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歼灭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歼灭战、农业面源污染歼灭战、河涌污染歼灭战、工业污染歼灭战、东江江面沿岸污染歼灭战。"2018年,惠州市以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通过大力开展"六大歼灭战",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水质下降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其中,全市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年初的55.6%上升到的66.7%,劣Ⅴ类水体比例由33.3%下降到22.2%。  相似文献   

2.
吴凡 《环境》2022,(9):34-35
<正>问:胡局长好,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请问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是如何谋划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胡毅峰:东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GDP过万亿的工业城市,污染排放强度很大。“十三五”时期,全市污染防治取得很大的进步。水污染防治,所有国考断面、省考断面全面达到标准;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东莞还在2020年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六项指标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3.
正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改善水环境质量,从2016年起,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高效推进次支管网建设,积极创新治水模式,开展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水污染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百姓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目前,全市40条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水质均已基本消除黑臭,全市共建成截污管网超过  相似文献   

4.
黄丹雯 《环境》2020,(5):36-37
正去年,东莞全面打响石马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取得阶段性胜利和历史性突破,氨氮、总磷同比下降,实现了2019年底水质消除劣V类目标,各项治水工程加快推进,一大批环境违法企业被关停查封。今年以来,东莞继续压实各方责任,确保石马河流域38个重点支流断面水质达标,完善管网闭合系统,加强污水设施的运营和管理,保持源头污染管控高  相似文献   

5.
<正>一条潭江,自西向东;一个断面,牵动人心。根据国家发布的考核断面监测数据,今年2月份,潭江牛湾断面水质为Ⅳ类,超标项目为溶解氧。目前牛湾断面水质仍不能稳定在Ⅲ类,要想2020年达到Ⅱ类水质目标任务艰巨。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江门全市在潭江流域共设置河长制监测断面64个,其中潭江干流设置断面3个(不含国考、省考5个断面)、潭江跨县支流设置断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7,(8)
<正>7月25日,东莞再次高规格、大规模召开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成效,进一步聚焦存在问题,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项工作。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出席会议并强调,要紧紧围绕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水体污染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7.
以剿灭直排七大水系劣Ⅴ类河涌为主攻方向,以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为终极目标,全面打响"剿灭劣Ⅴ类河涌大会战、重点流域(海域)污染治理大会战、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大会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会战、养殖污染治理大会战、工业污染治理大会战"六大标志性战役。  相似文献   

8.
合理评价水污染防治效果有助于科学指导水污染治理。该研究从水环境质量(供水水源地水质、境外引水水源地水质、考核断面水质、近岸海域水质、黑臭水体)和水污染治理(污水收集处理和利用、资金投入)2个方面共选择20个指标,构建了深圳市水污染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隶属函数进行指标标准化、专家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综合分数。结果表明深圳市2013-2015年"治水提质计划"实施以前,水污染防治效果得分不超过65分,水污染防治效果为"较差"。2016-2017年随着"治水提质计划"的实施,到2017年底水污染防治效果得分71.90分,水污染防治效果达到"中"。预计到2020年"治水提质计划"实施5年和"十三五"结束,水污染防治效果得分81.41分,水污染防治效果达到"良"。预计到2035年深圳市水污染防治战略目标实现时,水污染防治效果得分95.29分,水污染防治效果达到"优"。未来应采取法规制定行动、管理建设行动、水源保护行动、源头控污行动、设施升级行动、生态治污行动以实现治污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东莞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一轮绿化东莞大行动、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契机,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和建设力度,全力推进东莞绿化和绿色生态水系建设。目前,星布于东莞全市的湿地景观,以其优美的风光,已成为东莞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记者从2018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今年东莞将继续着力推进一批湿地公园与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在生态修复、污水治理等方面发挥出湿地的巨大综合效益,助力打造"美丽东莞"。  相似文献   

10.
正"排名前三:黄坡、大山江、赤坎水厂(塘口取水口);排名后三:罗屋田桥、文部村、排里。"鼓励先进,督促落后。湛江发布全面攻坚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行动"一号动员令",对湛江全市纳入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考核的9个地表水断面水质状况进行月度排名。"要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开展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行动,加强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严重,大多数省(市、区)都面临着如何有效治水的难题。2013年,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的治水战略,两年多来,浙江省水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浙江省治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制定可持续的区域长远战略规划,进一步构建水生态优良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探索多元的水治理路径;探索推行"污染排放协定标准",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价值进行定价,用经济手段激励水环境治理;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发展绿色金融,提高水环境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7,(5)
<正>在东莞,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高水平发展的突出短板,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16年下半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高规格、大规模召开全市性治水工作会议,围绕水污染治理工作,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在近期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东省反馈的环保督察情况中,反馈东莞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水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23,(2):36-38
<正>“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是退休后随女儿定居惠州的杨华元对这座城市的直观印象。与杨华元感受相匹配的,是一组散发着幸福味道的数字:2022年,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稳定达Ⅱ类,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19个省考断面达标率100%(优良率94.7%),劣Ⅴ类比例为0;惠州市空气质量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0位、全省第6位,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均居于珠三角第1;全市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100%。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23,(2):23-25
<正>2022年是广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一年。PM2.5全年达标,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20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17个断面水质优良,占比为85.0%,劣Ⅴ类水体断面持续清零;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完成140个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评审工作。2022年是广州市生态环境部门改革创新,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纵观天下     
<正>生态环境部发布3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重庆市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数据显示,2018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1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长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114条河流196个监测断面中,Ⅰ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1.1%、12.7%、3.1%和3.1%;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占86.7%。6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有效保障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6.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颁布与实施以来,十堰市经历了企业水污染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发展的过程,取得了水污染治理的丰硕成果.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Ⅰ~Ⅲ类之间,以Ⅰ~Ⅱ类占90%以上为主波动.  相似文献   

17.
全面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推行的一系列治水模式和积累的治水经验。通过分析2004~2018年全省水质变化趋势,总结治水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短板。结合新时期水污染防治总体要求,从"依法治水、协同治水、科技治水、智慧治水和多元治水"等5个方面创新思路,提出了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制与执法监管体系、健全水环境治理区域协调与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水环境治理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实现污染源监管和污染治理过程信息化、推动"城水共治"和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治水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2月,惠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发出1号令,全面打响地表水不达标国省考断面攻坚战,明确2019年淡水河紫溪断面、潼湖水赤岗村断面水质达到V类,博罗县沙河河口断面达到Ⅲ类的目标。全市各区县也以加快补齐水环境短板为重点,加快开展水环境污染整治。  相似文献   

19.
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与实施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江是流域沿岸及珠三角、香港的重要饮用水水源,是名副其实的"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然而,东江源区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的推动下,江西、广东两省2016年正式签署《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东江源区赣州市通过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实施环境治理工程等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工作,2016年6—12月,2个考核断面五项水质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为了确保长效的流域治理成效,文章还建议今后两年重点探索流域综合管理模式、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响应及涉水信息共享机制,以机制建设推进流域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水十条"对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分析"水十条"对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影响程度,选取2014—2017年间全市地表水逐月监测数据,从水质类别、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减排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水十条"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水体主要为劣Ⅴ类和Ⅳ~Ⅴ类水体;全市氨氮(NH_3-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浓度分别降低55. 9%和25. 9%,月际间变化规律由U型分布转变为整体下降趋势,其中以再生水、再生水和污水混合水为水源的河流改善幅度较大;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效显著,"水十条"的实施加速了水劣化足迹的下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农村和自然为影响北京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其中,城市化水平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增加生态用水、加强农业污染源和城市非点源的治理力度将推进首都水环境状况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