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数据 (1949~ 1999年 ) ,进行了统计分析 ,然后以每次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资料 ,建立起 1°× 1°经纬度的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分布图 ,从季节、年际变化全面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1949年到 1999年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2 0世纪 6 0年代是热带旋多发期 ,70年代后期以后逐渐减少 ;而从年内的变化来看 ,7,8,9,10 ,这 4个月热带气旋发生的次数占绝大多数 ;(2 )热带气旋频数的分布大体以中国南海地区、菲律宾群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这 3个密集区为中心 ,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减少 ;(3)热带气旋频数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而年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风险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选取1949-2000年西北太平洋每6小时热带气旋中心位置的风速资料,统计了2×2经纬度网格的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并构造了风速强度指数分析其大风强度.同时,选取风速为指标,计算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风险,给出了10年一遇、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大风分布图.结果表明:(1)热带气旋中心点位置基本集中在以中国南海、菲律宾群岛以东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这3个地区,与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路径频率图较为一致;(2)风速强度指数和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的分布相差不大,但风速强度指数最高值范围明显比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次数高值区分布范围广;(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大风速的概率分布呈指数函数分布,主要分布在小于50m/s的范围内,小75m/s的大风占到99.41%,75m/s以上的大风比较罕见;(4)10年一遇和20一遇热带气旋大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群岛附近、南海南部及台湾岛以东的地区,相对集中,而50年一遇风速分布图中,具有多个高值中心.  相似文献   

3.
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51—2005年热带气旋和广东26个测站降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和年平均强度及其降水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态。另外,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具有峰值为3年左右周期的显著振荡,该振荡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有明显的突变。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年际变化与热带气旋个数的年际变化高度相关,同时跟西北太平洋中高纬40°N-60°N部分区域的台风季节(5—11月份)平均SST年际变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南半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南半球地面气温序列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序列的基础上,讨论了南半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气候变暖,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频数减少,强度减弱;同时,随着南半球气候变暖,西北太平洋上强台风的频数将减少,最大中心风速将减弱。一种可能的机制是由于从南半球侵入西北太平洋的冷空气随着南半球气候的变暖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TC)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TC研究受到该区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区域1951-2006年的TC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首先,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1951-2006年)TC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并通过建立1°×1°网格计算了落在每个网格内的TC次数,分析了多年TC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次,根据国际气象组织按照风速划分TC等级的标准,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不同强度TC的年际和年内特征,通过风速强度指数计算,获取了1°×1°网格单元区域内遭受TC影响的强度等级。结果显示,区域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规律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的TC影响特征,进而为区域台风灾害预报以及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C)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强的一个海区,因此对西北太平洋TC进行气候分析是很有意义的.根据1945-2006年JTWC的数据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TC活动的一些最新概况.从时间分布特征上来看:TC频数呈增加趋势,有两个上升阶段,两个下降阶段;台风和强台风与TC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自2000年至今有上升趋势;在季节上分布上,热带气旋,台风和强台风频数存在时间上的延迟现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TC源地在0°~30°N范围内,纬向发生高频区轴线位于12.6°N,经向对应于南海海区和菲律宾以东及关岛附近洋面有两个峰值;TC强度越强,其发生高频区纬向轴线向赤道方向移动,而经向轴线向东移动;南海海区不是强台风的高发区;台风和强台风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在145°~155°E之间移动;纬向轴线在6°~14°E之间移动,强台风的源地高频区经向轴线始终位于台风轴线的东侧,而纬向轴线位于其南侧.  相似文献   

7.
影响海南岛台风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1)
使用1971-2010年的热带气旋路径数据资料和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方法,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所有热带气旋中,筛选出对海南岛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并对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分析发现: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呈现斜向带状分布。高影响热带气旋的分布更加集中。1971-2010年间,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数量在减少,同时发生月份更加集中。如果气候变冷,需要警惕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增多,月份更加分散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可能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分析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影响及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计算得出近40年西北太平洋年平均热带气旋发生总数和其中台风发生数与海表温度,以及与年平均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总数和其中台风登陆数长趋势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估算了全球变暖后中国热带气旋灾害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若至2050年前后全球变暖引起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1℃,则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总数年平均将比现状增加65%,其中年平均登陆台风数将可能增加58%左右。  相似文献   

9.
利用河套及其相邻地区1961-2010年81个气象台站夏半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台站夏半年的极端高温阈值,对极端高温频数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及其相邻地区夏半年极端高温阈值呈东南部和西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夏半年极端高温频数在地域上主要呈一致性和东南—西北反位相变化;在空间上可分为河套北部区、河套东南区、河套西南区3个异常分区;3个异常分区中,河套西南区夏半年极端高温频数增加趋势显著,河套北部区增加趋势较明显,而河套东南区减少趋势较明显;河套北部区与河套西南区的年际变化趋势相近,1960年代至1980年代偏少、1990年代至2000年代偏多,而河套东南区基本相反;河套北部区与河套西南区10~14 a的周期变化比较显著;夏半年极端高温频数与同期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热带气旋逐时雨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省自动观测站、常规地面站的逐时降水量资料,对1999-2002年登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动态合成等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前后广东的逐时雨量和热带气旋本身的逐时雨量都发生了变化;热带气旋降水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降水量级越强,分布不对称性越明显;随着降水量级的减弱,最大出现概率圈有外移的趋势;极强和强等级时雨量的落区与热带气旋移动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