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沈红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25(4):7-8
概述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对环境管理与综合决策的重要性,分析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新时期对综合分析工作的新要求,从创新理念、主动服务、收集信息、强化手段、健全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做好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服务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建立了能反映环境质量水平的3层指标,从大气环境参量、水环境参量、固废环境参量、噪声环境参量、生态环境参量5个方面以及综合性指标环境质量参量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代表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北京、辽宁、上海、广东和陕西2003—2008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各地的环境质量水平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上海和广东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较高,辽宁这一重工业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环保\"大部制\"改革、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国家\"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全面实施均对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乃至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加强系统分析,增强综合分析报告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精准性、客观性等,强化技术与能力支撑,更好发挥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和决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成果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和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要求,不仅要及时说清楚环境质量现状、规律和变化趋势,还要说清楚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目前环境监测系统特别是基层环境监测站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环境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水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6.
用主分量分类分析方法对广西2001—2015年各要素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与自然、经济、人口、能源和污染物排放等年鉴统计指标构成的综合环境质量结构与功能属性关系进行耦合。结果表明:广西综合环境质量在省域层次上呈现明显的年、季、月等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在市域层次上,年际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分异明显;月份的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在城市空间格局上有明显分异,但时间序列的分异规律不明显;季度的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在空间与时间上均无明显分异。研究可为经济发展、国土空间优化、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决策管理与判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择2011—2020年浙江省地表水、空气和酸雨监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从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间协调性角度探讨“十二五”及“十三五”浙江省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期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好状态发展,通过动态耦合模型得到的耦合度由2011年的34.6°上升到2020年的55.4°,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采用灰色预测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测,模拟结果显示,预计到2025年地表水优良率将达到92%,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达到9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酸雨率平均为40%。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耦合规律,并对环境质量进行合理预测,能够为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综合评判B=A。R是通过模糊矩阵R将监测参数模糊向量A变换为等级模糊向量B给A。R以不同的计算模式即可得到综合评判的不同数学模式,它们具有不同的实质,正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模式。本文将讨论、比较五种模式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合理应用,同时提出综合评判结果B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长治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长治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并应用内梅罗综合质量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两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分别为:P综≤0.7、0.7P综≤1.0,质量等级属于清洁和尚清洁。 相似文献
12.
对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单因子评价法”进行了扩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综合质量的方法——“多因子空间叠加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因子的作用分值及其权重,最后根据计算得出的综合分值进行评价。通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表征出多个因子对评价区域的影响,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综合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长期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中存在的系统性弱、可比性差、震撼力弱等问题,提出了运用系统论方法、改进思维方式、开展实用性研究等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别通过单因子水质评价、综合水质指数、主成分分析法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6条溪流2018—2023年水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6条溪流总磷(TP)、氨氮(NH3-N)、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IMn)年均质量浓度均满足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要求。综合水质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条溪流中梅坞溪和进龙河水质相对波动较大,关键影响指标分别为NH3-N和TP。季节性水质分析结果发现,梅坞溪水质波动主要出现在秋季(9—11月)和冬季(上年12月—2月),可能与周边农业非点源污染有关;进龙河水质波动主要出现在春季(3—5月),其受到底泥内源污染释放影响。建议通过加强内源污染控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治、优化排口管理等方式完善水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污染源排放数据是各项环境管理的关键基础和重要依据,目前,环保部门对除农村生活污染以外的其他污染源排放数据已基本摸清。在\"三农\"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已被提上国家日程,日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统计,环境统计主管部门也在考虑\"十二五\"期间将农村生活污染纳入环境统计的可能性。鉴于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开展环境统计尚存在较多难点。因此,分析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思考将其纳入环境统计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健全环境统计体系、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全方位掌控和监管各类污染源排放,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物元分析法用于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物元分析理论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叙述了方法的原理、模型及计算过程。运用物元分析法、多目标决策的优序法和密切值法对实例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表明,物元分析法结构合理,计算简便适用,分辨率高,排序结果与实际环境质量状况较符合,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西宁市13个环境空气监测站点2013—2017年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 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臭氧最大8 h平均(O_3-8h)和一氧化碳(CO)的监测数据,采用主分量分析法对西宁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13—2017年西宁市大部分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逐渐提升,4个国控站综合得分(F)趋势变化幅度较大,其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改善较为明显;城南新区、湟源县气象局和西钢监测站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其附近工业生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