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介绍了IC反应器的特性和研究进展。IC反应器是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它特有的内循环结构这一技术优势使其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占地省等优点。分析了IC反应器的缺陷,并展望了IC反应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3.
IC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运行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自制IC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研究其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重点考察了进水量、外回流量和pH等运行参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DCr去除量与内循环水量和产气量的关系,最后说明了进水中硫酸盐和钙离子对IC反应器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当进水量为2.0 L/h(HRT为5.5 h),外回流量为0 L/h,pH为7.0时,ρ(CODCr)可从2 000~2 500 mg/L降至340~425 mg/L,CODCr去除率在83%左右. 每去除1 kg CODCr可产生0.318~0.452 m3气体,当CODCr容积负荷在1.1 kg/(m3·d)时,内循环水量等于进水量. 硫酸盐和钙离子均对IC有一定的影响,在运行中应给予一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IC厌氧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高效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对其实际应用领域及现状、反应器的启动和污泥颗粒化的研究做了阐述,提出IC反应器现存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6.
采用自制的IC反应器处理造纸废水,深入研究IC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影响条件,分析进水水质、水量、颗粒污泥、温度和pH等对IC反应器的影响因素,工程运行结果表明:从试验启动开始到容积负荷达到18.2kg COD/(m3·d)时,运行周期为89d,且COD的去除率达到82%左右,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处理化工合成制药废水时,颗粒污泥的驯化培养启动过程.IC反应器控制在中温条件运行,接种颗粒污泥取自处理味精废水的厌氧上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驯化开始采用葡萄糖基质与制药废水混合废水,然后很快转化为全部是生物难降解的合成制药废水.结果表明,采用高负荷、高进水浓度的启动控制条件,经历23d的启动运行,IC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5 kgCOD/(m3·d), COD去除率达到70%~80%.在容积负荷达到7.4kgCOD/(m3·d)时,COD的去除率仍可稳定在70%左右.IC反应器中的成熟颗粒污泥形状规则、密实、粒径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颗粒污泥中古细菌产甲烷鬓毛菌(Methanosaetaceae)占优势. IC反应器处理难降解废水在高负荷、高进水浓度条件下可实现快速培养驯化和启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方法和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性质.结果表明,由于反应器成功滞留了大量活性高、沉降性能好的颗粒污泥,反应器初次启动可在20d内完成,二次启动15d内完成,反应器负荷可达12~15kg·(m3·d)-1,COD去除率85%以上;IC反应器启动结束后,其颗粒污泥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平均粒径由0.88mm增大到1.25mm,平均沉降速度由接种污泥的35.4m·h-1增加到105.17m·h-1,最大比产甲烷活性382.98 ml·(g·d)-1]几乎为初期的4倍,产甲烷优势菌由Methanothrix转变为产甲烷球菌和短杆菌. 相似文献
9.
10.
11.
研究了内循环厌氧膨胀床反应器(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expanded bed reactor, ICAEB reactor)的颗粒污泥特性.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在平均COD容积负荷28.2kg/(m3·d)下稳定运行时,平均COD去除率为89.0%,内循环比约12.5.反应器中培养出普通颗粒污泥和悬浮颗粒污泥.位于反应器第2反应区液面的悬浮颗粒污泥层具有动态稳定性,相对稳定的运行条件可降低其对反应器的不利影响,必要时也可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清除. 相似文献
12.
对有机质浓度高,成分单一,蛋白质、总氮浓度较高,易酸化,且已酸化程度较高的大豆蛋白废水,确定以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池为主的处理工艺,在原废水ρ(COD)为11809~15040mg/L时,总出水浓度192~350mg/L,去除率达到96.2%~97.5%。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池具有高度小、结构简单、污染物去除率高的特征,COD运行负荷达6.0~7.5kg/(m3.d),COD去除率达88%~93%。当COD运行负荷5.0~7.0kg/(m3.d)时,该池内循环管道形成了连续的较强内回流。 相似文献
13.
EGSB反应器处理链霉素有机废水工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在厌氧中温发酵 (35± l℃ )条件下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反应器日处理 2 0 0 t链霉素有机废水的工业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控制低浓度进料 ,COD在 2 0 0 0~ 70 0 0 mg/L、COD/SO2 - 4=7~ 1 0的条件下 ,有效地降低了毒性物质的抑制作用 ,使反应器成功启动并培养出颗粒污泥 ;当进料 COD在 70 0 0~ 1 30 0 0 mg/L,HRT为 3~ 5h,p H值为 6.8~ 7.2时 ,COD去除率可达75% ,反应器容积负荷最高可达 1 5.8kg COD/(m3.d) ,而 SO2 - 4去除率可有效地控制在 60 %~ 70 % ,实现了 EGSB反应器对链霉素废水中有机物和硫酸盐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以4格室单侧进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为对照,研究了分区进水对ABR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HRT=4 h时,单侧进水ABR对溶解性COD去除率为30%,而分区进水ABR对COD的去除率平均为35%,最高可达45%,COD去除率平均提高5%以上.分区进水ABR各室内生物种群主要以兼性水解酸化菌为主,同时亦存在产甲烷菌.分区进水避免了反应器第1格室内有机负荷过高,挥发性脂肪酸(VFA)过度积累的弊端,改善了反应器后部格室有机基质不足的现象,增强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了对污染物去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型高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C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它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能耗低,占地省等优点.本文对IC反应器的结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应用实例指出IC反应器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它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时的COD容积负荷约为35~50 kg/m3·d,处理啤酒加工废水时的COD负荷达到了15~30 kg/m3·d,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本文还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