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对某省52家焚烧企业(21家生活垃圾和31家危险废物)排放烟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17种单体分布有所不同,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浓度较高的是O8CDD和O8CDF;危险废物焚烧烟气中较大的是2,3,4,7,8-P5CDF、2,3,7,8-T4CDD和1,2,3,7,8-P5CDD;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单体对I-TEQ贡献最高的都是2,3,4,7,8-P5CDF,贡献率分别为0. 7%~45%和10%~67%;两者的17种二噁英类与I-TEQ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2,3,7,8-P5CDF在2类焚烧炉中与I-TEQ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0. 932和0. 927,可以作为潜在的测定指示物。  相似文献   

2.
对危险废物焚烧监测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危险废物焚烧炉现状以及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指出了目前危险废物焚烧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用最近四年的MODIS火点数据,通过相关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全国秸秆焚烧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最严重的区域一直分布在淮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平原,这是秸秆禁烧工作的重点;南部各省秸秆焚烧点密度较小,比较分散,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秸秆焚烧的主要时间,北方集中在夏秋季节,主要是小麦、玉米、油菜等的秸秆;南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水稻、甘蔗、油菜等的秸秆。秸秆焚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最近几年基本无大的变化,秸秆焚烧面积在2002年~2005年期间逐年上升。文章结论反映了各地执行秸秆禁烧政策的效果,可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垃圾及其它有害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城市垃圾和有害废物焚烧处地设备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展望了今后20年废物焚烧处理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影响特征及判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京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及PM_(2.5)组分监测结果,分析了2011年夏收秸秆焚烧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并探寻快速判别秸秆焚烧影响的指标及方法。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期间PM_(2.5)污染特征显著,其组分中K~+、EC、OC等浓度相对偏高。基于离子组分及碳元素在线监测数据,可选取K~+作为快速判别指标,并根据K~+与PM_(2.5)的相关性,计算秸秆焚烧对PM_(2.5)的贡献。同时结合OC、EC浓度变化,综合判别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热解焚烧技术处置医疗废物的特点,分析处置工艺运行参数对稳定工况的影响规律,确定医疗废物在热解焚烧技术炉内稳定焚烧的工艺参数,指出送风量与气化炉、燃烧炉的温度关系是焚烧系统控制的关键。通过对某型焚烧炉的测试,得到了送风量与气化炉和燃烧炉的温度关系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实时动态调控气化炉和燃烧炉的送风量,能够实现医疗废物的稳定焚烧。  相似文献   

7.
广州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广州生活垃圾生成与处理的现状。指出了广州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广州市未来10 a—15 a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了预测。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成本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生活垃圾处理的行动内容。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四川省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元素分析及热值等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厨余含量高(57.4%~66.1%)、渣土含量少(1.9%~11.7%)的特点;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热值介于4 200~5 500 kJ/kg之间,且大部分处在4 800~5 500 kJ/kg之间;攀枝花、绵阳和成都市金牛区城市生活垃圾热值较高,适合采用焚烧法,内江和遂宁的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偏低,宜采用填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演变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和管理的重要规范。研究了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形成、现状与发展,重点分析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演变内容和背景依据及新标准与典型发达国家或组织标准的差异。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污染物项目、标准形式不断更新完善,浓度阈值更加严格,标准修订的依据和程序更加科学完善。虽然在某些方面仍与其他发达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但总体来说,新标准的建立以及实施有助于我国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固定源测试体系的中美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美两国固定源测试技术体系进行总结并按照辅助类参数、烟气类污染物、烟尘类污染物、有机类污染物、元素及卤化物、在线监测规范进行分类并比较,指出两国测试体系的异同。结合目前形势指出中国烟尘、烟气及VOCs类污染物监测体系面临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尚需明确的要点进行了剖析,并从入炉危废种类及比例、焚烧量的控制、助燃剂加入量、空气过剩系统的把握,以及安全管理检查要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以来,中国工业危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利用处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废酸等11类工业危废的产生量累计占比接近85%,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焦化和钢铁等行业危废产生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北等10个省(区、市),呈行业、区域高度集中的特点。工业危废主要由工业企业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处理,其处理比例约为2∶1。工业企业对工业危废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再循环(再利用);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主要处理方式为综合利用、焚烧和填埋。除云南、天津等少数省(区、市)工业危废利用或处置潜力不足外,大部分省(区、市)仍有较大潜力。建议高度重视工业危废安全处理和定期风险排查,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加强工业危废利用处置技术研发,进一步挖掘工业危废集中处理潜力,不断提高工业危废处理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我国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处置项目的状况,分析了该类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面临的压力,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主要包括监测期间工况监督内容及方法、焚毁去除率的测定方法、填埋场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考核手段以及此类项目潜在环境风险的防范手段等,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方法,为监测人员做好验收监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也提出了目前相关标准规范尚未规定但需引起管理部门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聚氯乙烯树脂是用途极广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然而,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PVC)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危险废物,如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对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PVC)过程中产生危险废物的类型、环节和产生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供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作为针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根据经济开发区自身特点,提出其在危险废物减量化管理中运用的新思路,并通过数学模型,以控制总量、分配决定因子等为制约条件,发展了一套针对经济开发区危险废弃物排放权交易系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行业特点,指出,验收自查是整个验收工作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提出,应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为依据,从自查依据、自查方式、自查内容以及对自查结果的处理几方面做好项目验收自查工作,确保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项目验收提供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The epiphytic lichen Parmelia caperata was usedas biomonitor in the area of a municipal solid wasteincinerator (Poggibonsi, central Italy) to investigatethe level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heavymetals Al, Cd, Cr, Cu, Fe, Hg, Pb and Zn. Levels ofAl, Cu and Hg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unpollutedareas, whereas high values were found for Cr, Zn andespecially C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astthree metals and th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of theirconcentrations with distance from the incinerator,showed that the disposal plant is a local source ofatmospheric pollution due to Cd, Cr and Zn. For thesemetals, long-term hazard should be seriously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8.
    
To inves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waste disposal landfill sites and of land reclaimed from such sites, we evaluated the toxicity of leachate from these sites by a combination of bioassays in the Japanese killifish medaka Oryzias latipes. We tested for lethal toxicity in adult and larval medaka and for hatching inhibition of embryos from eggs. As biochemical evidence of the effects of leachate exposure, CYP1A (EROD activity) and vitellogenin (Vtg) were induced. We also bioassayed water-treated leachate and downstream river water. Leachate solution was lethal to larval and adult medaka. Embryo hatchability was inhibited, and abnormal hatching, spinal deformity and anisophthalmia occurred in embryos exposed to leachate solution. CYP1A was induced by exposure to leachate solution diluted to 1.0%, and EROD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Vtg and unknown proteins were induced in the sera of male medaka exposed to the diluted leachate solution. Conventional water treatments worked effectively to remove toxic compounds but did not work well to remove element ions, including heavy metals. Treated leachate produced neither lethal toxicity nor hatching abnormalities during the exposure period. Fish toxicity tests for leachate would be useful for monitoring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landfill 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