识别、风险影响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的技术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运用3S技术,分析和探讨了豫北平原的内黄县1979—2003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生态服务价值,该区25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显著,呈增长趋势.耕地和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约占总服务价值的80%~90%. 结果表明:25年来内黄县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呈不断上升的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逾2.6×108元. 研究区内的林地、园地面积不断增加,增加的面积部分主要源自未利用地,而另一部分则是由耕地转变而来. 这一方面反映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需求对生态环境变化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研究区人民和相关部门重视生态环境,环保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8.
植被覆盖变化分析需要选择一组合适的变量来测量和描述其变化.卫星传感器,如美国陆地卫星TM,具有提供大范围植被覆盖信息的优势,使对陆地表面过程的监测变得便利.本文讨论利用卫星数据对瑞典耶姆特兰(Jamtland)县山区干燥石南群落进行变化检测.本研究分别用到了1984年、1994年陆地卫星5的TM数据和2000年陆地卫星7的ETM+数据.在对图像进行辐射归一化、几何纠正和地形纠正处理之后,我们比较了不同的变化检测方法.对"变化"和"无变化"两种变化类型的检测,NDⅥ图像差值方法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达到94%(k=0.87).NDVI回归分析方法可以提取更多的变化信息,可以检测到山区干燥石南群落中3种类别的植被变化.通过应用模糊集阈值技术,变化检测的总体精度从65%(k=0.45)提高到74%(k=0.59).这些方法产生的变化结果可以显示脆弱的山区石南群落中植被变化区域的位置,并反映出不同的植被变化程度(植被覆盖减少程度:高、中和无).1984~2000年间,该研究区域内共有17%的干燥和极端干燥石南植被发生了变化.平均起来,4%的被研究石南群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也就是说,在该期间这些石南植被经历了"较大程度的植被覆盖减少".研究结果显示:①"大幅度的植被减少"的区域中,研究区南部低的高山带(1ow alpine zone)植被覆盖减少程度最大;②主要的变化发生在1994~2000年期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的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2000年、2006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结果,利用GIS技术,获取区域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图,计算植被碳汇变化量;根据区域土地利用与植被碳汇的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汇的生态风险影响评价流程,获取区域植被碳汇的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郜涛  谢绍东  薄宇  赵越 《环境科学》2010,31(3):560-565
为辨识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相同的区域,筛选监测网络中表征冗余信息的监测点,使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分别对北京市PM10和SO2监测网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获得北京市PM10和SO2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PM10浓度春季最高,夏季较低;SO2浓度冬季最高,夏季较低.采用正矩阵分解法对PM10监测网络解析出3个因子,对应北京市PM10污染变化特征相同的3个区域,分别为区域1代表监测点为车公庄与石景山古城,区域2代表监测点为位于城东的前门、天坛、农展馆与奥体中心,区域3代表监测点定陵.结果表明区域2监测点密度较大,存在表征冗余信息的监测点,可以考虑撤销或迁移部分监测点.对SO2监测网络解析出6个因子,分别对应北京市SO2污染变化特征相同的6个区域,代表监测点位分别为定陵、古城、东四、奥体中心、农展馆与天坛和前门与车公庄.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PM10和SO2监测网络都存在冗余信息的监测点,可以根据分区结果考虑撤销或者迁移部分监测点,优化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是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黄河河口已有治理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为例,对区域的回顾性评价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了人民治黄60余年来河口治理开发活动对流域、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环境效益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评价区域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规划环评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案例仍然较少,本文基于目标导向性影响评价理念,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指标体系,以及基于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区域尺度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价模式。针对区域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选择能够准确衡量功能强弱且对人类干扰敏感的因子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指标的变化趋势和规划建设空间分析,评价规划实施对区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避让、减缓、补偿、优化等对策措施,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降低。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城乡聚落扩展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聚落扩展明显,快速城镇化过程对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及时掌握城乡聚落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RS技术为主要手段,目视解译获取了研究区1986、1992和2004年3个典型时期的城乡聚落空间分布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借助城镇扩展指数、重心、分形维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城乡聚落的扩展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扩展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城乡聚落扩展明显,其重心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转移的态势,并且扩展随意性非常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区GDP、人口城市化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乡聚落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地表遥感监测的卫星影像数据浩如烟海,而影像上地表植被长势等隐含信息的提取通常工作量大、耗费时间。论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提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地表植被生长季及其年内长势进行快速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NDVI序列数据集,构建时间点对的时长跨度与该点对半方差的函数关系。选择东北松嫩平原地区作为重点试验区,计算了该区域1999—2013年地表植被生长季长度和长势特点,并选择东北地区物候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农耕作物的生长季持续期在107~126 d左右。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最大误差在5 d值域范围内,沼泽植被在160 d以上(误差10 d左右),草地为120~139 d;2)研究区地表植被的生长盛期峰值出现在第150天前后。结果较为真实、合理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地表植被的物候信息。  相似文献   

15.
区域污水分散或集中处理的一种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污水处理区域规划方法学问题。在规划区域内,根据污水输送费用的下界和区域集中处理综合费用效益的上界之间打互关系推导出的临界距离,可以解决污水处理区域规划中遇到的处理厂厂址选择问题,使用该方法能够大大地减少候选处理厂厂址的数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及可靠性。在本文的最后,运用实例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技术)——简称3S技术,对呼和浩特市2000、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了综合技术处理,获得2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对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及变化速度、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动态进行了分析,为区域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及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围绕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地位、实施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建立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探讨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压力一状态一响应”的评价技术方法,对构筑产业生态链、强化不确定性分析、重视累积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围绕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地位,实施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建立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探讨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压力-状态-响应"的评价技术方法,对构筑产业生态链.强化不确定性分析、重视累积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景观格局分析是城市规划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广西龙象谷规划项目为例,对规划建设前后区域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并进行规划建设前后景观指数计算,分析了规划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SWOT分析模型在巴彦淖尔市战略环境评价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OT分析模型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一种分析技术,近年来在区域规划研究中得到广泛利用。本文在进行巴彦淖尔市发展规划环评中,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压力进行了分析,提出巴市经济发展策略应突出增长型战略,同时兼顾其他三类发展战略,构建经济快速发展、优势资源保护性开发、环境压力显著降低的生态型工业集群的建议,有助于促使区域经济实现友好又快发展,且对今后偏重政策层面的战略环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