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财产自由流转是现代民法的重要原则,海域使用权自由转让是构建海域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动产物权流转应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对海域使用权转让所设置的限制条件,尽管在防止海域使用权投机和加强海域使用监管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悖于物权的完整性和可转让的原则,影响了海域使用权二级市场流转的效率,制约了二级市场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对该规定进行修改,取消不合理限制条件,允许经营性用海使用权自由转让,使之与物权法理论相协调,从而促进海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转变"。提高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则必须优化海域资源配置,完善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海域使用权的转让作为海域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法律制度的设计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课题,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海域使用权转让仅做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法律的缺位已成为海域使用权转让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因此,完善海域使用权转让法律体系,从制度设计上减少对海域使用权转让的限制,推进海域使用权转让的市场化进程,优化海域资源配置,对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岸海域使用现状为海域管理和填海造地用海审批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ARCGIS工具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的获取过程。以辽宁省近岸海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的基本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潜力较大,仍然存在未确权用海现象;(2)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以渔业用海为主,用海方式为开放式养殖;(3)辽宁省深海使用规模较大,且以底播养殖为主;(4)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用海集中分布,用海方式由陆地到海洋呈规律性的带状分布;(5)近5 a来辽宁省未确权用海现象明显减少,深海底播养殖用海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海域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不同产业用海矛盾不断加剧。海域资源立体化配置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海域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海域资源立体化配置以海域立体空间的分层和分配为重点,首先根据海域空间的立体属性,把海域空间分为水面上方、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五部分。其次,根据用海活动的需求,把用海主体占用的海域空间分为主要空间、附占空间和维护空间。最后,基于"空间排他性"原则,并综合考虑海域空间连续性、用海活动安全性、景观性及海洋环境质量等因素,对不同用海活动分层使用海域的可行性进行了判别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选取港口工程、船舶、电力、石化工业和其他产业类型为典型产业用海,对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产业用海的海域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确定其控制值.结果表明除港口工程外,其他临海产业的用海效率南北和省区差异不明显.港口工程、船舶工业和石化工业的控制值应大于0.65,电力工业不得小于0.55.建设并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健全和规范海域使用权市场流转机制等,有利于提高临海产业部门的海域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国家行政征用海域使用权补偿标准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在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关于国家行政征用海域使用权、进行清海补偿标准的未作规定,只在渔业管理法中规定参照土地管理法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因此,各沿海地区确定征用补偿标准缺乏统一标准。本文根据国家行政征用海域使用权补偿存在的无专门系统的行政征用补偿法、海域征用补偿程序混乱、海域征用补偿救济手段不完善、海域管理适用法律冲突和安置补偿与生产损失补偿混淆在一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完善国家行政征用海域补偿制度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方法及判定矩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是海域使用审批和海域使用论证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界定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内涵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原则从功能符合性、用海方式适宜性和环境保护要求可达性等维度建立了一套全面的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方法,进而辅以德尔菲法,构建了海域使用类型与功能区符合性判定矩阵、用海方式与功能区适宜性判定矩阵、海域使用类型在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可达性判定矩阵,为全面分析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提供可行的、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域资源配置是海洋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海洋产业经济学、海洋区域经济学、海洋生态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构成了海洋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海洋经济学各学科理论对海域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为视角,分析了该学科理论对海域资源配置的指导价值。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2012年6月的"里约+20峰会"上提出了"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和发展。海洋资源无疑是地球的关键自然资本之一,在海洋资源配置中,必须以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国家在进行海域配置工作时,必须注重人口、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海洋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五个用海"、"用海综合管控能力建设"等国家的基本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研究,分析了上述政策对海域资源配置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和有效方式, 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利 用效率。文章在构建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 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因素分 析模型分别对江苏省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化率和不同市场发育阶段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进行了测算。 研究结果表明, 江苏省33.4%的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处于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发展阶段; 57.1%处于转型中期发展阶段, 整体来说, 市场发育较为成熟。而不同土地市场发育阶段土地利用 的集约度不同, 处于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要显著高于处于 转型中期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因此, 文章认为提高我国土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思路应是推进土地市 场创新, 使市场成为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 并作为转变土地管理机制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将填海权概念固化为特定的法律概念并无益处。令填海权呈现为填海造地海域使用权,较之以行政许可方式设权,在体系性及对填海造地项目的把控方面更具优势。填海造地海域使用权与传统民法之用益物权不能对标的物进行事实处分理念并无本质矛盾。以填海造地海域使用权呈现填海权,实为明智且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工作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还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取得环境行政许可.结合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实际,细化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一次公告、报告书简本公示、第二次公告、征求公众意见、报告书受理公示及审批公示完成时序,规范公众参与一般工作程序及变更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时节或者由于用水部门需水量的迅速增加而导致水量不足时,如何调配各部门之间的用水问题成为制约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就是否考虑收取初始水权费的2种情况,通过对几种解决部门用水水量缺口的调配制度的分析,以社会整体福利缺损最小为目标,寻求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分析表明.采用水权交易制度是解决用水水量缺口调配问题的最佳制度。  相似文献   

14.
姜海  陈磊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9):2424-2436
从县域出发,深化主体功能区概念应用,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其管制策略对深化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与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关系,借助C-D生产函数考察江苏赣榆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并差别化提出管制策略。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质是“以地为本”,功能区划理念下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遵循边际净收益相等的转化度,具有增进用地效率、减少自发优势竞争效率损失的可能。对赣榆区研究发现,不同主体功能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存在过量配置,具有帕累托改进空间,其根源在于现行土地计划管理缺乏弹性机制调节指标,造成实际落地中的空间错配。因此,赣榆区应从全区统筹主体功能定位,协调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优化开发区“革新土地空间结构,转变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开发区“助力城镇工业化进程,确保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限制开发区“着力粮经产品安全,创新农业生产用地经营模式”、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空间红线,探索农旅生态用地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配置大致存在完全政府配置、完全市场配置和准市场配置3种模式。中国正处于水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水资源配置制度有从完全政府配置转向依靠市场配置的趋势。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和租值消散理论可以为新的水权制度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水资源的不同配置制度对应着相应的交易成本,相对较好的制度应该能在扣除交易成本之后获得较多的社会净租值。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是根据经济理性,科学地界定好水资源的公有和私有权利,并由完全政府管制向市场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作为保护环境权利与解决纠纷的衡平机制,它的产生是基于当事人对司法救济的需要.在运用诉讼程序解决民事纠纷时,存在利益衡量的问题.作为环境法的法意基础,环境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性权利,有权提起环境诉讼,维护公共利益是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基本标志.本文通过论述环境权理论及其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运用,并对原告资格的适度放宽、举证责任的合理配置、诉讼费用公平负担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期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也是公众环境权获得程序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地区海域空间资源使用和供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程度、结构和效益等方面,比较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现状,并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供给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的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海域空间资源使用和供给分析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