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以邢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10年来的监测资料为依据,运用单因子比值法,环比发展速率外推法和直线回归法,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10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评述,并对发展趋势做了预测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提出的评价方法和使用范围的局限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描述污控因子,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方法,给出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步骤,并以实例说明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4.
5.
对原广州氮肥厂遗留地块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其整个地块浅层地下水被污染,特别是硫酸车间和造气车间为地下水污染最重区域。主要污染项目为Mn、NH3-N、亚硝酸盐、Fe、总硬度、IMn、SO2-、F-。提出,在作土壤开挖、修复和新建工程项目过程中,工程施工排水应处理后方可排放,以减少对周围环境水体的影响;建筑工人应避免直接接触地下水,施工时佩带手套,做好保护措施,减少皮肤暴露。 相似文献
6.
Surfer软件和AutoCAD在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中需要描述污染物分布和确定土壤修复区域和范围,目前对此无统一的技术要求,不同案例使用的技术方法不同。今提出将 Surfer软件和 AutoCAD结合使用生成等值线图件,以及据此确定污染土壤修复范围的方法,并基于某搬迁化工厂初步土壤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案例介绍了操作步骤。旨在介绍2个专业软件联用的新功能的开发和使用技巧,为编制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提供一种便捷、易操作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嘉峪关市地下水环境污染指数及变化率,评价了嘉峪关市地下水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方法对山西省汾河太原段两个主要断面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这几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解无锡市地下水水质状况,于2010年10—12月对无锡地区145口地下水井进行采样分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地下水类型的水污染物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锡全市地下水达标率为45.52%,整体水质情况处于\"较好\"级别;NH3-N、Mn和Fe为无锡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无锡市农业和建设用地区域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整体要高于水体和林地区域;承压层的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提出,无锡市管理部门应根据地下水污染现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包括水量和水质监测),并采取强有力的保护与治理措施,以实现区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九五”-“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简称城考)中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的定义、内涵,监测指标内容及分类、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应重视环境质量指标选择与当前环境污染现状的衔接,补充重金属等环境优先污染物指标为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筛选原则和指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锑是环境中广泛分布、具有慢性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典型毒害重金属,是一种新兴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过去对锑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多,但对岩溶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选择锑矿和煤矿分布广泛的贵州晴隆县境内龙摆尾地下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污染特征进行研究,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值为评价标准对该地区水质予以评价。结果表明:在锑矿未开采情况下,第四系碧痕营组地下水中锑的浓度较高,平均值为1.55μg/L,最高为6.32μg/L;锑、砷的迁移受氧化还原条件的控制;岩溶地下水整体来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但碧痕营组水中锑、锰超标,龙潭组中节理裂隙水存在pH、锰超标情况;而煤矿开采污染的地表水中锰、铁的污染具有普遍性,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且超标倍数较大。因此,该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源,而碧痕营组和龙潭组中地下水须做处理后才可饮用。 相似文献
13.
权重的确定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CRITIC方法对地下水指标进行权重修正,探究该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评价的适用性。笔者选取代表性指标后,按照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2个层次构建地下水污染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建立基于AHP-CRITIC综合权重的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开展质量评价。将开发的评价方法应用于工业园区地下水质量评价发现,该方法能够反映地下水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过程中,能够兼顾不同指标重要程度差异和水质等级的模糊性,研究区5#点位和10#点位有毒有害重金属超标,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提出地下水污染阻断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助力乡村生态发展,以黄河流域菏泽段为研究区,选取典型村庄14个,开展农村环境状况和农村生态状况监测,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农村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菏泽段农村环境状况以“一般”为主,占85.7%。其中,土壤环境污染均为低风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92.9%;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为21.4%,未达标类型均为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县域地表水质达标率为26.7%。农村生态状况以“良”为主,占92.9%,少量村庄为“一般”,占7.1%,影响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水网密度指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状况等级均为“一般”,环境轻度污染,影响因素主要为地表水水质、土地胁迫程度和饮用水源地水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优化调整以及水质自动监测与采测分离手工监测相结合模式的完全确立,每个月产生数百万计的监测数据。为全面支撑海量监测数据的传输、融合、处理、挖掘、分析、表征,构建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与表征系统。通过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智能化数据质量控制、多层级水质评价与统计分析、地图动态数据表征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构建了包括数据来源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表征展示层5个主要部分的系统。形成了\"一个融合、两个数据库、三个应用、四个中心\",实现了数据集成融合、数据共享互通、数据统计分析、水质报告生成、地图空间表征、综合大屏展示等6个方面主要功能。应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业务工作,能够及时、直观、准确、全面地展现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业务处理、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人类与环境之间压力—状态—响应关系为框架的,综合环境监测各要素的,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国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10年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全国环境质量2001—2010年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同时将2010年31个省(市、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6个大类、8个小类,并深入分析了各类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压力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区域差异和特征。实证表明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20.
Water, even in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contains some level of impurities. Water is nearly a universal solvent. It contains dissolved solids and gases, and hosts a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Th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by means of boreholes for supplying small user groups and rural communities with water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ertain parts of the world for several decad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ractice has spread all over the globe, and hundred of thousands of boreholes have beendrilled to tap low-yield aquifers. It is evident that such boreholes require pumps for lifting thewat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se are usually handpumps, butsolar as well as other systems with submersible pumps are also used, depending upon the energy sources available and the financial means of the beneficiaries. This article gives a general overview of groundwater quality with regard to itsphysico-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presented originatefrom the experience gained from handpump equipped boreholes within the UNICEF through German Centre for Technical EducationTransfer executed inter-regional UNDP-Handpumps Project inWest African Region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presenting corrosion onthe water quality of wells in terms of iron concentrationand other parameters. Furthermore, the corrosion attack ongalvanised iron, the effect of biofilms on the corrosionrat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corrosion of rising mains are show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