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以三江平原各县(市)为研究基本单元,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其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各县(市)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各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分为"优"、"良"和"一般"三个级别。"优"类的县(市)共3个,占全区面积的15.96%;"良"类的县(市)共19个,占全区面积的82.36%;"一般"类的县(市)1个,占全区面积的1.68%。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一 《地球与环境》2005,33(1):55-58
对贵州省各县(市)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对贵州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全省平均生态环境质量处在良类,优类占5.39%,良类占70.03%,一般类占24.58%。并且通过2000年、2003年各类评价指标的对比,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2003年较2000年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县(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4年和2010年的遥感监测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从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覆被、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环境质量6方面分析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并探究驱动力。结果显示:(1)三江平原各县(市)生态环境指数变化量为-0.50~2.48,属于无明显变化和略有变化两个级别,其中友谊县生态环境略微变好,其余县(市)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2)三江平原林地、草地、沼泽地面积仍在减少,旱地改水田现象增加,水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的差异使得各县(市)生态环境走向存在差异。(3)水资源量增加是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状况趋好的主要原因。(4)COD年排放量的变化决定三江平原各县(市)环境污染负荷的增减。  相似文献   

4.
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生态压力,成为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生态环境要素特征、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及生态承载力,将一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的过程,是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基础,分析探讨了市(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功能和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以福清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实际应用方法,供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从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出发,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为框架确定该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了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其近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未来10年生态环境质量作出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02 ~ 2020年的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3月14日辽宁省环保部门表示,2013年,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完成了全省14个地级市辖区和44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工作。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5个方面,对全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PSR模型作为框架构建指标体系,以"十五"、"十一五"辽河流域水环境特征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评价并分析辽河辽宁省内流域各地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程度与方向,揭示影响流域生态环境的间接与直接因素,建立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6,(7)
正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责任,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本细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适用于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省、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及其有关机构领导人员。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Landsat 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建立了山东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4年间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并呈现好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县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初步判定出各县市的生态环境等级并对比分析“十五”末与“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伊犁州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水平,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以优和良为主。与“十五”相比,全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局部县(市)的△EI略微增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阐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究生态修复对三大系统的调控效应,对促进喀斯特地区三大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贵州省安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协调发展理论,运用协调发展度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安顺市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安顺市各县(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排序为西秀区(3.858 4)平坝区(0.000 2)关岭县(-0.652 5)普定县(-0.766 1)镇宁县(-0.980 0)紫云县(-1.459 9)。综合指数排序为西秀区(3.858 4)平坝区(0.000 2)关岭县(-0.652 5)普定县(-0.766 1)镇宁县(-0.980 0)紫云县(-1.459 9)。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在空间上呈由北向南变化的梯度格局;(2)影响安顺市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为2 000万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下水资源量、人均住房面积等;(3)提出RDI理论,以生态响应-经济驱动-社会影响为思路,建议生态上发展循环种植模式,经济上建立生态经济体系,社会上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促进三大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营口港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目前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港口总体规划属于交通运输规划的范畴,涉及多种生态环境要素,对其实施后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营口港总体规划对大气和水环境影响及其对近海海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为例,采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与评价相关的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平台,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港区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实例研究表明,营口港规划实施将对陆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海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南缘是我国典型风蚀、水蚀过渡带,生态环境脆弱,随着近年来煤炭能源基地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增大,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环境保护为研究对象,选取榆横矿区北区为研究区,依据其生态环境特点,选择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域、沙质荒漠化4个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应用生态因子评价模型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在对单因子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较高,中度敏感性区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71.34%,整体生态系统较脆弱。(2)根据不同等级敏感区提出开发保护的对策,为榆横矿区北区矿产资源开发建设进程中的土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毛乌素沙地南缘煤矿区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辽河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的建立是维持保护区生态、生活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针对辽河保护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结合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现状、特点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运用自然环境系统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评价方法设计了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并分别以亮子河河口生态示范区、公河河口(三河下拉)生态示范区、铁岭市银州区生态示范区、巨流河生态示范区和马虎山生态示范区为典型案例,详细阐述了不同主体功能的生态示范区的设计方案,综合分析了生态示范区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承载力评价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基准,但常规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不能针对规划项目产生的具体资源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影响格局展开评估.研究基于压力(P)-状态(S)-响应(R)模型,以沿海港口总体规划生态承载力环评为例,在分析港口总体规划对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3类生态环境空间产生不同资源环境压力类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包括陆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潮间带岸线资源承载力评价、潮间带围填海承载力评价、潮下带水环境容量评价及海岸带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在内的海岸带工程项目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方案,以期提升海岸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性,并为推进我国工程项目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青岛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生物多样性、旅游资源丰富度等共27个因子,构建区域旅游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和AHP法对各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最后建立生态因数模型对青岛市所辖12个区市的旅游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所辖区市可划分为四级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程度类型区;在诸多评价因子中,以区域经济环境对旅游生态环境的贡献值最大,其次为生态环境各项因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景观格局的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峡库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对于掌握其生态脆弱特征和识别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景观格局和区域生态2类影响因素,进行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结果表明:①景观类型中,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林地、旱地、草地和水田. ②景观破碎度与区域生态脆弱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反映了人类活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干扰剧烈. ③三峡库区生态脆弱区可划分为——Ⅰ区(0.171 500≤EVI<0.191 225),Ⅱ区(0.191 225≤EVI<0.210 950),Ⅲ区(0.210 950≤EVI<0.230 675),Ⅳ区(0.230 675≤EVI≤0.250 400). 其中,Ⅲ区和Ⅳ区生态脆弱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水域及其岸边带、高海拔区域和岩溶地貌区域. 特殊的地形地貌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重要因素,而人类行为干扰是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决定性因子.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采用常用的综合指数法,以新疆87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抚顺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宋永昌构建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宋永昌 1 999年 ) ,对抚顺市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提出抚顺城市生态建设对策。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 :抚顺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 ,各项指标与省内其它城市差距很大 ,城市生态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则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饮用水源供给,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初级生产功能等。上海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生态区,根据地貌和生态系统类型全市划分为3个二级区(即生态亚区),再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划分为8个三级区(即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