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消防安全20条1.父母师长要教育儿童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任何单位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2.切莫乱扔烟头和火种。3.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可燃材料。4.消防栓关系公共安全,切勿损坏、圈占或埋压。5.爱护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6.切...  相似文献   

2.
《安全》1996,(3)
兄弟刊物文摘公安部最近编制了《消防安全20条}),其中包括:父母师长要教育儿童养成不玩火的好习惯;任何单位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灭火灾;进入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消防标志、记住疏散方向;任何人发现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都可以向公安消防部门或值勤公安人员举报...  相似文献   

3.
<正>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在陌生的环境里,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自身安全要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需要时能尽快逃离现场。(2)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可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总结了国外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结合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以及应急疏散标准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方面,应加强在应急疏散人员行为特性汇总分析、应急疏散模型和应急疏散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国家应加大应急疏散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并积极鼓励科研机构扩大与境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另外,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标准方面,主要应加强应急疏散管理和应急疏散产品标准的研究,为公共场所的应急疏散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郑金鹏  倪慧荟  李季梅  张斌 《安全》2012,33(5):20-23
本文通过对公共场所事故特点及安全疏散中难点问题的探讨,指出了公共场所应急疏散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RFID技术自身的特点,分析了RFID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中的应用优势,此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的效率,降低事故危害和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分区疏散转化为分配问题(Allocation Problem),并采用启发式的A*优化算法,对人员位置固定的公共场所分区疏散进行研究。进一步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模拟仿真系统,在充分考虑公共场所中每个人员的状态、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疏散分区的效果进行模拟;通过与未分区的模拟结果相比较,可以认为,分区疏散有助于人员快速疏散,大大缩短整体避难时间,而且基于移动路径搜索的分区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春节长假将至,人们出行和各类庆祝活动增多,许多场所容易出现人群密集的状况,这些都势必增加火灾发生的诱因,因此要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勿在候车室和列车、客车车厢等场所吸烟,勿乱扔烟头和火种;切勿携带易爆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宾馆、饭店等公众聚集场所要加强单位内部的消防检查和防火巡查,始终保持安全出口、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设计开放型公共场所的应急疏散标识,根据最短疏散时间、出口匹配原则建立两步优化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及数学优化模型,对开放型公共场所的疏散方案进行优化,合理分配各出口的疏散人数,对区域进行划分并设置相应的疏散标识。以某广场为例,运用上述方法进行疏散标识的优化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优化结果表明,各出口的疏散人数分别调整至为282、143、152和424人后,疏散时间较初始状态降低了45.3%。该优化设计方法不仅可为开放型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标识的设置提供支持,还可为其他场所制定疏散方案、设置疏散指引标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地铁内发生爆炸怎么办(1)迅速按下列车报警按钮,使司机在监视器上获取报警信号;(2)依靠车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3)列车在运行期间,不要有拉门、砸窗、跳车等危险行为;(4)在隧道内疏散时,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紧张有序地通过车头或车尾疏散门进入隧道,向邻近车站撤离;(5)寻找简易防护物,如衣服、纸巾等捂鼻,采用低姿势撤离,视线不清时手摸墙壁撤离;(6)受到火灾威胁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摸,要注意朝明亮处迎着新鲜空气跑;  相似文献   

10.
考虑疏散安全的公共场所人员容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利用已建立的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模型,首先针对案例超市Ⅰ,在考虑疏散安全的前提下,研究了公共场所中被疏散人员的个体差异、障碍物的数量和布局差异以及疏散出口的宽度等因素对人员容量的影响,得出了不能简单地通过计算建筑面积或营业面积与给定的人员密度的乘积来设置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结论。进一步针对案例超市Ⅱ,在假设其被疏散人员构成与案例超市Ⅰ一致的条件下,通过模拟对比两个案例超市的人员容量,验证了应用均一化的人员密度来控制不同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规定不具有普适性,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确定必须要根据具体场所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公共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一定不要慌乱,保持头脑冷静。主要脱险途径有:1、拨打“119”电话报警,告知准确的火灾地点和火情,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如果声音实在不易被人听见,也可用手电筒发光、挥动鲜艳的衣物或向楼下扔东西等方法,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2、冷静地判明建筑物内安装的疏散指示标志的指向,与被困的其他人员有序向安全地带撤离,千万不要搞错方向,更不能前推后拥,造成恶性踩踏事故。3、切断电源,以防电线着火助长火势蔓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4、在保障自身安全条件下,利用附近现有条件灭火,疏散物品,切勿贪恋财物。5、逃离火灾现…  相似文献   

12.
大型体育馆不仅是体育比赛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进行大规模政治集会和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人员高度密集,火灾危险性大,安全疏散困难,针对其建筑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合理地进行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特点及火灾危险性 一、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大型体育馆观众厅容纳人数一般为10000~30000人,如此庞大的人群,要在短时间内安  相似文献   

13.
赵翠  袁树杰  丁蕴蕾 《安全》2013,34(3):14-17
本文以自行编制的问卷对湖南某高校图书馆火灾进行事故后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消防演习训练、消防器材的了解程度、对火灾隐患的认识程度及火灾下人的心理特征4个因素为影响疏散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如何协调4者之间的关系来提高疏散效率,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以现有的单源最快流控制算法为基础,考虑人员在大型公共场所中的实际分布状况,遵循最大限度利用各出口的原则,提出针对多源疏散的全局最优化算法。根据此算法可以得出各疏散源点经过各出口的疏散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的行走路径、从源点出发和完成疏散的时刻。将算法应用于某百货公司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多源疏散的情况下,各源点依次按照单源最快流控制算法进行独立疏散,能够保证每个源点的最优疏散,但整体的疏散效率并非最优;而应用全局最优化算法进行疏散,可以充分利用疏散过程中不同出口的疏散时间差,取得减少整体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孔媛  王瑜  马英楠  王亚飞  杜博 《安全》2015,(7):10-12
对景区公共场所这种复杂的人员疏散而言,必须分析人员分布时间特征,才能有效疏散。本文以调研数据为基础,结合客流监控数据的验证,研究城市典型风景区节假日人员分布时间特征,为设计合理人员疏散模型以及人员疏散的预测预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连载十一)在公共场所有哪些"保护神"?公共场所一般都有完善的防火、灭火设施和紧急出口:(1)在公共场所部位,均有红底黄字的"报警开关"标志,箭头指向位置即按钮位置,下推为报警电话;(2)走廊配有干粉灭火器箱,上面贴有红色"灭火器"标志;(3)楼层内设有事故照明灯,可见清晰的"紧急出口"标志;(4)在走廊或者楼梯有消防栓,附近配有消防带。切记: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灭火设施和紧急出口及楼梯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多次发生的公共场所人群踩踏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火车站候车室作为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当发生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事件时,如何安全疏散其内人员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关于人员疏散的模拟软件越来越成熟。模拟软件主要分为离散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连续性模型(agent-based模型)两  相似文献   

18.
“一到公共场所,首先要留意安全出口位置,方便及时逃生;在家里要注意排查消防隐患,如楼梯疏散通道不能有杂物,家里用电不能多接插板不乱拉电线,要做到‘三查三清四关’……”2月22日是中小学的开学日,天河区昌乐小学近千名师生正在认真聆听“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医院这类特殊公共场所的人员疏散,提出了一种对特殊公共场所人员疏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分析医院人群组成复杂、速度差异大等的特点,然后通过调研采集医院人群类别及速度等真实数据,重新标定经验模型中的运动参数,进而通过模拟对某医院住院楼的骨科楼层和儿科楼层分别从速度和人员对出口熟悉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速度差异过大会产生间歇性人流,熟悉度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会因人的跟随行为而削弱,但对疏散过程中滞后的人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的过程中,应急疏散人员往往需要更多地依靠自身经验,而非传统的完全理性决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引导者的多主体系统人员应急疏散交互模型,对模型中的Agent进行分类,建立单独Agent、结伴Agent和引导者Agent三类群体Agent,对疏散人员在引导者的指挥和控制作用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应急管理中设置引导者,可以在疏散初始阶段引领疏散人员快速明确疏散目标,减少迂回现象;疏散过程中合理疏导人群利用疏散出口,避免某一出口过度拥堵;引导者在疏散过程中进行密度控制,可以使整个疏散过程更合理有序,整体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