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干旱区中小城市降雪中金属元素沉降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干旱区中小城市昌吉市为研究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较为典型的6场次降雪进行采样,利用ICP-MS测定降雪中20种金属元素,并探讨金属元素的沉降通量、富集特征及其来源。研究表明,降雪中Al的年沉降通量最大,为10.32 mg/m2;Fe、Ba、Zn、V、Cu的年沉降通量次之,集中在1.40~6.11 mg/m2;As、Ni、Mn、Cr、Mo、Sb年沉降通量较小,集中在0.08~0.39 mg/m2;Be、Co、Cd、Pb、Hg、Tl、Th、U的年沉降通量最小,集中在0.001~0.053 mg/m2。Al、Fe、Mn、Be、Th富集系数在0.32~3.05之间,这些金属元素主要来自自然来源;Cd与Hg富集系数分别为923.23、2511.47,达到严重富集的程度;其余金属元素富集系数在10~500之间,属中度富集。昌吉州境内煤炭资源丰富,近年煤炭开采量较大,城区供暖面积不断加大,供暖不断加强;市区车流量急剧增加,运输排放加剧;近郊及周边地区各类工业的分布等是各类金属元素在雪中富集的主要原因。冰雪节后冰灯拆除,降雪可有效捕集大气中的汞,冬季气温不利于Hg挥发等对Hg的严重富集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于2018年1—12月,采集太湖湖滨及湖面共计9个点位600多个干湿沉降样品,估算了N、P干、湿沉降率以及全太湖2018年N、P干、湿沉降通量。结果表明,2018年太湖TN和TP月湿沉降率均值分别为161. 2和7. 1 kg/(km~2·月),TN和TP月干沉降率均值分别为103. 6和4. 5 kg/(km~2·月)。TN和TP年干沉降率空间分布规律为:湖面之上开阔水域处的TN和TP年干沉降率大于其他湖滨点位,TN和TP总沉降通量为7 702和333 t/a。2018年相比于2002—2003年,TN和TP总沉降通量分别降低了22. 6%和53. 8%。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溪冶炼厂周边农田区域夏季大气重金属沉降状况,于2012年6—8月及2013年6—8月(夏季),设置8个监测点,共收集大气干湿混合样品48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Cu、Cd。结果发现,冶炼厂周边区域2012年夏季Cu、Cd沉降通量分别为42.5~421、1.01~5.06 mg/m2,平均值149、2.02 mg/m2;2013年夏季Cu、Cd沉降通量分别为40.6~94.3、0.12~0.44 mg/m2,平均值59.4、0.26 mg/m2。同1月份不同监测点Cu、Cd沉降量存在一定差异性,风向为造成该差异性的主要气象因素;不同监测点Cu、Cd月沉降通量与风向频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均大于0.60)。降雨量影响Cu、Cd月沉降量,Cu、Cd平均月沉降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r=0.91、r=0.87,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壤稀释〖CD*2〗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测定污染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和As,解决了由于元素含量高超出工作曲线测定范围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确保测定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标准物质、实际样品的方法比对评估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测定标准样品中多个无机元素的分析结果均满足国标准确度要求,与常规ICP OES法测定值一致,相对偏差均<4.5%。  相似文献   

5.
太湖氮磷大气干湿沉降时空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太湖氮磷营养盐干湿沉降特征及对太湖营养盐输入的贡献,于2011年不同季节采集太湖不同位点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分析干湿沉降中氮(N)和磷(P)的形态和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输入太湖的磷以干沉降为主,而氮以湿沉降为主。在太湖干沉降中总无机氮(TIN)占总氮(TN)的77.1%,溶解性磷(DIP)占总磷(TP)的77.9%。干沉降中TIN主要以NH+4-N为主。西太湖是TN与TP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输入太湖的最高湖区。太湖全年大气TN沉降总量为20 978 t,TP沉降总量为1 268 t,因此,氮磷大气干湿沉降是太湖营养盐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12个监测点氮沉降研究结果发现,无机活性氮浓度(pNH4+、pNO3-、NH3、NO2)在不同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氮沉降通量变化随人为干扰程度呈递增趋势.总结了当前新疆大气氮沉降监测研究进展,包括主要监测方法、不同生态系统大气氮素干沉降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大气氮素干湿沉降通量估算.对大气氮素干湿沉降通量...  相似文献   

7.
使用标本缸做为采样装置盛放去离子水露天连续放置1 a,观测水体受到大气干、湿沉降物和沙尘暴降尘的污染状况。期间每隔5~10 d从缸内抽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分析其中的水溶性离子和B、Ba、Be、Cd、Cu、Co、Fe、Mo、Mn、Ni、Pb、Sb、Ti、Tl、V、Zn等16种金属元素,除Be在部分样品中被检出外,其余15种元素的检出率均达到100%。在水体中的浓度总体呈明显富集和逐渐升高趋势。从直观和微观的角度阐述大气干、湿沉降物和沙尘暴降尘对洁净水体的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8.
密闭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过氯乙烯滤膜采集、密闭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铅、镍、铬、铜、铁、锌、锰、钡、镉,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良好,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1 mg/L~0.01 mg/L之间,滤膜样品测定的RSD为0.6%~2.9%,加标回收率为96.0%~105%.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市区大气尘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克拉玛依市区大气尘污染的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市区的尘污染有加重的趋势,降尘属中度污染,道路尘污 染也较严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大气湿沉降化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湖南省1999~2001年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重酸雨区湖南省的大气降水的酸度和化学组成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以SO_4~(2-)为主,占总离子量的31%,大气降水阴阳离子基本平衡。降水年平均pH值为4.86,以春季酸度最大,降水离子总量以冬季最大。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降水酸度是主要酸性离子和主要碱性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H~+]+[NH_4~+])/([SO_4~(2-)]+[NO_3~-])比值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降水过程中强酸离子的中和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监测点,采用大气主动采样法(AA)、大气干表面法(ADS)及大气湿表面法(AWS)3种常用干沉降采集方法做大气磷干沉降通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采样方法获得的大气磷干沉降通量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及相关性(P0.05),三者间可以进行换算统一;AA法适用于较短采样周期的连续性监测研究,ADS法适用于较长采样周期(5 d)的监测研究,而AWS法更适用于在长采样周期(月)内选取一段时间作为干沉降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Meta分析,研究畜禽粪肥类型、耕作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中Cu、Zn、Cd和A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畜禽粪肥(鸡粪、猪粪和牛粪)施用会显著提高耕地土壤中Cu、Zn、Cd和As含量,其平均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18.14%、16.44%、16.61%和14.81%;与施用鸡粪和牛粪相比,施用猪粪土壤Cu含量增加显著,且其Zn和As含量的增幅也最高;高粪肥施用量(≥60 t/hm2)下土壤Cu、Zn和Cd含量的增幅均达35%以上,而低粪肥施用量(≤30 t/hm2)下其含量的增幅均低于20%;旱地和水旱轮作2种耕作方式下施用粪肥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水田耕作方式下其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ICP-MS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18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15In-103Rh为双内标校正系统,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铜、锌、硒、砷、汞、镉、铅、铁、锰、钼、钴、铍、锑、镍、钡、钒、钛、铊等18种金属元素,优化了测量同位素、内标元素等试验条件。18种金属元素在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6μg/L~0.123μg/L,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均在保证值范围内,平行测定的RSD为1.7%~4.2%,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9.0%~100%。  相似文献   

14.
Sulfate () concentrations and fluxes were studied for multiple storm events in the Point Peter Brook watershed, a glaciated, forested watershed located in Western New York, USA.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across one large (696 ha) and three small (1.6–3.4 ha) catchments with varying extent of riparian and wetland areas. Concentrations of in groundwater sources (mean values: 238–910 μmolc L−1) were considerably greater than concentrations recorded for rainfall (60 μmolc L−1) and throughfall (72–129 μmolc L−1). Seasonality in concentrations was most pronounced for valley-bottom riparian waters with maximum concentrations in late winter–spring (February–March) and a minimum in late summer (August). Concentrations of in wetland water were considerably less than riparian water indicating the likelihood of reduction in anoxic wetland conditions. Storm events displayed a dilution pattern in concentrations with a minimum coinciding with the maximum in throughfall contributions. End member mixing analysis (EMMA) was able to predict the storm event concentrations of for four of the six comparisons. Concentrations of at the outlet of the large (696 ha) catchment were much greater than values recorded for the smaller catchments. Exports of in streamflow exceeded the inputs from atmospheric deposition suggesting that watersheds like Point Peter Brook may not show any immediate response to decreases in atmospheric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15.
在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采集土壤样品27个,测定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等元素,并运用统计分析、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对测定结果做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除As外,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土壤中Cd、Cu、Cr、Hg、Ni、Pb、Zn的测定均值均超过青岛市土壤背景值。Cd、Pb、Zn空间分布大体一致,测定值最高的地方均是离石油化工区最近的地方。Cr、Cu、Ni离石油化工区越远,测定值越低。而Hg则相反,离石油化工区越远测定值越高。黄岛石油化工区周边土壤不宜用作农用地,除1处不宜用作建设用地Ⅰ类外,其他均可作为建设用地Ⅰ类和Ⅱ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2012年5月-2013年4月1个周期年内,对修复基地和对照点每月大气降尘中铅、镉、砷沉降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修复基地大气降尘中铅、镉、砷含量明显较对照点高,年总沉降量分别是对照点的17.6倍、16.3倍和14.1倍,表明铅冶炼企业对基地大气降尘中铅、镉、砷含量影响显著;大气降尘中铅、镉、砷沉降量受位置和时间影响较大,在相距不到100 m的测点间,沉降量相差1倍以上,冬季主导风明显、地面植被少、二次扬尘大,使处于铅冶炼企业下风向的基地降尘中铅、镉、砷沉降量较大。沉降量时空不均匀与土壤污染不均匀现状一致,也验证了铅冶炼企业是基地大气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以降尘缸模拟土壤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镉对土壤污染速度最快,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7.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宣威和富源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土壤中32种微量元素的方法。采用氢氟酸-硝酸-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稀释定容后用ICP-MS对溶液进行元素的测定,在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后,以双内标铑(Rh)和铼(Re)进行校正。元素检出限为0.01~0.45ng/ml,测定国家标准物质西藏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 08302中的元素,测定值与标准值或参考值基本一致,用该法测定云南宣威和富源两地24份土壤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于土壤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