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洋河水库水质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洋河水库每年夏季都爆发“水华”现象,水质不断恶化。为研究水库水体水质年变化情况,于2005年对水库5个采样点的叶绿素a(Chl-a)、总磷(TP)等12项水化学指标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洋河水库水质参数概括为5个主要成分,并分析各个主成分的含义以及其月均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空间数据,分析了5个主成分年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意义。结果表明,南库区的水质要明显好于北库区。 相似文献
2.
2011—2015年每月监测升钟湖湖区的4个代表性断面的水质指标,分析水体中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水体水质状况的其他要素。结果表明:升钟湖的叶绿素a具有显著性的年际差异,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且呈现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总磷、总氮、氨氮、溶解氧、透明度监测指标同样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趋势,除溶解氧和透明度的监测指标逐年上升外,其他监测指标均逐年下降。构建了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该模型可根据水体营养盐状态准确预测升钟湖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某富营养化水库长达15年的水质和藻类观测结果,研究该水库水质及水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评估各类污染防治措施的治理成效。提出富营养化防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控源和生态防治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5.
于2007—2008年溪源水库蓄水前,2014—2015年溪源水库蓄水后对溪源宫水源地水体进行采样,分析了冬春季水体的理化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组成。蓄水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26属43种,水体水质状况较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为7.31×10~5cells/L,以硅藻、绿藻门为优势门类,两者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约为54.7%、32.2%,水体呈贫-中营养状态。蓄水后,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分别约为蓄水前的2.4倍、3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为1.42×10~7cells/L,约为蓄水前的20倍,且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优势门类为硅藻、蓝藻、绿藻,所占比例分别为40.2%、38.7%、14.4%,蓝藻门比例有显著提高,约为蓄水前的5倍。说明建库蓄水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对沙坝水库水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计算了水库扩建前后库内有机物、TN和TP水环境容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有效控制水体污染、科学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厦门湖边水库、石兜-坂头水库水体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体颗粒物平均含量以坂头库区最高,石兜库区次之,湖边水库最低,平均含量分别为31.9、27.7和23.1mg/L;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水库或库区、不同采样站位间,由于水体颗粒物的来源成因不同,其分布规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2)从水体颗粒物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分析,湖边水库及石兜-坂头水库两个库区的水体颗粒物与总氮和总磷都有较大关联性。(3)利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两尾)进行检验,湖边水库及石兜-坂头水库两个库区的水体颗粒物均与总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均呈负相关,与其它因子的相关规律性不明显。(4)水体颗粒物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不同的水库或库区,对水体颗粒物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湖边水库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石兜库区是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坂头库区是pH、溶解氧和总磷。 相似文献
8.
蘑菇湖水库已处于富营养-重富营养阶段.正在由响应型向非响应型湖泊演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年来石河子市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所含氮、磷元素超负荷地进入水库,由此引起了水生生态系统的一系列生态变迁和恶性演化.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成都市府南河上中下游共21个断面叶绿素a和总溶解态氮(TDN)、总溶解态磷(TDP)含量的测定,绘制时空分布图,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了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评价了府南河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府南河叶绿素a含量不高,磷污染较为严重;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a和TD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氮是河水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按照叶绿素a的含量判定府南河基本属于贫营养化型,但按照氮、磷含量评价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这对评价城市河流的富营养化状态及生态环境整治和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6个水平断面、4个垂直断面采样分析,对水体水质参数、不同化学形态N以及不同物理形态P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库后TP、NH3-N、NO2--N、NO3--N、IN含量范围分别在0.06~0.34、0.01~0.72、0.002~0.100、0.76~2.09、0.855~2.52 mg/L。TP分布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受悬浮物沉降的影响,TP在水库区域含量低于上游区。枯水期、平水期水体中TP以可溶解态为主,丰水期以颗粒态为主。NO2--N、NO3--N、IN含量均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水体中IN以NO3--N为主,占IN70%~90%。NO2--N比例最低,占IN3.5%以下。表明水体虽受成库影响流速减缓,但水体依然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垂直分布上,TP、IN在3个层次变化不显著,未出现分层现象。各采样站点TP、NO3--N、IN通量和流量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3日对贵州省黔东南州三板溪水库进行春季浮游植物调查的结果表明,三板溪水库Ⅱ号采样点(下革东)发生以佩纳形拟多甲藻为优势种的拟多甲藻水华,细胞密度高达1.15×107cell/L;板溪水库总氮的最低值为2.09 mg/L,总磷的最低值为0.95 mg/L,三板溪水库的总氮、总磷含量较丰富,不存在总氮或总磷是限制性因子;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Pearson 积距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氮磷比是三板溪水库发生拟多甲藻水华的主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消解液中同时测定总磷和总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在同一消解液中同时测定总磷、总氮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的加入量,可在同一消解液中同时测定总磷和总氮,并能克服消解液保存时间短的缺点。应用本文所拟最佳条件对标样和水样进行分析,结果准确,方法实用。 相似文献
15.
以礼嘉镇为例,分析了礼嘉镇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等的主要成分、畜禽粪便的排放量,提出了秸秆、畜禽粪便的深度利用最佳方法,即秸秆制燃料乙醇和配套的沼气方案。在沼气方案中,有效利用了不适合制备燃料乙醇的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同时得到了有机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