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的国策,今后要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区。城市环境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义结合广东的实际,对城市环境结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城市作为人口、工业集中之地,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使城市环境从原有的自然环境中“脱胎”出来,综合“能源结构”、“功能结构”及“经济结构”等而形成了特有的城市环境结构,自然条件正是通过城市环境结构而起作用,使城市大气污染只有某种特征并处于某种状态,由于城市环境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受自然力及生产力所制约,因此人们可以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在一定范围内对城市环境结构予以改造。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杨宏伟 周大地(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通过回顾发达国家在解决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中国能源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加强能源结构的优质化和能源生产、加工转换和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重视国内环境保护和全球环境保护对能源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能源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和可行的环境空间。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能源 环境 战略 中国城市水域生态化建设与管理研究初探于海霞 左玉辉(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能源消费的区域特征和相关性,根据1991—2000年、2001—2010年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消费和人均GDP面板数据,考虑不同省份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对能源消费评价指标进行了修正并分解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运用KMeans面板聚类方法将30个地区划分为4种不同的能源消费区域:后工业化区、高度工业化区、资源能源主导区和起步发展区;后工业化区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最大,能源利用效率较高;高度工业化区为东部沿海区域,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较大,能源消费强度效应最小,能源利用效率最高;资源能源主导区和起步发展区为中西部地区,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均较小,能源消费强度效应较大,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运用贝叶斯面板数据推断方法分析区域能源消费相关性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后工业化区与高度工业化区、高度工业化区与起步发展区的能源消费相关性均呈明显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南。在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之前必须对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质量等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并确定“城市环境承载力”后,方可进行科学地预测。预测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靠调查研究,经验判断的方法;另一类是依据统计资料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本文依据历年的统计资料用龚帕兹曲线模型来分析、预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5.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推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能源消耗的主体和环境污染的控制重点,在城市层面推动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强化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基本要求.鉴于能源与环境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在管理方面要求对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统筹考虑和综合管理,充分强调能源经济效率和环境制约因素在能源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能效标准和排放绩效标准,为城市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值确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际,嘉兴市城市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于1996年3月20日顺利通过评审。 嘉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城市之一。随着嘉兴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受到影响,尤其是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嘉兴市环保局及时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研究,在对环境各要素现状评价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嘉兴的主要环境问题,预测了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整治措施,建立了GIS环境信息系统,为政府制订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研究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目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中国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全面反映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综合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宁波中心城区2000、2005和2010年城市化强度、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资源环境效率和生态胁迫等5个方面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宁波中心城区城市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得分从0.48降至0.29。宁波中心城区经历了高强度的城市化发展,资源环境效率大幅提升,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胁迫。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和产能结构,坚持集中集约发展,并从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强化主要污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使资源和能源在城市地区集中或转换,同时产生大量废物.由此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生态平衡,形成了城市特有的生态系统,加重了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和危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城市环境问题是当代一切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各国城市环境问题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的经验,探讨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途径是极待认真研究的课题. 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和水环境的污  相似文献   

9.
三都镇位于兰江、新安江、富春江三江交汇处。首批参与试点的有四个村,总面积达12.3平方公里,具有江南丘陵山区典型特征。试点研究综合考虑人口、资源、能源、经济和环境,以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为主导,统一规划、分村实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和水体、农田、庭院、缓坡、高山五个层次的立体开发,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发展,重视群众生态教育和技术培训,促进了经济与生产环境的协调发展。经过三  相似文献   

10.
城市能源效率的高低是中国节能减排成败的关键.对城市能源效率进行评估,可以精确定位城市能耗重点领域的能源消费效率,将标杆管理的思想引入城市节能管理中,实现城市节能技术和节能经验的扩散,为提高城市节能效率提供重要参考.以浙江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开发的城市能效标杆体系,对浙江省地级城...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浙江省科委联合下达的“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农村生态良性循环与系统管理研究”课题历时6年的研究,于1991年6月25日在杭州通过鉴定。该鉴定由国家环保局组织,省科委主持。该课题密切联系农村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实际,以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统一观、综合观、生态经济学与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采用点、面调查,实验分析,工程调控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农村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宏观含义的实质是系统内人口、资源、粮食、能源、经济、环境诸因素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农村系统管理的目的是实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估算中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84—2013年共30 a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进行了实证分析,构造了包含FDI以及CO_2排放的规模、结构、技术和政策效应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FDI通过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显著地增加了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CO_2排放量,其系数分别为0.584和0.058;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则有效地降低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CO_2排放量,系数分别为-0.559和-0.581。总效应系数为-0.498。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FDI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超过了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能使中国CO_2排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中国目前仍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的左侧,节能减排更应该在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广西自治区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战略进行了分析.广西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城市大气的严重污染及酸雨出现频率高,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和过量开采;城市环境噪声的普遍增高;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排污强度大且集中,处理率和达标率低,加上不利的自然坏境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而环境保护投资不足,环境管理跟不上,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等,促成了环境问题加重。建议采取重点突出,综合防治的环境战略,把主要力量放在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上。“七五”期间主要控制大气污染的进一步发展;至2000年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把调整能源结构,逐步提高水电比例,降低煤的使用量作为远期目标;近期放在改善居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上.主要是供应居民低硫优质重煤,提高气化率等.而加强环境管理监督,完善地方环境法规,增加环境保护资金,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应是始终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负荷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循环经济发展C模式目标值的符合度,将京津冀2005—2015年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的变化同C模式目标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经济水平超预期发展的前提下,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均超过了目标值。预测发现,延续现有发展模式,能源消费总量与2050年的绝对脱钩目标存在3.5亿t(以标准煤计)的差距,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绝对脱钩目标存在2.6亿t的差距。为实现脱钩,建议京津冀地区采取综合措施,完善产业结构并协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能效,降低能源强度。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使205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60.0%。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资源、能源、废弃物。定义了材料的泛环境函数及泛环境负荷。由此可以定量描述和度量钢铁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作为一个探索,研究了碳素钢的具体泛环境负荷及其与强度和塑性的关系。最后对材料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双向控制理论和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分析制约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环境经济问题出发,以寻求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目的,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个中国寒带地区最大工业城市主要环境经济问题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运用双向控制模式对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环境经济问题—城市污水和电厂粉煤灰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污水和电厂粉煤灰综合治理的新方案.并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城市污水和电厂粉煤灰综合治理系统的控制目标、优化方案及实现系统优化控制的关键环节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当前许多城市都在探讨的城市污水治理和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问题,或许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STIRPAT模型等方法分析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下省际生态效率水平及内外部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效率均值为0.528,整体上无效。东、中部地区逐渐迈向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技术和规模是促进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内部驱动因素。(3)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U"型分布;由于存在"技术回弹"效应,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未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起抑制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是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污水资源化作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对其推广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考虑到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建立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社会-经济-水资源-环境"模型,将不同污水资源化策略作为模拟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并选择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的典型城市西安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预设的6种污水资源化方案中,采用近期(2013—2020年)增长率较高,远期(2021—2030年)增长率较低方案所取得社会、经济、水环境、水资源以及设施建设投资5个方面的综合效果最为良好。  相似文献   

20.
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处理技术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更高的水污染物去除效率,然而较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制约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决策者需要综合分析环境经济影响,才能决定是否使用该项技术。基于物质平衡、价值平衡和能源平衡,建立环境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综合分析和预测采用MBR污水处理技术产生的环境经济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采用该技术处理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