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污     
梁光源 《环境》2014,(11):1
正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报载,原河北邢台市委书记王爱民在任期间,曾"铁腕治污"关停当地部分污染企业,但随着王爱民的落马,不少原被关停的污染企业很快就恢复了生产。由于此前的治污行动未形成常态、缺乏长远制度支撑,邢台风暴式的"地方一把手治污工程"随着当地主政者的离去而惨遭失败。且不议,"地方一把手治污工程"这种单纯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而形成的污染治理模式,作用到底有多大、效果有多明显,是否一无可取。但日前,一个生动鲜活的例子真实地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锦州湾周边陆岸区域生态环境状况、重点排污企业周边状况及最新海域水质监测数据的考察和分析,了解到锦州湾海域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仍然十分严峻.究其原因,地方官员政绩评价机制、地方保护主义及行政综合治理不力等为诸多因素中的重要症结之所在.经过对环境管理相关理论和政策法规的梳理和分析,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文章从市场经济原理出发,提出了治污产业化机制构建的设想.首次提出了将区域内的污染"资源化"的理念;将治污活动"产业化",以治污产业来抑制排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在锦州湾海域及其陆岸周边建立治污产业化试点区,为中国其它区域的环境治理提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结束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环保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环保部将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考核结果上报给中组部,并向社会公布,治污不力将影响官员仕途." 长期以来,GDP增长率是政绩考核和官员晋升的重要指标,"地方GDP增长越快,干部升迁越容易"几乎成为一条官场的通用法则.这导致一些企业虽然污染风险重重,却因能撑起政绩"颜面"而被地方政府"大开绿灯". 然而,中国经济经过30年平均每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然十分沉重 环境承载能力是发展的红线,只有油门没有刹车无异于自杀,因此,加快绿色转型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环保问政也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品容 《环境》2014,(1):1-1
正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任期举债要追责、多头考核要清理……中央组织部日前发出《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起广泛关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对广大干部而言,考核是最有用的"指挥棒",选人用人标准是最有效的"风向标"。从"十二五"规划对GDP增速不再作硬性量化要求,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对于中国需要什  相似文献   

5.
正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的反馈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地方的"病灶":"为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多见"等等。央视以"中央真督察地方假治污?"为题讨论环境污染的根源。中央环保督察之后,一些地方开展了整改探索。甘肃省白银市统一认识,创新环保工作方式方法,跟踪督察、责任到位,力求取得明显成效,便是其中一例。统一认识,增强环保工作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6.
三言两语     
《环境》2014,(11)
正"闯入倒第二、勇夺倒第三",这样的修辞不是出现在反讽式杂文中,而是出现在政府公文里,作者真的很另类。这反映出的不仅是"语死早"问题,更是有关部门对空气治污的态度问题。治理污染,究竟是为了履行自身责任、保障民众应有的健康权,还是为了邀功请赏、为政绩添砖加瓦?——媒体人西坡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经济、政绩利益驱动,环保执法常常陷入“猫捉老鼠”.的陷阱中。当执法人员来检查时,就开动治污设施,或者索性停止生产;当检查人员一走开,就恢复其本来面目。一些企业为了使项目的环评通过审批,拍着胸脯承诺保证上治污设施,一旦环评关通过,就把承诺置之脑后。这些违法行为屡屡发生所导致的后果,其一,增加了环境执法成本;其二,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地方政府"几百亿埋地下",当地百姓其实是有目可睹的。比如每到雨季,城市排水系统十分畅通,没有发生大面积内涝,看不到城市"内海",老百姓就会看得见、感受得到:政府在解决城市内涝和下水道建设维护方面,是做足了功课的。如果反之,老百姓虽然看不见地下乱象,却看得见政府的管理缺失。  相似文献   

9.
对大理1999~2006年工业"三废"与治污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投资数额与工业"三废"排放量呈反比,投资产生的效果明显;总结了云南大理环境质量变化与环境治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15,43(2)
目前,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三大政策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与国外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相比,我国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有些产品与服务仍然缺失。文章分析指出严格环保执法将刺激投资需求、推动治污市场的形成,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环保规划将引导并推动治污市场的投资需求,尤其是"三大环保行动计划"将深度释放治污市场投资需求;因此,污染减排是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向。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政策密度推动绿色转型,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欠账多、起步晚、认识浅,一些地方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懒政"现象,甚至认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损失。为此,近年来我国对于党政领导班子在绩效考核中的生态政绩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7,(6):58-58
"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潮州市将"治污减排"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为实现"减排"目标,在潮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环保部门紧紧围绕"治污减排"中心工作,切实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推进治污保洁工程建设,全面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境税(费)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性.受财政分权与地方竞争影响,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权衡形成了差别的环境税(费).本文利用2004—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地方差别环境税(费)的空间特征与治污效果.结果表明:(1)环境税(费)地区差别较大,不同区域呈现“竞争到顶”、“竞争到底”和“错落分布”等空间特征;(2)大气环境税(费)的直接治污效果显著;(3)邻省水环境税(费)的提高通过“竞争到顶”显著抑制本省污染排放;(4)中部地区大气环境税(费)地方差异造成污染转移.据此提出考虑大气和水污染物特征、科学设定地区差别税率以及警惕“竞争到底”和污染转移对区域整体治污的不利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违法原因何在? 基层政府偏颇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是造成环境违法的根本原因当前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仍认为GDP是硬指标,环境足软指标、没指标,为追求短期政绩以及片面的经济增长速度,视环境保护为区域发展的障碍,将环境保护工作"决心在嘴上,落实在纸上",不惜柄牲环境,搞地方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3月24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围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举办了第十四期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沙龙。沙龙由政研中心副主任田春秀主持,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党委副书记胡军,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研究室主任、政研中心副主任李文强出席会议,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  相似文献   

16.
工业行业治污减排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实施总量控制制度以来,工业行业治污减排一直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工业行业治污减排现状以及未来工业发展态势和治污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十三五"是环境负重爬坡的关键时期,仍须把握工业治污减排这一主战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行业总量控制,深化基于环境质量的总量控制精细化管理,以结构调整为主要手段,兼顾工程治理和管理减排,深挖减排潜力。最后,从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工业行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清洁生产、产业园区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国家"十三五"工业治污减排所需的投入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以来,江苏在全省启动"绿岛"建设试点工作,在压减中小企业治污成本、实现绿色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有效地破解了中小企业治污与发展难题,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小微企业主的好评。"绿岛"政策的诞生缘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王天琦厅长的一次调研。王厅长在南京市江宁区进行"四不两直"调研时,遇到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废气处理设施的小作坊式广告公司,按照规定完全可以把它取缔关闭,但这个作坊关系到一家5口人的生计。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5,(8)
<正>近期,关于山东临沂强力治污导致多家企业停产整顿的"临沂之争",引发社会热议,如争论背后暗藏哪些利益博弈、强力整改是不是环保"大跃进"、治污是要"点刹"还是"急刹",等等。笔者想从法治思维的角度,谈下对这场争论的认识。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价值导向。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姑息,就是对环境资源的"不公平",是对其他守法企业的不公平,损害的不仅是公众环境权益,还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6,(2)
正历经两年鏖战,勤勉务实的广东人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取得了贵屿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的胜利,创造出"贵屿治污"精神——"众志成城、全力攻坚、勇于担当、敢于胜利",在南粤环保史上又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数十年的环境沉疴积弊得以有效治愈,着实不易。面对压力与质疑,"贵屿治污"经验更为珍贵。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尤为关键。一是势。因势利导、势在必行、势不可挡……贵屿问题由来已久,本轮整治能收获较好战果,究其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嘉兴市南湖区金属表面处理集聚区电镀废水水质情况。于2012年12月-2014年7月间对嘉兴市南湖区金属表面处理集聚区综合废水入网口电镀废水水质p 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铬、六价铬、总镍、总锌、总铜等进行了检测。[结果]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入网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从检测结果显示嘉兴市南湖区金属表面处理集聚区2012年12月-2014年7月间未出现废水排放不达标情况,从检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地方政府和地方环保部门实施的"规范建设电镀产业园,实行统一治污,实现达标排放"政策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