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以滇池湖体20条河道及8处饮用水源的水样为研究对象,测定水体中的总磷、可溶性总磷、正磷酸盐、颗粒态磷和悬浮物的含量,并对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与悬浮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及流域环境水体中悬浮物对磷存在很大影响,清洁水体中磷含量很低,主要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分布在水环境中;滇池湖水中磷主要存在形式为颗粒态磷,总磷、颗粒态磷、下降率与悬浮物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河道水体中颗粒态磷、下降率与悬浮物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总磷与悬浮物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湖泊水体悬浮物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在悬浮物和水相中的分配是水体重金属形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追踪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以及重金属生态与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水中砷元素以其极强的毒性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已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痕量悬浮物中砷测定的前处理过程及室内分析的方法与质量控制的叙述不够详尽,有必要对此做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悬浮物较少的水域,选用7个滇池水样,采用不同滤膜、不同预处理方法、不同消解用酸及消解时间,测定并比较砷空白值,试图通过改变实验条件降低空白值,探索前处理的最佳条件及步骤.结果表明,对于悬浮物较少的湖泊水域,采用预称重的醋酸纤维膜过滤水样、载有颗粒物的滤膜冷冻干燥、HNO3-HCl O4加热共消解36 h,消解上清液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空白值低于悬浮物一个数量级以上,膜空白砷相对标准偏差为2.80%~11.38%,膜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3%~103%;与滇池5个实际样品验证误差范围0.27%~6.92%.此方法可以可靠地获得悬浮物中的砷含量,在砷含量较低的水体悬浮物测定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滇池水体中总悬浮物含量的遥感定量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滇池 1999年 4月 14日陆地卫星 TM数据与准同步全湖面监测资料 ,对滇池全湖水体总悬浮物含量与不同波段遥感值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度分析 ,并据此建立了 TM图像遥感总悬浮物水质模型 ,该模型被成功地应用于滇池水体总悬浮物的遥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城市水体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因此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进行水质监测时,主要就是对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测定,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过往工作经验,对水质监测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升水质监测效果,实现水源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5.
姚丹萍  占晶  梅翔 《环境科技》2006,19(Z1):1-3
南京玄武湖水体属富营养化水体,为此,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对玄武湖原水进行生物处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生物处理后,出水的氨氮、CODMn可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标准.在环境温度条件下,供氧充足时,调节HRT为60 min进行原水自然挂膜,运行13 d挂膜成功.在生物膜成熟后,调节HRT改变工况运行,在HRT为25 min时,运行效果最佳,氨氮和CODMn去除率的平均值分别达94.9%和26.0%.因此,在作为饮用水源情况下,应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玄武湖原水是改善其水质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1 前言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区的南部,滇池流域的下游,是流域内的最大蓄水体。它对昆明人民的生活影响极大。在许多方面滇池对昆明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具有的重要功能有:提供生活用水水源;作为农业灌溉的蓄水调节水库;作为运动和娱乐场所;养殖渔业和其它水生生物;提供工业用水水源。这些功能都离不开滇池水资源,这也足以说明开发和保护滇池水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滇池水体总悬浮物散射系数参数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悬浮物的散射系数是水体非常重要的固有光学量之一,散射系数的参数化研究,对于水体生物光学模型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9年9月对滇池水体25个样点进行野外采样,对滇池水体水质参数、悬浮物的吸收、散射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乘幂模型对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分析了模型精度与色素颗粒物吸收之间的关系,进而改进乘幂模型.结果表明,在色素颗粒物吸收较强的波段,普通乘幂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8,模型改进后相对误差缩小为0.02;在色素颗粒物吸收较弱的波段,会出现模型的过修正,这主要取决于色素颗粒物的吸收,因此,没有必要对乘幂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X52200601388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氨氮的吸附特性/史红星(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5,26(5).-72~76环图X-5利用蒙脱土、高岭土和太湖沉积物矿质组分3种材料,模拟研究了水体悬浮矿质颗粒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30min内3种材料对氨氮的吸附基本可达到平衡;等温平衡吸附均符合Henry吸附模式,在无机矿质颗粒悬浮物浓度1000mg/L,初始氨氮浓度1.0mg/L,pH=7.00实验条件下,吸附分配系数分别依次为548.30,287.36,191.27L/kg。相同实验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滇池水位逐年下降,在过去的200年里,水面面积由约500平方公里缩小至约300平方公里.滇池污染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环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各种生活及工业污水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流域农业快速发展,磷、氮等化肥在农业中大量使用,滇池水质持续恶化.滇池曾是昆明市的饮用水源,但由于地处昆明市下游,逐渐成为城市生活污水、沿湖地区工业废水和地表径流的最终纳污水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滇池湿地中的11种水生植物对滇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氨氮的净化能力,兼顾考虑它们对滇池蓝藻中的主要种类: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的克藻作用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探讨改善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合适植物种类搭配。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9年滇池外海水体透明度及其它理化因子的季节监测结果,分析了水体透明度变化特征,对影响水体透明度的若干参数开展了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滇池水体透明度变化范围为20.00~53.00 cm,平均值为37.27 cm,旱季(冬季和春季)水体透明度显著高于雨季。全年影响外海水体透明度的最主要因子是总磷和悬浮物,旱季影响外海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因子是总磷,雨季则是总氮。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中藻毒污染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4-1997年部分地区饮用水中藻毒素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水体中藻毒的来源,毒理及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水体藻毒素的控制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发现目前控制饮用水中藻毒素污染必须将水源与控制治理与净水工艺处理结合起来,优化水处理工艺和强化水源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滇池北部示范区水体中总氮、氨氮和硝氮及沉积物中总氮和离子交换态氮的分析,阐述了研究区水体和沉积物中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得出近河口处受盘龙江汇入滇池北部的外源输入营养盐的影响更大,而相对远离河口的区域则受湖泊沉积物内源和湖体流场导致的水体中营养盐的空间交换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保乡水培蔬菜示范区的进出口水体中营养物质氮、磷、COD、氨氮等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水培蔬菜净化滇池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效果、水环境的改善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5.
滇池沉积物氮内源负荷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氮浓度垂向分布特征,根据Fick扩散定律定量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扩散通量,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性总氮(DTN)主要以氨态氮(NH4+-N)形式存在,占其总量的72.30%,其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占其总量的24.59%,其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硝态氮(NO3--N)所占比例较低,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滇池沉积物-水界面NH4+-N扩散通量分布范围为12.73~59.74mg/(m2·d)[均值30.18mg/(m2·d)],全湖年均氨氮释放量为3305.04t,其中草海、外海北部、东北部及南部湖区扩散通量较大,达35mg/(m2·d),全湖呈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湖年均DON释放量为1147.55t,其全湖分布特征与氨氮一致;NO3--N扩散通量分布范围为-2.70~0.27mg/(m2·d)[均值-0.50mg/(m2·d)],总体表现为由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与我国其他湖泊相比,滇池具有较大沉积物氮内负荷,其沉积物-水界面NH4+-N扩散通量较高,对湖泊水体氨氮浓度贡献较大,且其与沉积物总氮、有机质、可交换态氮和可交换态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滇池沉积物NH4+-N释放主要受其可交换态氮,特别是可交换态中氨氮含量影响;同时,滇池沉积物DON潜在释放风险也较大,且与沉积物C/N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滇池的叶绿素a含量与气象条件、水质因子的关系,利用滇池地区气候资料检测数据和滇池草海水质理化指标监测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透明度、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等水质因子及光照、温度、风速、降水等气象条件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水质因子中总磷与滇池草海叶绿素a含量正相关,而总氮、透明度分别与叶绿素a负相关;(2)气象条件中总辐射、降水量对滇池草海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滇池草海中总氮已经超过常规研究中对叶绿素a限制的上限,已经完全不再限制叶绿素a的生长。因此滇池草海水体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因此现阶段滇池富营养化的控制以控制总磷水平为主,同时提高水体透明度,短期控制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降雨等气象控制予以辅助。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根据滇池全湖水体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分析结果,阐述了滇池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探讨了滇池蓝藻水华与氮磷响应机制。滇池北部湖区水体中氮磷及叶绿素a含量相对较高,且全湖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特征基本呈现出夏季高于冬季的特征趋势,其中磷可能是滇池水体浮游植物正常代谢的限制性营养盐。  相似文献   

18.
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胡俊  刘永定  刘剑彤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391-1396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 -N),浓度高出硝酸盐氮(NO3^- -N)浓度约2个数量级,间隙水中氮向上覆水的扩散主要以氨氮为主.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进一步研究间隙水中氮、磷的关系则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磷和总氮未见明显相关性,但间隙水中总磷、有机磷均与硝酸盐态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美丽 《福建环境》2003,20(6):11-12
对饮用水源氨氮超标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农村地下水源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问题。采用物元可拓法对广东省粤东地区典型农村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开展了水质评价研究,并提出了地下水水质保护策略。结果表明:该饮用水源污染较为严重,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和菌落的含量较高,其中,锰的超标最为严重。"三氮"中氨氮的污染最严重。经分析,锰超标主要由于地区地质条件背景值超标导致的,而氨氮污染主要由当地农业活动引起。最后,研究提出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及科学使用化肥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