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水质全分析中的一项毒性含量指标,水中氰化物的测定是衡量水体中生物生存、人类饮用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安全的重要参数。但其含量监测方法水样预处理步骤繁琐、费时。论文提出用抽气预处理法测定氰化物.并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抽气法预处理法操作简便、省时、能耗小;通过在抽气过程中将整个装置处于常温负压条件下,基本解决了HCN外选、瓶爆裂等问题。论文除了对抽气法预处理一些探作条件进行了摸索并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外还着重探讨了抽气法对复杂水体,如地表水、工厂处理后废水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丙烯腈生产废水的组成对膜吸收去除氰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某石化公司的实际丙烯腈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丙烯腈生产废水的组成对膜吸收去除氰化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丙烯腈生产废水中的氰化物基本为易释放的氰化物,共存的挥发性丙烯腈对膜吸收法去除氰化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废水中的丙酮氰醇对膜吸收法去除氰化物的影响最大. 丙烯腈废水采用膜吸收除氨-除氰工艺,由于碱性环境以及适当的加热,促进了丙酮氰醇分解转化为HCN,氰化物的去除率可以从40%~70%提高到82%~90%,同时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3.3%以上. 气态膜吸收法能够有效去除并回收丙烯腈废水中的氨氮和氰化物,有效降低后续处理负荷,并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可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水中微量氰化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通常有异烟酸吡唑酮法、巴比妥酸法、双吡唑酮法等。在国内外的环境监测网络中,测定水中微量氰化物,多采用双吡唑酮法。但是,双吡唑酮法有以下缺点:样品预处理较繁杂,分析时间长;吡唑啉酮的水溶解度小,其试剂空白值较高;吡啶用量大,显色时间慢。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我们对显色体系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少量的吡啶与乙醇共溶,吡唑啉酮与双吡唑酮的重量比为12.5∶1的显色体系为宜。显色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底泥、土壤中氰化物预处理方法的选择,证明在硫酸介质中蒸馏,用氢氧化钠为吸收液,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氰化的分析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液膜分离技术从百草枯生产废水中回收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液膜分离技术从百草枯生产废水中回收可利用资源氰化物的工艺,并通过实际工业废水进行了验证。主要考察了外水相pH值、乳水比Rew及内水相浓度对氰化物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航空煤油为溶剂,10%NaOH为内水相,以油内比为2∶1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氰化物浓度为5 027 mg/L的百草枯工业废水,在pH值为7,乳水比为1∶5的传质条件下,氰化物回收率可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次试验,证实了银量法可测定水中氰化物。实验结果表明,在文中介绍的双指示剂银量法与传统的方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该法缩短了测定时间,实现了快速测定,且操作简单,终点灵敏,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CN ̄-浓度在0.01~1500mg/L范围内用微库仑碘量法测定水与废水中简单氰化物、易释放氢氰酸的氰化物及总氰化物CN ̄-的方法。简单氰化物CN ̄-勿需预蒸馏,毕分离与测定于一次进样,列表比较了其它二种氰化物的分离与测定时,本法,GB法,ISO法、ASTM法及原苏联标准方法在试剂耗量、能耗、时耗等方面的优劣;简易的自动补液,成功地使本法测200~300个水样不更换电解液,用本法与GB法对各种类型水样中氰化物监测,所得结果均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实验,采用紫外光和日光分别对污染土壤中氰化物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法下,污染土壤中总氰化物(Total cyanide)、易释放氰化物(WAD cyanide)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紫外光光照24 h或日光光照5 d后,总氰化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24.76%、33.87%,易释放氰化物的含量分别减少了18.89%、13.52%。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淀粉加工工业的重要原料,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从而产生含高浓度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废水,如不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严重影响周围水体的功能。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含有大量泥砂、淀粉颗粒及高浓度有机物质,采用预处理方法降低这些物质的含量,对于后续工艺的运行十分关键。本文总结了在淀粉废水预处理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金矿尾矿渣及其污染土壤中氰化物的分布及自然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某金矿1995年发生尾矿坝垮坝事件,富含氰化物的尾矿渣对农田和河流造成严重污染.事故3年、4年后,分别对废弃尾矿坝内和被污染农田内的土壤和沉积物中氰化物的水平和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氰化物在土壤剖面中自然降解速度大大慢于在天然水体中的降解速度;土壤剖面中氰化物的运移行为类似于土壤中易溶盐的迁移行为.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剖面中的氰化物可在土壤表面盐壳中高度富集,即使在4年后其浓度仍可高于新鲜尾矿浆中氰化物的浓度.土壤剖面中的粘质层可部分阻隔氰化物向潜水中运移,其结果又可导致粘质层中氰化物的高度富集.根据土壤中氰化物的自然降解特点,对垮坝引起的土壤污染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氰化电镀废水中含氰离子的去除主幂分为简单氰离子(CN^-)和古氰络合离子(如[Fe(CN)6]^4-等)的去除。虽然针对前者已有较成熟的氯氧化法和电解氧化法,然而对后者即大量的含氰络合离子的去除方法研究,目前国内正处于对其探索与完善阶段。本文以广东省某五金电镀厂废水处理为研究实例,探讨了以沉淀法去除含氰络合离子的可行性,阐明了其主要工艺过程并进行工艺分析。论述了该方法取得较理想的处理效率时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对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中氰化物水样保存时间、氯胺T含量、水浴时间和水浴温度进行显色反应条件选择。结果表明:(1)浓度范围为0.5~5 μg/L的氰化物密封水样在pH为12左右的有效保存时间达24 h,在(24~30)h内的氰化物损失率与其氰化物含量呈明显的二次方程拟合关系;(2)在氰化物含量低于4 μg下,氯胺T最佳量为2 mg,且氯胺T增量(即超过最佳量的量)与吸光值降低值呈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3)含量低于4 μg的氰化物水样中显色稳定的水浴时间均在20 min之内;(4)含量低于4 μg的氰化物水样中显色灵敏度最高时的水浴温度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3.
At present, the cyanide gold extraction process is still the main technology for gold production. Generated cyanide tailings containing highly toxic substances exhibit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risks. These tailings are in urgent need of purification treatment, especially after being classified as hazardous waste.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s of elution methods, operating time, tailings/water ratios, reagent types on the elution rates of cyanide were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the composite elution ...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论述了在水业市场化条件下,水务投资公司进行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和运营时,在投资决策前期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以及运营阶段等各水务价值链重要环节的成本控制方法,为水务投资公司在污水厂投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SH-A节能型强化生物脱氮除碳工艺"进行煤焦油加工废水处理的研究,讨论了各个处理环节的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经该工艺对煤焦油加工废水进行处理后,COD、NH-N和矿物油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8%,色Cr 3度和酚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9%,氰的去除率可达到95%,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用多硫化物处理高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同时,亦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其方法操作简便。本文对实际应用中所需的工艺条件、反应产物硫氰化物的去向、残余多硫化物的处理、多硫化物的合成、反应热效应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测定挥发酚和氰化物时,用试剂空白代替全程序空白对结果进行校正,可省去全程序空白的预蒸馏,此法具有省时、省力、节水、节电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污水排放规模为10万m3/d,COD浓度为50 mg/L的情况下,计算并分析了24 h连续排放、高潮时至落急、高潮时至低潮时3种排污时段下分别位于-4 m、-6 m、-8 m和-10 m 4个水深位置的不同污水排海方式情况下,污染物输移扩散对南通通州湾海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动力条件的不同,不同位置排放口的绝对影响范围也产生变化,且随着水深的增加,水交换能力越强,污染物影响范围越小;在排放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时段排放时,污染物影响范围也不同,24 h连续排放对水环境影响最小,高潮时到落急、高潮时至低潮时时段排放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高浓度污染物扩散对近海海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流动注射分析仪和723S分光光度计(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与GB/T7486-1987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相比,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水中氰化物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准确度、分析速度快、不需要人工蒸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