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铁处理工业废水和污泥脱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聚铁与聚氯化铝一样,是在水解和混凝机理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羟基连接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在聚铁的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络合离子,因此采用聚铁混凝,就不能再用以往三价铁离子在水中生成氢氧化物的简单化学反应式,来解释其机理了,而应考虑到各种络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聚硅氯化铝铁水解共聚物的合成制备及水解共聚过程 pH变化的研究 ,对铝铁共聚物的化学形态、二氧化硅的加入和碱化度B对铝铁共聚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并应用Ferron配合逐时比色法对聚合物中铁的形态进行了表征。为深入研究聚硅氯化铝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型混凝剂聚磷氯化铝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以碱氯化度B_p作为新型混凝剂聚磷氯化铝的控制参数,以使聚磷氯化铝与聚合氯化铝有可比较的基准。推导出B_p的计算公式为B_p=B~·+2R,并通过酸解聚实验解释了B_p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用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了固体聚磷氯化铝。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聚硅氯化铝(PASC)中铝的水解-聚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采用缓慢滴碱法合成了高浓度(2.0mol.L-1左右)具有不同Si/A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复合混凝剂(PASC).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碱式滴定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水解-聚合历程及铝硅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l-Ferron络合动力学符合At=A0+A1[1-exp(-kb1t]+A2[-exp(-kb2t)];在PASC中,硅酸钠和铝的水解产物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对铝的水解-聚合历程和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用铝酸钠制备PASC时有利于Al的形态由低聚物向中、高聚物转化,且随着PASC中Si/Al比的增加生成多核羟铝配合物的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聚合铝水解聚合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铝的水解聚合形态有Ala、Alb、Alc,其中最佳絮凝形态Alb的含量是衡量聚合铝絮凝活性的主要指标。采用一次加碱法制备聚合铝时,水解聚合形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碱化度,加热温度,氯化铝浓度,碱浓度。实验确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碱化度2.2,加热温度72℃,氯化铝浓度0.5mol/L,碱浓度0.7~1.0mol/L。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合铝中Alb含量为80.26%。应用实验表明:在同等加药量的条件下,高Alb含量聚合铝对生活污水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工业聚合铝和氯化铝。  相似文献   

6.
聚合铝的水解聚合形态有Ala、Alb、Alc,其中最佳絮凝形态Alb的含量是衡量聚合铝絮凝活性的主要指标。采用一次加碱法制备聚合铝时,水解聚合形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碱化度,加热温度,氯化铝浓度,碱浓度。实验确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碱化度2.2,加热温度72℃,氯化铝浓度0.5mol/L,碱浓度0.7~1.0mol/L。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合铝中Alb含量为80.26%。应用实验表明在同等加药量的条件下,高Alb含量聚合铝对生活污水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工业聚合铝和氯化铝  相似文献   

7.
净化饮用水一般都用明矾,去出水中的微细固体粒子。三氯化铁也是广泛使用的净水剂,而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外又生产出一种新的净水凝聚剂,并大量投放市场,这种凝聚剂就是碱式氯化铝。碱式氯化铝的净水效果优于三氯化铁,目前其生产工艺过程正在不断地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如离子交换膜法、碳酸钙沉淀法、在分子中导入SO_4~=等方法。近  相似文献   

8.
引言聚合氯化铝又称碱式氯化铝、羟基氯化铝,化学通式为[Al_2(OH)_nCl_(6-n)]_M,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它是介于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水解产物,它同一般铝盐如硫酸铝、氯化铝相比,具有用量少,净水效能高、适应力强的一种絮凝剂,广泛用于饮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制备出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和不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混凝剂,分析研究了PASC中Al(Ⅲ)的水解-聚合历程以及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的相互作用,探讨了PASC溶液的酸解聚。  相似文献   

10.
聚合铝(又称碱式氯化铝)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一般为几千,分子式据分析为:〔AI_(?)(OH)nCI_(?)-n〕m n=1~5m=1~10,而目前污水处理常用的硫酸铝 AL_2(SO_4)_(?)·18H_(?)O是低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只有几百。  相似文献   

11.
碱式氯化铝废渣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式氯化铝目前已在废水处理中被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它是一种多种水质处理的混凝剂,因此供应紧张,而且价格较贵。本文研究用生产碱式氯化铝的废渣,对各种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废渣的出路,取得了经济效益。一、碱式氯化铝废渣的性质根据碱式氯化铝生产工艺,铝灰“酸溶一步法”的流程,可知其废渣有与碱式氯化铝相同的分子结构和相近的化学成份,只是含量不一,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2.
以工业水玻璃和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硅氯化铝(PASiC)絮凝剂。探讨了不同pH值和硅含量对聚硅酸制备的影响以及硅含量、Al/Si摩尔比、碱化度B和投加量对PA—SiC混凝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PASiC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在pH=3.0—4.0、SiO2%=3.0%左右制备的聚硅酸既具有较大的聚合度又有足够的稳定性。当SiO2%=2.8%、Al/Re摩尔比为30、B=2.0时PASiC的混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对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实验对经研究以及对PPFC形态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PPFC对几种废水的浊度和COD去除率均超过聚氯化铝、氯化铁、聚氨化铁,与聚硫酸铁效果相当。与聚氯化铁相比,PPFC形态分布及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PPFC中Fe(b)的量大大增多,这睚是PPFC混凝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晓敏 《环保科技》2004,10(3):38-42
在试验确定的工艺技术参数的基础上 ,分别以工业级 Al(OH) 3 、浮游物Al(OH) 3 和“碳酸铝”为原料 ,进行了一步酸溶聚合法制取高效液体聚氯化铝的工业试验。从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盐酸浓度、配料系数几方面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生产高效液体聚氯化铝的合理工艺技术条件。此外 ,还用实例证明 ,对聚氯化铝产品 ,不必过高追求其盐基度的高低 ,而更应注重其实际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聚氯化铝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传统无机凝聚剂正逐渐被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系统阐述了聚氯化铝的基本性质、絮凝形态、混凝行为和混凝机理。介绍了聚氯化铝在9种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聚氯化铝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絮凝剂的主要组分是Fe和AL,呈碱性,溶液浓度为1~4Mol(Fe+AL)/L时,AL/Fe重量比为1:2~30,CL/SO_4重量比为1~4:5~20。絮凝剂有良好的COD除去能力,贮存稳定,腐蚀小。实例,用本絮凝剂,习用(Fe—AL)无机絮凝剂和聚氯化铝(Ⅰ)处理纸厂废水(COD 230ppm)。在本絮凝剂100ppm剂量时,处理水的CoD减少至120ppm,而习用无机絮凝剂和(Ⅰ)的对照值各为150  相似文献   

17.
碱式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絮凝试验表明,碱式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复配使用会产生协同作用。聚丙烯酰胺分子通过桥连作用,可使碱式氯化铝生成的絮体变大,絮体结构更为紧凑、牢固,含水量减少,加快絮体与水的分离速度,从而提高水处理效果。这种协同作用与加药顺序有很大关系。若先加碱式氯化铝,后加聚丙烯酸胺,则可发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反之,则无协同作用。污水的pH值也会影响这种协同作用,pH7~8时的效果最佳。用炼油厂的污水进行试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晓敏 《贵州环保科技》2004,10(3):38-42,45
在试验确定的工艺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分别以工业级Al(0H)3、浮游物Al(0H)3和“碳酸铝”为原料,进行了一步酸溶聚合法制取高效液体聚氯化铝的工业试验。从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盐酸浓度、配料系数几方面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生产高效液体聚氯化铝的合理工艺技术条件。此外,还用实例证明,对聚氯化铝产品,不必过高追求其盐基度的高低,而更应注重其实际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碱式氯化铝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高效净水剂,一般以铝灰或铝矾土为原料采用酸(酸法)或碱(碱法)处理进行制取。用铝灰为原料的缺点是,不仅成本较贵而且货源有限,并且铝灰中还含有少量对人体有害的金属,所以用铝灰制碱式氯化铝则受到很大限制。本文介绍一种由铝矾土制碱式氯化铝的新方法。其法是:将铝矾土经酸处理制得氧化铝,往氯化铝水溶液中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把中和的水溶液在配置阳离子交换膜(阴极)和阴离子交换膜(阳极)的室内(该室两侧的室内存在电解质溶液),进行电渗析,则得含杂质少的碱式氯化铝。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物为原料,研究了罗氏真养菌(Ralstonia eutropha)H16在水解酸化液中的生长规律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积累特性,同时分析了H16对水解酸化液中各种有机酸组分的利用规律. 结果表明,以剩余污泥52℃中温水解酸化48h的水解酸化液为培养基,在HAc水解酸化液(C/N/P=100/10/1, TOC=2881mg/L,乙酸占总有机酸含量36.1%)中,H16最先利用乙酸和正丁酸来进行自身的生长和PHAs的合成,合成的主要产物是聚羟基丁酸酯(PHB);随后开始利用丙酸和正戊酸,在此过程中聚羟基戊酸酯(PHV)的含量也逐步上升,菌体量同步增长, H16在40h左右处于平稳期,并且达到最大积累率为12.51%(占菌体干重);最后利用的是异丁酸和异戊酸,但是此时H16已经进入衰亡期,菌体量和PHAs合成率都在下降.当以HVa水解酸化液(C/N/P=100/10/1, TOC=2358mg/L,异戊酸占总有机酸含量29.0%)为培养基时, H16在18h达到生长的峰值,24h达到PHAs合成率的最大值为32.14%(占菌体干重),PHV为PHAs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