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查了污染物去除性能,并分析了处理过程中含氮杂环芳烃类污染物降解和废水可生化性变化.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COD平均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26.4%和1.46kg/(m~3·d),并将废水BOD5/COD值由0.038提高至0.30,从而改善后续生化处理COD去除性能,使得COD总去除率达到62.4%,显著优于单独生化处理.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含氮杂环芳烃后释放氨氮,其在后续生化处理中被有效去除.此外,耦合处理对废水UV_(254)的总去除率可达68.9%.对耦合处理过程中废水GC-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氮杂环芳烃是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中主要难降解污染物.同时证实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可有效降解去除含氮杂环芳烃,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比较处理性能并分析废水水质对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可有效氧化降解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并去除COD,其深度处理COD去除量与臭氧消耗量之比分别为0.77和1.02,同时明显提高可生化性并降低生物毒性.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制药废水中存在较多难降解复杂芳香族有机污染物,臭氧化降解难度较大,因而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制药废水性能不及制革废水.废水中无机阴离子不利于臭氧气液传质和分解以及·OH产生,进而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反应效率以及可生化性改善,降低阴离子浓度有助于提高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3.
石化行业产生的腈纶废水是难降解难处理的有机废水之一,经生化工艺处理后均不满足排放要求。比较了微气泡-臭氧工艺和微孔-臭氧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效果,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COD、UV254、NH3-N的去除及废水可生化性提高方面,微气泡-臭氧工艺优于微孔-臭氧工艺。微气泡-臭氧体系的气含率、臭氧传质系数和臭氧平均利用率分别是微孔-臭氧体系的11倍、3倍和1.5倍,特别是微气泡-臭氧体系的羟基自由基数量和溶解性臭氧浓度均高于微孔-臭氧体系,即前者的氧化能力更强,使含双键和苯环类物质更多地氧化成烯酸、羧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4.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5.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产品对硝基苯甲酸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化工废水,主要含有苯甲酸、硝酸、硝基苯、对硝基苯甲酸等物质。采用微电解-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60%左右,并提高了可生化性。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加入一定数量的厂区生活污水,再进行生化处理,出水CODCr、色度等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氧化还原电位高,能氧化水中多种有机物,臭氧对己内酰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能有效去除水中残留的COD和色度,且臭氧投加量越多,污染物去除率越高,但去除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小;考虑到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建议臭氧投加量在40mg/L的条件下,利用臭氧提升的可生化性,再进行深度生化为最经济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7.
臭氧氧化法处理实验室苯酚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臭氧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有广迁的应用,鉴于酚类化合物在实验室废水中存在的普遍性及其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选用了苯酚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带了臭氧氧化法的处理效果,研究了废水初始pH值和气体流量对苯酚的降解效率和臭氧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值对臭氧氧化去除废水中苯酚和臭氧利用率的影响均很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出臭氧氧化处理实验室苯酚废水的最佳pH值为10.3。最佳气体流量为1.6L/M1n.为臭氧处理实验室废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璐  舒晓春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1):211-212,270
哈威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手机显示屏强化玻璃的企业,主要生产废水为油墨废水、研磨废水、清洗废水,其中油墨废水COD浓度高达8 000~12 000 mg/L,废水呈碱性且可生化性差;污水处理采用酸析+臭氧+MBR工艺,其中酸析法主要对油墨废水进行预处理,臭氧氧化提高综合废水的B/C比,最后进入膜生化装置MBR处理,出水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蒽的不完全臭氧氧化及中间产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迪  王建龙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586-1589
对蒽进行了臭氧不完全氧化实验研究,利用HPLC、UV、TOC监测了臭氧氧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蒽被臭氧降解时有中间产物生成,臭氧可以与中间产物继续作用,但是难以使之矿化.另外,氧化体系中水溶性有机物的TOC变化及其对活性污泥OUR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改善了蒽的可生化降解性.因此,臭氧氧化与生物降解组合技术,有望成为处理废水中蒽的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生化法代替部分臭氧氧化的可能,对菲进行了臭氧不完全氧化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观察了氧化过程和中间产物的变化,并且测定了中间产物水溶液的总有机碳浓度(TOC)和中间产物对活性污泥氧吸收速率(OUR)的影响.结果表明,菲被臭氧氧化的同时,有中间产物生成;臭氧可以与中间产物反应,但是难以使之矿化;臭氧氧化改善了菲的可生化性臭氧氧化结合生物降解,有望成为兼顾经济性与效率的处理废水中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单威  王燕  郑凯凯  李激 《环境工程》2020,38(7):32-37,24
废水中含有浓度高、成分复杂的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是目前许多进水中工业废水占比较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新一轮提标改造中遇到的难题。以太湖流域4座进水含高比例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水解酸化及多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对于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且添加填料能够起到促进效果;混凝沉淀、膜过滤两种深度处理技术对于可溶解性难降解COD的去除率仅为30%~35%;臭氧氧化技术对于部分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的矿化能力较差,因此其受进水中有机物种类的影响较大;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具有普遍性,去除效果较好,在空床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10 min的情况下,活性炭吸附废水中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后,发现出水COD稳定低于20 mg/L,但该工艺运行成本较高,且需考虑活性炭的再生及处置问题。因此COD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应基于进水水质情况,在小试及中试规模试验可行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并综合考虑建设、运行、占地、高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提标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2.
催化臭氧化法处理汽车厂综合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臭氧化反应基本原理 ,选用Fe2 + 、Cu2 + 、H2 O2 、Fe2 + +H2 O2 等作催化剂 ,对臭氧在不同催化剂催化作用下降解汽车厂综合废水中有机物和氰化物的速率、最终去除率和臭氧利用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O3+H2 O2 +Fe2 + 工艺可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氰化物 ,最终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浓度富里酸在臭氧体系中的降解特性,采用了高效且反应条件温和的臭氧法处理高浓度富里酸模拟废水,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臭氧降解高浓度富里酸的特性与原理.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8.0、臭氧投加量(以ρ计)为65.00 mg/L的条件下,反应30 min后色度、富里酸、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2.16%、43.28%、26.73%;臭氧利用率从反应2 min时的72.52%降至30 min时的18.15%,B/C[ρ(BOD5)/ρ(CODCr)]由进水的0.27升至0.61,ρ(HCO3-)由初始的42.2 mg/L增至502.6 mg/L,说明小分子有机物的不断生成和矿化使得模拟废水可生化性大幅提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臭氧能使富里酸模拟废水中易降解物质成分增多、富里酸的结构趋于简单.三维荧光光谱表明,臭氧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富里酸类物质,并较快速地使小分子色氨酸被氧化,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富里酸的腐殖化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DNBP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6二硝基邻仲丁基苯酚(DNBP)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采用化学与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结合生产实际,分流治理,使DNBP得以充分的回收。纳米TiO2负载活性炭、臭氧催化氧化,降低COD、增加废水的可生化性。针对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培养特效菌群生化处理,出水稳定,达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微电解预处理提高酒精废水可生化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酒精废水COD浓度为 650 0mg/L ,B/C比 0 .33 ,可生化性较低。为了改善该废水的可生化性 ,提高后续好氧处理效果 ,将酒精废水消化液进行铁屑—活性炭微电解预处理。结果表明 ,该废水COD去除率达 50 %左右 ,其B/C比提高为 0 .55左右 ,提升幅度高达 67% ,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了臭氧氧化对城市二级处理水中有机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条件下臭氧氧化可提高水的可生化性,不同接触时间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不同;臭氧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均属于一级反应,并得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利用上述结果,选择适当的控制条件,为臭氧预氧化与不同型式膜组合实现城市污水的高效低耗的再生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印染工业园生化尾水中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氮难题,采用O3-SBBR(臭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联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开展了影响因素实验、降解动力学和淬灭实验,测定了自由基种类、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脱氮功能基因.结果表明,适宜的臭氧氧化条件:pH为8.0~8.5、ρ(O3)为35.0 mg·L-1左右、 O3投加量(以O3/H2O计,下同)约为100.0 mg·L-1和反应时间为90.0~120.0 min.臭氧氧化生化尾水的有机氮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最大速率常数k值为0.010 35 min-1[实验条件:pH为8.0、 O3投加量为150.0 mg·L-1和ρ(O3)为35.0 mg·L-1].臭氧氧化显著提高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脱氮性能,脱氮效率从19.8%(SBBR)提高到32.9%(O3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中废旧催化剂处理困难的问题,对用于某石化废水生化出水处理长达5年的废旧臭氧催化剂进行了焙烧再生研究.通过焙烧能够有效燃烧去除催化剂表面及孔隙中的有机物质,增大催化剂孔径和孔隙率,从而恢复废旧催化剂的部分活性.单因素试验对催化剂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优化结果表明:(1)随着焙烧温度从200℃提高到500℃,再生催化剂用于臭氧催化对石化废水生化出水TOC(总有机碳)的去除效果逐渐提升,500℃时TOC去除率可达44.30%,进一步提高焙烧温度去除效果提升不明显.(2)焙烧时间为2、3、4和5 h时,再生催化剂处理石化废水效能随焙烧时间增加先升高再降低,4 h时TOC去除效果最好.(3)在相同运行条件下,优化焙烧条件(500℃、4 h)下得到的再生催化剂对石化废水生化出水的TOC去除率可达新催化剂的77.46%,相较于新催化剂,再生催化剂的颗粒尺寸和平均孔径减小,而比表面积有所增大.(4)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索了废水中有机物和三维荧光测试结果的相关性,认为荧光区域积分体积可以间接反映石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也可间接反映臭氧再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显示,直接焙烧可以作...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ultraviolet (UV) and vacuum ultraviolet (VUV) photolysi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of coking wastewater. First, 6-fold diluted raw coking wastewater was irradiated by UV and VUV. It was found that 15.9%-35.4%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was removed after 24 hr irradiation. The irradiated effluent could be degraded by the acclimated activated sludge. Even though the VUV photolysis removed mor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han UV, the UV-irradiated effluent demonstrated better biodegradability. After 4 hr UV irradiation, the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5/COD ratio of irradiated coking wastewater increased from 0.163 to 0.224, and its toxicity decrease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Second, the biologically treated coking wastewater was irradiated by UV and VUV. Both of them were able to remove 37%-47% TOC within 8 hr irradiation. Compared to UV, VUV photolysi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bio-treated effluent. VUV also reduced 7% more ammonia nitrogen (NH4+-N), 17% more nitrite nitrogen (NO2--N), and 18% more total nitrogen (TN) than UV, producing 35% less nitrite nitrogen (NO3--N) as a result. In conclusion, UV irradiation was better in improving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coking wastewater, while VUV was more effective at photolyzing the residual organic compounds and inorganic N-species in the bio-treated efflu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