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早就听说,在法国南部乡村,如果一个外来者抱着笔记本电脑去问人家哪里能上网,那是要被人笑话的。那地方,不仅没有宽带,有些地方甚至连手机信号也没有。电脑、手机,在那里只有还在为生计奔忙的小康阶  相似文献   

2.
王乃春 《劳动保护》2008,(11):88-88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号不名。“倔梆头”这个绰号跟了李玉生30来年,确实让他在凌山矿名扬四方。有些老伙计干脆叫他“老倔”,新来的年轻人不明个中三昧,跟着叫他“倔师傅”,他也不生气,乐呵呵地应着。天常日久,知道他叫李玉生的人越来越少,这倒没关系,工资大账上写得明明白白,可《百家姓》里哪儿去找这个“倔”姓呀?  相似文献   

3.
长时间驾驶汽车有较高的肥胖风险有些司机过于依赖汽车,只要是能开车去的地方一步都懒得走,人到哪儿车就开到哪儿。根据一项驾驶时间与肥胖症关联性的新研究指出,每花30分钟在驾驶汽车上,可能增加3%变胖的风险。居住在商店和商圈附近、徒步易达闹区范围的人,比需要开车才能到达者,变胖的风险低了7%。  相似文献   

4.
安全小故事     
《安防科技》2013,(12):37-38
杞人忧天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成语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有个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报上我曾看到过调查东北一些烟花厂爆炸事故的报道,说当地公安部门根本就没有按执法程序要求来做,只要搞好关系,企业就办起来了,至于具体的安全问题,公安部门根本不管。实际上,烟花爆竹现在有很多法规对生产厂房、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安全都有要求,问题出在哪儿?不认真执法、执法不严是个大问题。所以说,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来办,对执法人员的要求也要加强。因  相似文献   

6.
夜深人静时,我的思绪常会在往事中游走。当然,回味最多的是充满成就感的那些时候。可在昨天,我突然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场交通事故。虽然这是一个不愉快的回忆,我却怎么也“赶”不走它,只好随着记忆行走,去寻找当年的一些琐事。却也奇怪,那一天有些事情,当时看来无足轻重,甚至事后也没有仔细想过。但今天一想起来,还让人觉得挺留恋、不说是如何出的事,也不说谁的责任,反正“追尾”后把国道给堵了。不到一分钟,车辆排起了“长龙”。一个穿破皮衣的年轻人走到跟前,对被卡在车里的我说“这里的事故报警电话是多少?”接着,他掏出手机一边说,一边又问我:“这是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家庭有了钱,最大的去处就是搞装修。装修的费用几千几万是个无底洞。有钱又有兴趣装修一下,对自己无疑是件乐事,对国家也有好处,何乐不为?现在的问题是在这般装修热潮的冲击下,那些无钱装修或不想装修的人,心里也感到了压力。 其实家里铺什么地板并不那么重要。潘美辰的歌唱得好:“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家是休息的地方,是最温暖的地方,是最随意的地方,却不必是华丽的地方。中国有一句老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指的就是家庭的温馨和随意,比什么华丽都宝贵。因此,如果有条件,把家里装修得光鲜些固然好,如果没有条件装修也犯不着为此而发愁。 本来很舒适的家,因为别人搞了更新的装修而局促不安起来。家里本该是放松的地  相似文献   

8.
某星期天,笔者刚忙完家务事,就想下楼到社居市场打一转。当下楼到柴房时,见到四楼的王工程师正在自家柴房门前修自行车,便上前问道:“你这车啥地方坏了,自己修?”“哪儿都没坏,趁星期天有空,我给它抹抹,顺便上上油,检查检查”。经交谈后得知,这位王工程师的自行车已骑了整整18年,但看上去至少还有五六成新。而我自家的自行车,三年不到,看上去就像骑了10年。看来,勤不勤保养,效果真是大大的不一样。由此,笔者想到了安全意识。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生也只是一回单程的旅行,如果没有通过自控、互控、他控,真正做到防范未然的话,这些生命…  相似文献   

9.
王海与道德     
你知道闻名天下的中国功夫哪一招最厉害吗?那就是中国以道德优先性原则评价人物的传统:一个人,如果在道德上有可以被人指摘的地方,哪怕他身怀少林、武当的全部功夫,也是形同废人了。不信你看王海,有人指责他“买假索赔”不道格,只这一句话,不但足以把王海打假的全部功劳一笔勾销,而且还可以把他打在耻辱往上由人咋口水。瞧,这就是一两拨千斤的“道德功”!说王海不道驻是因为他索赔,在打假的同时谋了私利,这就是不道德的证据。因为中国的道德是忘我的无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文死谏、武死战”、“好女不嫁二夫”之类。王…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换言之,只有"坏"蛋才会招引苍蝇。坊间用这句话来比喻当事双方都不是什么好货色,都有毛病。引申为不要只说苍蝇不好,更应该从自身找问题。 虽然,没有人敢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向来就是个"好"蛋,但至少在2008年9月20日零点以前,它的臭味还没有弥散开来,而就在那名叫吉新红的工人在该矿矿井下被闷死后,事情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经济的顺利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安全工作不搞好,不仅生产上不去,人民的生命财产也会受到严重损失。要搞好这项工作,首先领导要重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要尊重人,关心人,都要做人的工作。我认为,关心人,做人的工作就是要关心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还要关心人们的安全。要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不关心人的安全是不行的,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的生产,应当实现安全、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罢哲学家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奴隶在海中沉没了几次,人们又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作声。国王很为赞许,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便想不到坐在船上的可贵。大凡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由此可见,在人生之中,忧患意识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应当指出,忧患的经历固然容易产生忧患的意识,而没有忧患经历的人,只要能吸取他人的教训,也同样能产生忧患意识。有点忧患意识,小到安全生产,大到国家治理,都是有好处的。那个奴隶上船后不再哭闹了,他汲取了教训。可有人即使经历了“灭顶的痛苦”,却好了伤疤忘了疼,那就不好办了。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给年过七旬的刘潜老人照相。刘老说,去睡房找件衣服。可去了好一会儿,也没见他找来换上。以前,衣服放在哪儿,都由老伴刘鹏经手,他脑子里只有安全科学。现在,老伴去世快一年了,这些事他还没学会料理,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生活仍未放在心上。“有西服吗?穿上西服照相显得精神一些。”“我为中国安全生产服务,我不穿西服。”刘老说得十分自然,语调平缓,没有强调的语气;但好像这句话就是为搭配“不穿西服”来的。虽是隆冬,室外午后的阳光还是暖洋洋的。“照相时我要戴这顶帽子,这是我父亲留下的。”虽然因病住院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但戴好帽子,又在紫红色茄克外披了一件军大衣的刘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与厂里还没有订立劳动合同,今年6月份发生工伤,手被机器压为骨折,在县医院做了手术,老板也不关心。请问,我应该怎样要求赔偿?  相似文献   

15.
我叫王跃奇,26岁,是平顶山矿务局三处304队的掘进班长。 87年2月,处领导决定井下作业的人都要穿戴安全背甲。对这件事我们开始时都不愿意,嫌麻烦。经过领导的再三动员,我们队的人才勉强穿上。 穿了一个多月,觉得也没有什么负担,就慢慢习惯了。 事情也凑巧,在87年4月9日下午一点左右,我正在工作弯腰干活,突然间感到背脊上被什么东西重重的砸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在3米多高的地方掉下来一块大岩石。我用手掂了掂。好家伙,十来斤重。当时我伸了伸腰,倒也没有什么,又干活了。但是我想起来,不免产生阵阵后怕,要是当时不听领导的活,我这棒小伙…  相似文献   

16.
走过斑马线     
“那遥远的地方,没有车来车往;那安静的地方,小河在流淌……”这是曾经作为学校音乐老师的张恒写给他13岁的学生《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那个有着甜美笑容的小女孩,在阳光灿烂的九月的午后,在上学的路上,被城市汹涌的车流无情地淹没。那天她刚满13岁。“车来车往,13岁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7.
浪子摩托     
摩托车也算是城市一景或者干脆就是城市一乱。你到闽南或潮汕去,在那些经济比较富庶的地方兜一圈看看,不太宽的城市道路上,一辆辆小牛一般的豪华摩托车铺天盖地而来,鬼打屁似的轰轰轰震天价地响,噪音废气叫人头昏脑胀几乎无法驻足,那真是让你心烦意躁。不过在厦门情况就比较好,和北京上海等等大都市一样,厦门早几年就在岛内禁行摩托车了,所以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相当不错。但是到了我们福州,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福州的城市道路虽说要比厦门或闽南、潮汕等略为宽畅些,可是由于摩托车大行其道,交通状况便很是不妙。  相似文献   

18.
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而非那不牢靠的功名。——题记《现代职业安全》杂志社成立于2001年3月。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宏伟:办一本中国安全生产的一流刊物,为推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事业现代化、法制化、国际化尽一份薄力。最初的那段日子挺辛苦。不是因为工作多苦多累,而是心里迷惘。没有经验,能不能办好杂志心里没底。但事情定下来了就得干,干好它。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扫一遍屋里的同事,招聘来的第一批人里目前仍在杂志社干的就只有兰雪英了。小兰刚来那会儿,不爱说活,后来熟了,话就多了。据她讲,她大学毕业后跟男朋友(现在的  相似文献   

19.
煤窑发生爆炸已经成为岗子村最敏感也最难堪的历史,就好象最不愿意看到的伤疤.爆炸之后,可能他们被有关领导吩咐不能透露只言片语,可能他们已经被无数的记者刨根问底地追问,而今他们不愿提起,因为那是伤痛,地底下还有亲人们未寒的尸骨:因为那是风险,他们宁愿背负着愤怒和悲痛缄默不语,也不愿因为“多嘴”引来更多的“横祸”。所以他们不愿意说煤窑,不愿意说爆炸。煤窑,曾经埋葬了他们的亲人,但是也曾经是他们生存的支柱,如今支柱没有了,土地也没有了,村里的人天南海北地去了,他们需要有人为他们代言,帮助他们维护自己失去的权利.从小煤窑的暗无天日到今天的无事可做,这些勤劳朴实又有些莫知的人们,哪一天才能真正享受到正常工作、劳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广西罗城矿务局四把矿附近有十多个仫佬族社员开办的小煤窑,在四把矿安全科的帮助下,安全生产一直搞得比较好。 1974年7月罗城县四把公社恩平大队仫佬族社员开办的小煤窑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人,重伤7人。这一消息传到四把矿,安全科汉族干部冯中旺、黎春琼十分痛心。他们想,我们是安全干部,不但要抓好本矿的安全,而且有责任帮助地方小煤窑摘好安全生产.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矿领导说了,矿党委书记十分支持。打那以后,他们每天抽时间主动去帮助小煤窑检查安全。一次,冯中旺和黎春琼在本矿3号井检查安全后,已经很累了,但他俩一会儿也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