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对煤矿事故时遇险人员的紧张心理、恐惧心理、无所谓心理、自私心理、狂躁心理等不良心理的分析,确定遇险人员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提出了遇险人员心理调节的三级管理,平时预防、事故发生时遇险人员心理调节和事故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白木  周洁 《安全与健康》2001,(12):40-43
国际海事组织(IMD)大会在1979年的第十一次会议上,考虑了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的议案;并做出决定,为保障海上人命安全,改善海上遇险和安全无线电通信,与搜救协调组织相结合,建立一个采用最新技术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因此,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the Global Meritime Distress andSafety System,缩写为 GMDSS)是用于遇险、安全和救助行动的综合通信系统。 一、GMDSS的功能和海区划分 GMDSS的基本概念是岸上的搜寻当局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  相似文献   

3.
相关背景案例1:2003年1l月26日,广东廉江水运总公司"廉机23"轮(45×8米,当时吃水3米,载重吨400吨)满载400吨煤,因舵机故障,在海康港西北约15海里的海域附近遇险,船上有7名船员。"穗救206"救助船从涠洲岛值班锚地前往搜寻救助。27日02:15时,"穗救206"轮在报告的海域附近发现红色火焰求救信号,迅速确定遇险船舶的准确位置,此时风力8级,涌浪很大,遇险船摇摆剧烈,甲板大量上浪,遇险船船员已做好弃船准备。02:25时"穗救206"抵现场即采取救人行动,但遇险船强烈要求人船同救,救助船船长综合考虑自己的船舶操纵技术以及救助船的救助设施情况,经过艰…  相似文献   

4.
<正>遇险人员的心理应激特征在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对于遇险或受困的人员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刺激事件,这时会发生被称为急性应激反应(亦称"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精神症状。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异乎寻常和来势迅猛的精神打击(严重应激事件)也可以引起这种反应。比如:事故受害者家属在突然得知亲人不幸消息时,容易发生类似精神伤害。  相似文献   

5.
最近 ,山东省青岛、烟台、日照三城市的“水上搜救专用报警电话—12395”已相继开通并投入使用。以上三城市是该省首批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水上搜救专用报警电话号码”的城市。水上遇险专用报警电话的启用 ,将极大地方便水上遇险船舶、设施、人员在海上航行、行业时的遇险报警。从而为水上搜救机关组织搜救赢得宝贵时间 ,为及时有效地展开救助奠定有力基础 ,以达到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的目的。水上搜救专用报警电话“12395”是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而设立的 ,全国统一号码。水上遇险专用报警电话的设立 ,不但解决了水…  相似文献   

6.
吕楠俊 《劳动保护》2011,(11):42-44
渤海湾覆盖方圆7.7万km2,所辖海区每天有上万条船舶从事海上交通运输和作业生产。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作为一支重要的海上专业救助力量,担负着这片海域紧急情况下遇险群众的人命救助任务。潘伟,  相似文献   

7.
目前应急资源调度的研究多数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处理某种物资调度问题,缺乏对相关人员行为感知和多资源协调调度问题的考虑。本文试图在资源调度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增加行为假设,分析相关行为主体的关注点、个性偏好和情绪波动,借鉴行为运作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前景理论、双边匹配理论、行为博弈理论和约束理论,从救助物资调度、救助人员调度和多种救助资源协调调度3个方面开展研究,改进应急资源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安全》2009,(7):22-23
中国紧急救援联盟 中国紧急救援联盟是从中国户外救援联盟转变而来。为使民众在意外事件发生之后能得到更加迅速有效的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避免遇险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2008年初,中国几十只救援队在目标和途径高度一致的前提下,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户外救援联盟。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1日,海上风力达7~8级,浪高5m。伊朗籍货船“ZOORIK”在东海绿华山附近海域遭遇寒潮大风而搁浅,37名外籍船员和家属遇险。接到救助任务后,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310”“B7309”2架专业救助直升机立即出动,经过4架次8h 50min的救助  相似文献   

10.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政府送给全市城乡困难人员一个大礼包,从今年开始,《永康市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办法》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救助人员和受灾群众对应急救助方案的接受程度,提升救助效率和质量,以最大化任务匹配双方的感知契合度和接受度为目标,构建双边匹配决策模型。首先,将救助任务双方双向选择过程描述为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确定双边匹配方案的衡量依据;然后,量化匹配关系,将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转化为一对一双边完全匹配问题,刻画双边主体在不同评价指标下的心理感知,构建双方的感知契合、接受度函数,建立最大化感知契合度和接受度的双边匹配决策模型;最后,通过设计并求解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基于双边匹配策略的应急任务分配方案可以高效地分配任务,满足应急救助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张轩 《中国安防》2007,(6):47-49
当前。国家对现代矿井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提出的“本质安全”就要求矿井内部的人、物、系统达到安全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企业零事故。如何对地下作业人员进行准确的定位,其身份卡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运用Zigbee技术在无线个人区域网中的应用,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身份卡进行设计,并针对井下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人员定位系统身份卡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身份卡的低功耗、稳定运行为井下人员遇险求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地方动态     
为进一步提高遇险人员、尤其是沿海小型船舶遇险人员的生存概率和海上搜救成功率,山东省烟台海事局联合烟烟台市海上搜救引进“手机定位”技术台联通、移动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在辖区海上搜救行动中引进了“手机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4.
九州搜索     
渔民出海将拥有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日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与中国联通携手签下了“广东省海上渔船安全生产救助指挥通信系统”的合作协议。 据悉,整个救助系统预计从今年5月开始安装使用。渔民不需要任何投入,就可以直接享受遇险警报、危险天气预报信息、渔船坐标定位、移动通话等便利服务。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外敌入侵、恐怖袭击、内部骚乱、严重的水灾、雪灾、旱灾、火灾、震灾;重大的矿难、空难、海难;重大交通故;重大遇险的救援救助;重大传染痫的流行等等,统称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简称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安全》2008,(4):90-90
目前国内外在寻找、救援井下压埋人员时研究比较多的是微波生命探测器及其可视化,但是,由于井下环境与地面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探测器在井下的应用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专业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根据有源气味探测的原理,可将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气体化合物储存到微型便携容器中,每个下井人员均携带此气体散发源。当井下出现冒顶、塌方等事故而导致井下人员被困时,该气体散发源会被触发开启,持续散发特种气味,事故搜牧人员可通过灵敏的气体探测设备寻找目标气体,根据目标气体的浓度梯度来精确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实现救助被困人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海上安全工作取得好成绩1997年,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海上安全工作的指示,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加强海上安全宣传,认真组织对遇险船只的救助,海上安全取得了好成绩。各项事故统计指标均比同期下降;而海上救出人数、船只数却比同期增加。1997年...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抢险救援救助工作的广泛开展,抗灾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增强了安全感,减少了损失,并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不久,公安部首次明确了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的六大范围,它们是:参与处置各种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参加洪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参加空难、重大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参加建筑物倒塌的抢险救人;参加恐怖袭击和破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在有关单位和群众遇险求助时的救援、救助工作等。2001年4月成立了中国紧急救援队,为保证抢险、救援、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2月24日…  相似文献   

19.
水上搜救是政府协调一切公共和私有资源,履行遇险监测、确定遇险人员位置、展开搜寻工作,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的行动。水上搜救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水上环境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上航运发展迅速,长江上从事各类水上活动的船舶剧增,  相似文献   

20.
矿山发生事故时,常常由于遇险人员缺乏自救知识,使可能避免的伤亡发生了。为此,笔者根据参加事故抢救和事故分析时得到的一些自救小知识,介绍给矿山工人,供参考。 (1)若井下发生火灾,且火灾地点不明,而出口被浓烟封锁怎么办? 这时,遇险人员千万不能迎着浓烟乱跑,应到有风、水管的工作面,打开风、水管开关,将浓烟顶住,不让有毒气体侵入,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例如1986年11月16日,江西棠浦煤矿一井起火,大量一氧化碳进入回风巷。有5名工人在回风巷3201工作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