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贝雷戈夫金一多金属矿床(外喀尔巴吁)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同位素和热力学研究,得以描述主要成矿流体类型的特征。第一种类型——高一中温(200~250℃)钠一钾氯化物型流体(SD。。一55%~88%公勺q。=-83%~+i1%);第二种类型一中温(约200℃)高盐度(达14·swt%NaCI当量)钠一镁一钾氯化物型孔隙流体,其SDry。值高,达一39%;第三种类型一无盐低温(160~200t)硫酸盐一重碳酸盐型汽凝流体(SD=-110%—-66%,8‘’O=-7.SL—-1.9%)。矿物中的包裹体具低的外(:ry值(-26.3%—-11.6Xi)证明,围…  相似文献   

2.
对多尔盖莱金矿带的克洛高一圣戴维兹金矿山和几个小矿山的矿化脉(包括包裹体流体)、蚀变围岩和页岩主岩中的矿物进行了同位素测定。作为矿化主岩的克洛高页岩建造含有方解石(平均6‘’C为一11.5脉PDB)和石墨(平均6’‘C为一22.2幼PDB),得出其平衡的同位素交换温度为300”~315C土20C(可能的变质温度)。矿化脉方解石的碳同位素比页岩中的方解石轻,后者的平均6“C为一12.9%。PDB。矿化脉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9.6%~11.OM。SMOW)类似于页岩主岩石英(9.4饰~13.6轨SMOW)。由于方解石总是极富‘’0,故即使在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首次探讨了二道沟金矿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成分富K+、Na+和Ca+而贫Mg2+;流体盐度主要在3.5-6.0wt%NaCl之间;金主要成矿期三度在230~290℃之间;成矿压力较低,在1×107~2×107Pa之间;成矿然活力弱活性到弱碱性,pH值在4.1~6.4之间;成矿体系fo2较低的还原环境(fo2=3.99×10-40-1.202×10-29Pa,fs2=1.774×10-11-3.251×10-9Pa);金主要以金流配合物形式存在于热液中,并以此形式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4.
浙西南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的成矿温度为200°~400℃,成矿压力为(5~G)×108Pa。八宝山和庄山金矿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00°~350℃和200°~300℃,成矿压力为3×108Pa。合矿溶液中含有K+、Na+、Ca2+”、Mg2+和F-、Cl-、HCO3-、SO42-等离子,气相成分有H2O、CO2、CO、H2、CH4和N2。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显示,治岭头矿区(δ18OH2o=+1。81‰~4.33‰,δD=-57.8‰~-61‰)在变质水的范围及其附近;八宝山和在山矿区(δ18OH2o=-1‰~-7‰,δD=-63‰~-91‰)属于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与地表水的混合溶液。矿床地质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属于变质一超变质高中温热液矿床,八宝山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浪矿床,庄山金矿为超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包及体问位素研究,为研究古气候提供了唯一的机会,因为这种流体能直接提映古代水样品。由于气候因素,诸如降水的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气团的成因和历史,以及海水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大气降水中的氧和氢同位素组成也会有所不同。萤石(CaF2)中的包裹体流作都非常有用,因为它们的主矿物缺乏氧或氢,因而排除了捕获包裹体后有同位素交换发生。爱达荷州东北部贝霍斯矿区的始新世(51~50Ma)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其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具有低盐度《大多数低于0.6eq.wt%NaCl)和低至中等的均一温度(98℃~146℃),说明流作为大气降水成因。包裹体流体的氧和氢同位素数据与该地区的现代大气降水几乎完全相同。始新世包裹体流体与现代大气降水在同位素组成上相同,说明始新世的气候条件与今天的是相似的。这一结论支持了Sloan和Barron的气候模拟实验结果。他们认为,大陆内地的气候并不反映始新世期间由深海古气候记录所揭示的温暖程度。  相似文献   

6.
圣迈克尔山(St.Michel's Mount)和克利加黑德(Gligga Head)矿床是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Cornwall)地区W-Sn矿化的典型范例。矿化由石英、黑钨矿、锡石以及席状脉中数量不等的贱金属硫化物组成。有关的蚀变包括云英岩化和泥岩化。在圣迈克尔山和克利加黑德,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与石英同时沉淀的结构证据一般是不明确的。前人的研究表明,石英与黑钨矿是连生的,但没有提及二者之间的成因关系。本研究对黑钨矿、锡石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在红外显微镜下观察了黑钨矿中的包裹体,在可见光下观察了锡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 圣迈克尔山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11℃,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69℃。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7.3 eq.wt%NaCl,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4.2eq.wt%NaCl。克利加黑德不同矿物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锡石,352℃;黑钨矿,324℃;石英,295℃。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锡石,5.3 eq.wt%NaCl;黑钨矿,3.9 eq.wt%NaCl;石英,6.0 eq.wt%NaCl。各矿物之间均一温度测量值数量级的变化不能说明流体被捕获时温度的变化,因而必定是由矿物的沉淀温度的实际变化造成的。这些数据表明,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比与之共生的石英早沉淀,尽管缺乏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奥利姆皮亚达矿床(叶尼塞山)原生浸染状金—硫化物和含金风化壳的地质位置,局限产出地质构造条件和特征。研究表明,原生矿体的分布受高级叠生褶皱作用和断裂破坏的控制,亦受岩相的制约。提供了关于矿体规模和矿体中金含量的资料。原生矿石为矿物组成变化大的云母一碳酸盐一石英交代岩和含碳石英一碳酸盐交代岩,直到单矿物石英岩。矿石中硫化物的总量为3%~5%,其中主要为毒砂和磁黄铁矿,少量为黄铁矿、辉锑矿、辉铁锑矿和白钨矿。50%~60%的金结合在毒砂中,3O%~40%的金为细散金(自然金)(粒度达10pm,很少达lmm)。…  相似文献   

8.
江西西华山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西华山钨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研究了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裹体类型有NaCl-H2O(盐水)包裹体(Ⅰ)和CO2-H2O包裹体(Ⅱ),且以前者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在200℃~280℃,平均249.5℃;盐度为7.89%~13.95%,平均10.73%;成矿流体密度为0.628g/cm3~0.895g/cm3,平均0.795g/cm3,属低盐度低密度范畴;压力平均值为64.01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平均值为6.45km。成矿热液气相成分以H2O为主,CO2含量低;液相成分阴阳离子浓度都很低,相对富钠和氯,流体离子类型大致呈Na+-K+-Cl--SO42-型。成矿流体基本来自岩浆水,部分可能有变质水的加入;流体中碳主要由岩浆水提供,少数由地幔源提供。  相似文献   

9.
利用黄铁矿热电系数法、镜质体反射率定温法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法等温度测定方法,首次对湘黔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热演化温度进行了研究.得出沉积期粗粒硫化物形成阶段的温度为115~185℃;后生期合碳沥青-石英-方解石形成阶段的温度为113~230℃;黑色岩系演化的古峰温为155~210℃(主要反映成岩期的峰温)。还探讨了湘黔地区下寒武经黑色岩系演化的pH和Eh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安扎斯卡河谷上游金矿床属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西北部蒙特罗萨金矿区的~部分。矿床产在古生代彭尼迪克蒙特罗萨单元复变质的变质沉积岩、变质花岗岩中。这些矿体由以变质沉积岩为主岩的大致整合的矿脉组成,而变质花岗岩中的那些矿体则产于与片理不整合的断裂和剪切带中。但是,野外证据表明,这两种矿体的侵位一般是在阿尔卑斯造山晚期。矿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金总是与硫化物(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硫盐矿物)共生。含金矿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的明显共同特征是:包裹体都是在室温下含有约占ZO%~60%(体积)的低密度…  相似文献   

11.
紫苏花岗岩是产在麻拉岩相地体中的一种含有紫苏辉石的特殊花岗岩。与一般花岗岩相比较,它的形成条件除具有高温(750~1000℃)、中高压((6~12)×108Pa)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贫H2O富CO2流体相的特征。紫苏花岗岩矿物中大量的贫H2O富CO2高温液态包裹体的存在肯定了这一事实。五相体系Mg2SiO4-KAlSiO4-SiO2-H2O-CO2中富SiO2部分的部分熔融实验表明,在高温条件下,(750°~1200℃),其高CO2/H2O比值的体系在低压下(<3×108Pa)熔出的熔体成分类似于一般花岗岩成分;高压下((8~15)×108Pa),则熔出类似紫苏花岗岩成分的熔体。该体系在富CO2流体时,当温度超过1000℃,压力大于15×108Pa也熔出类似紫苏花岗岩的熔体。  相似文献   

12.
对金颗粒的许多间接观测结果表明,金在表生环境中可能具有活动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基于实际风化条件的金溶解与迁移的数据。我们研究了通过分析河流水的化学特性而提出的金迁移模式,在这种河流中含金矿物的风化是在温带气候的麦生条件下发生的。含金带的溶解金浓度(200PmJ从)要比非含金带的(5Pm0VL)高39倍。我们检验了可能的金配位体:硫代硫酸盐、氢氧化物和氯化物。根据野外数据进行的化学类型计算表明,金的溶解度主要受含金硫代硫酸盐配合物,即AU(Sp。)g’的控制。当这种硫代硫酸盐配位体被氧化时,会导致这种含金硫代硫…  相似文献   

13.
沿朱诺金矿带分布的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矿床,是早第三纪由低金度、富H2O-CO2(±N2、H2S、CH4),温度为200~325℃,压力超过(1~1.5)×108Pa的流体形成的。同位素重的成矿流体,其δ18O为+8‰~+12‰,δD值为-20‰~-30‰,表明为深部流体源。这些数据与阿拉斯加南部大陆边缘下面的俯冲物质经过变质去挥发份作用形成成矿流体的模式一致。进变质流体渗入由于海岸山脉巨型区域断裂线而提高了渗透性的区域,然后在更高的退变质地壳层位的脆弱带形成含金脉。金的沉淀,是由包括沸腾、流体-围岩反应,以及热液流体的温度、压力下降等几种机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2—甲基咪唑硝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选择了2-甲基咪唑的经济性硝化剂,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硝酸适用率p=0.25(w),硫酸活化因素Х=84.7,反应温度t=120℃,反应时间:T=6hr,保温时间(130℃):T=1在此条件下,产品总收率达96.2%,酸耗降低(硝酸15-20%,硫酸12%)操作周期缩短2-3hr,硝化器可选用碳钢材质,反应温度下降25-30℃。  相似文献   

15.
使用CAMECA-4F型离子探针的SIMS方法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即可定量分析预选的直径小至3μm、盐度稀达0.37mol%的单个流体包裹体的元素比。该方法首先由Nambu等(1977)进行过尝试,是在真空中用1.25keV的氧离子(O~-)束轰击寄主晶,来打开流体包裹体,因而对样品是破坏性的。在质谱仪中分析发射的二次离子,其强度与作靶用的包裹体中母体元素的浓度成正比。Na-mbu等(1977)分析冷冻包裹体,获得了包裹体中液体的K/Na比和Ca/Na比,其相对重现性(2σ/(?))分别为50—65%和80—200%。 对Na~+、K~+、Ca~+的二次离子生成量用总盐度为0.37—3.3 mol%,且K/Na、Ca/Na比为0.005—1.0的合成流体包裹体进行经验校正。由此得出,采自马尼托巴东南部比塞特的圣安东尼奥太古宙金矿床的石英中单个含金流体包裹体中的K/Na=0.036+0.04/-0.02,Ca/Na=0.034+0.07/-0.03。一次离子束的最佳空间控制允许打开单个包裹体,而不影响相邻的包裹体。此方法最为有效的应用是分析含多个世代流体包裹体的天然样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产于新疆阿尔泰碰撞造山带山前板块边缘弧后盆地中的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δD-δ18O-87Sr/86Sr多元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手段、不透明黄铁矿和透明脉石矿物石英所含流体包裹体气—液相组成、SAM/AES、SIMS等现代微束分析技术以及现代地热体系研究的最新成果,从矿石、单矿物及流体包裹体三个层次对该金矿床成矿流体的可能来源、地球化学特征、演化途径及成矿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1大地构造位置所研究的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属额尔齐斯弧后盆地成矿单…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包裹体对粤西地区产于岩体内及接触带的梅洞、三水、深塘、大剑洞等金矿床的成矿温度、盐度、压力进行了测定,并做了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西地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其含矿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以岩基和岩带形式产出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主要成矿期温度为220~270℃,盐度为7.2~2.7wt%,密度为的0.81~0.95g/cm3,压力为(1~6)×107Pa,早期成矿以石英-硫化物矿石类型为主,晚期以石英-方解石矿石类型为主,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  相似文献   

18.
老王寨金矿床合矿流体是一种富含矿化剂Cl-、CO2和S2-的高温高压深源流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б18OH2O值在+6.91%~+11.76%之间,бDH2O值为-68.10‰~-101.10‰之间,辉锑矿的б34S值为-0.15‰~-1.03‰,方解石的б13C值为-0.34%~-3.12‰。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流作既不是岩浆热液么不是大气降水,而是一种深源流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子活化自动射线照相法并结合X射线光谱显微分析(《Cameca》),研究了维季姆-帕托姆地区黑色板岩建造细脉浸染型矿石中金的空间分布和组成。还研究了碳质的碳酸盐-硅泥质板岩:具有同生层状分布的分散硫化物的;具有呈石英-黄铁矿透镜体以及呈黄铁矿变晶和毒砂变晶的石英-硫化物独立体的,这些变晶是由物质的选择性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呈交切层理的黄铁矿-石英细脉产出的变质成因-热液活动产物的。在具有层状分散硫化物矿化(属原生沉积型)的黑色板岩中,金通常不形成独立的析出物。在硫化物的选择性重结晶和增长的过程中,在黄铁矿中分散金发生了再分配并在裂隙的一些部位发生富集,富集的金含量为0.0n%~0.n%。在个别情况下,在黄铁矿的裂隙中发现有自然金析出物,其粒度为2~5μm,组成为金90%和银10%。特别有意思的是金在带状黄铁矿变品中的空间分布。这些带状变品具有复杂的组构:外缘为无包裹体的单一黄铁矿;内带为具筛状结构并合很多板岩碳质包裹体的黄铁矿,这些包裹体平行于岩石板及呈定向分布;中心部分为单一的粒状黄铁矿。金呈微米级析出物集中于晶体的中心部位,分布在黄铁矿“晶核”的周围。金在这种类型矿石中的分布基本上服从于层理,而与极理不相合,这证明在变质  相似文献   

20.
羟基聚合氯化铝铁溶液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定量研究了HPAFC的形态分布,结合酸解聚实验和酸反一实验结果,综述了其形态分布特征,在碱化度B为1.0~2.0内,nAl/nFe=9:1时,单体和二聚体(Al+Fe)达20%~60%,nAl/nFe=5:5时达30%~50%,nAl/nFe=9:1时,中间多在络合物(Al/nFe=5:5时达5%~20%,nAl/nFe=9:1时,溶胶(Al+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