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敌敌畏在颗粒物(呼和浩特土壤和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颗粒物性质如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在2种颗粒物上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可用Freundlich等温式描述,吸附常数Kd为5. 822 0和11. 738 8;颗粒物性质与吸附常数的相关分析发现:支配敌敌畏在颗粒物上吸附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含量、pH值和离子强度,随着pH值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敌敌畏在2种颗粒物上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金沙江颗粒物对Cu、Zn、Cd、Co和Ni离子的吸附作用。实验表明:江水pH值是控制金属离子向固相迁移的主要因素,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将使水中金属离子在较低pH值下向固相迁移,有利于江水自净。总吸附量随pH增高而增大。各元素均有一临界pH值,超过该值,离子的水解、沉淀则起主要作用。颗粒物粒度和浓度、几种金属离子共存对吸附均有响影。 颗粒物对钴离子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初步认为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3.
酚类化合物在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实验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李铁  叶常明 《环境化学》1997,16(3):227-232
本文对四种不同酚类化合物的水体颗粒物上吸附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形式的吸附等温吸附等温线的比较,选择出最符合酚类化合物的Freundlich等温线,同时还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吸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阿特拉津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陶庆会  汤鸿霄 《环境化学》2004,23(2):145-151
本文研究了阿特拉津在几种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物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物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程度由沉积物本身的总有机碳、粘土矿物、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表面积以及铁锰氧化物等理化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机碳不是影响阿特拉津吸附的唯一重要因素.连续吸附实验结果指出,化合物的起始浓度愈大,吸附时间愈长,阿特拉津的最大吸附容量也愈大,且在解吸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即不可逆吸附).沉积物浓度与其吸附量呈负相关;溶液的pH值增大,沉积物对阿特拉津吸附能力减弱;离子强度愈大,沉积物对阿特拉津吸附能力愈强.  相似文献   

5.
曹罡  莫汉宏等 《环境化学》2001,20(4):362-366
介绍除草剂2,4-D在4种不同有机碳含量,不同pH值的土壤中吸附数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土壤对2,4-D原吸附等温线均符合非线形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其有机碳吸附常数的平均值为239.6,2,4-D的吸附常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土壤的pH值对2,4-D原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河水体喾物对敌百虫和甲拌磷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芝  刘永明 《环境化学》2001,20(3):244-248
对敌百虫和甲拦磷在黄河水体喾物中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百虫的吸附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规律;敌百虫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甲拌磷的吸附可用Freundich等温式较好地描述,pH值降低或离子强度增加使敌百虫和甲拦磷在沉积物中的吸附程度明显减小,敌百虫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而甲拦磷则表现为表面吸附和在有机磷中的分配作用两种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土壤对Pb、Cu、Cd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10种代表性农业土壤对重金属Pb、Cu和Cd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土壤对重金属有较强吸附能力,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行为有很大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的最重要因素,土壤重金属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或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如乌栅土、青紫泥田、黄斑田),其对重金属吸附能力高于pH值和有机质或粘粒含量较低的土壤(如黄筋泥、粉泥田)。重金属解吸量随重金属吸附量和土壤重金属饱和度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从强至弱依次为Pb、Cu、Cd;当3种重金属共存时,重金属之间竞争能力强弱顺序与吸附能力顺序相同。重金属之间竞争作用随土壤酸度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农林废弃物基生物炭对重金属铅和镉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沙柳、水稻和玉米秸秆3种农林废弃物为原材料,于5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并通过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仪、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了溶液初始pH、干扰离子强度和初始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3种生物炭吸附Pb~(2+)和Cd~(2+)作用的影响,讨论了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吸附等温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制备出的3种生物炭的碱性和灰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沙柳秸秆生物炭(SWB)、玉米秸秆生物炭(CB)和水稻秸秆生物炭(SB),FTIR检测结果显示3种生物炭表面均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当溶液pH为3~6时,3种生物炭对Pb~(2+)和Cd~(2+)吸附量随pH值的增加而升高,对Pb~(2+)的吸附效果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强而降低,而SWB对Cd~(2+)的吸附效果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3种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均大于0.99,表明生物炭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机制决定;SWB、SB和CB对Cd~(2+)的吸附过程既符合Langmuir模型,又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生物炭对Pb~(2+)的吸附过程更适合Langmuir等温模型,表明生物炭对Pb~(2+)的吸附近似单分子层吸附,而对Cd~(2+)的吸附存在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批试验方法研究了凹凸棒石和海泡石对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并通过考察一定离子强度下,不同初始浓度、固液比、吸附时间和pH值对吸附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1 mol·L~(-1)NaNO_3离子强度下,高品位海泡石、凹凸棒石和低品位凹凸棒石对溶液中Cd~(2+)的吸附量与初始浓度呈正比,与固液比呈反比;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结果,在给定离子强度25℃条件下黏土矿物Cd~(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品位凹凸棒石(33.67 mg·g~(-1))、高品位海泡石(25.55 mg·g~(-1))、低品位凹凸棒石(11.52 mg·g~(-1))和低品位海泡石(5.24mg·g~(-1));Cd~(2+)在海泡石、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受pH值的影响较大,在pH值为2~4时吸附效果最好;凹凸棒石对Cd~(2+)的吸附较为稳定,在3 h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离子强度为0.01 mol·L~(-1)NaNO_3、Cd~(2+)初始浓度为625 mg·L~(-1)、黏土矿物添加量为15 g·L~(-1)和pH值为2~4时,去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品位海泡石、高品位凹凸棒石、低品位凹凸棒石和低品位海泡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含水层介质对氯酚类污染物的吸附规律,以吉林市含水层介质--砂土为实验材料,采用批量吸附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2,4-二氯酚、2,4,6-三氯酚及五氯酚单独存在和共存条件下在砂土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对pH、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砂土对三种氯酚的吸附-解吸符合Freundlieh等温模型,吸附常数Kd分别为5.659、2.507和2.104,解吸常数分别为22.642、8.222和4.488;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吸附速率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分别为0.4851 kg·mg-1·h-1、0.0299 kg·mg-1·h-1和0.1225 kg·mg-1·h-1.氯酚在砂土上的吸附机理以疏水分配和配位体交换为主.在实验范围值内,吸附量随pH增加而减小,增加离子强度可以明显加强氯酚在砂土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1.
研究蒙脱土、高岭土和针铁矿在不同pH值与离子强度的条件下对Sb(Ⅲ)的吸附及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随pH值的升高,Sb(Ⅲ)的吸附减弱,离子强度对Sb(Ⅲ)在三种矿物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弱,而矿物表面吸附的Sb(Ⅲ)不易解吸.三种矿物对Sb(Ⅲ)的吸附能力差别较大,蒙脱土的吸附量远大于针铁矿和高岭土,针铁矿的吸附量稍高于高岭土.  相似文献   

12.
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利中  杨坤 《环境化学》2001,20(5):449-454
研究了沉积物吸附对硝基苯酚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由其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结构决定,体系的pH值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有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体系的pH值控制着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溶出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分配作用在沉积物吸附对硝基酚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质对镉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研究了Cd^2+在红壤、黄泥土、乌栅土及去除有机质后的三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去除显著降低了三种土壤体系Cd^2+吸附-解吸平衡液的pH值,ApH范围为0.51到3.05.三种土壤中Cd^2+的吸附量大小为:乌栅土〉黄泥土〉〉红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顺序一致;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Cd^2+的吸附量均明显下降,尤其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黄泥土和乌栅土;三种土壤有机质对Cd^2+吸附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红壤43.75%、黄泥土544.77%、乌栅土993.76%.Cd^2+在所有土壤中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吸附亲和力的变化与吸附量大小的变化一致,n值在0.350到0.975之间变化.三种土壤中Cd^2+解吸量依次减少,红壤中Cd^2+解吸率均在50%以上,而黄泥土和乌栅土中解吸率最高为42%和19%;去除有机质后解吸率均在50%以上,且解吸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对铜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浙江安吉6种林分类型(茶园、毛竹林、湿地松林、灌木林、落叶栎林、常绿苦槠-青冈混交林)、4个层次(0—10、10—20、20—40、40—60 cm)土壤对Cu2 的吸附量,并探求土壤有机质含量、CEC、pH值及颗粒组成与Cu2 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栎林对Cu2 的吸附量最大,灌木林次之,茶林与常绿苦槠-青冈混交林居中,毛竹林与湿地松林吸附量最小;不同层次土壤对Cu2 的吸附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是影响供试土壤Cu2 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与土壤Cu2 吸附量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溶液化学特性(包括pH值,离子强度和给溶液浓度)对谷氨酸 在疏水性聚砜膜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酸菌在聚砜膜上的吸附符合静电作用机理;菌体在等电点时发生絮凝,是影响吸附量的重要原因;pH值愈高,谷氨酸菌的吸附量愈小;离子强度降低相同电荷物质之间的静电排斥,增加吸附,同时也降低相反物质电荷之间的静电吸附,从而降低吸附;谷氨酸菌浓度愈大,平衡吸附量也愈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述了上壤对农药吸附与解吸的试验方法,并以呋喃丹、甲基对硫磷、γ—666三种农药,以及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广东红壤等三种类型的土壤进行了农药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农药吸附与解吸的主要土壤因素为有机质的含量;以呋喃丹为例,其吸附常数k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式为y=0.0205+0.4426x(r=0.9349,p<0.05),利用该方程式可预测呋喃丹在其它土壤中的吸附状况。农药在水体中的溶解度对吸附作用影响很大,其影响程度大于土壤性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全氟辛酸在腐殖酸上的吸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作为目标污染物,讨论了腐殖酸(Humic Acid, HA)吸附PFOA的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实验进行24 h后,PFOA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达到完全平衡,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拉格朗日二级动力学较好拟合(R~20.99),颗粒扩散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PFOA在腐殖酸上的吸附分为3个过程,其中颗粒内部扩散是主导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等温线用Liner、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Liner和Freundlich模型吸附效果较好,说明疏水分配作用主导了PFOA在HA上的吸附;pH值和离子强度对吸附有明显的影响,吸附量随着pH值和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疏水性分配、氢键作用可能是主导HA吸附PFOA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考虑PFOA在环境中行为的时候,要考虑腐殖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粘土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和吸附特性,常被用作垃圾填埋场的衬层,吸附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及重金属离子,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研究了pH值对蒙脱石吸附Cr^3 、Cd^2 、Cu^2 、Pb^2 和Zn^2 等五种重金属离子的影响,以及有化学络合剂EDTA和几种有机酸存在条件下,蒙脱石吸附Cr^3 、Cd^2 、Cu^2 、Pb^2 和Zn^2 五种重金属离子的效果。为了接近自然吸附状态,实验采用了离子交换柱进行连续吸附。结果表明,pH值对Cu^2 、Pb^2 和Cu^2 的吸附率影响极大;化学络合剂以及有机酸的存在降低了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影响的强弱(设其符号为y)顺序为Y(Pb^2 )≤y(Cd^2 )≤y(Zn^2 )≤y(Cu^2 )≤y(Cr^3 )。  相似文献   

19.
生物吸附剂-海黍子吸附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吸附剂-海黍子对重金属镍离子进行吸附,做了动力学实验,得到了海黍子吸附镍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溶液的pH值,初始Ni^2 浓度等因素对Ni^2 的吸附特性的影响,得到最佳pH值4~6及最大吸附量0.8283mmo1/g,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用Langmuir方程拟合相关系数R^2达0.999以上。  相似文献   

20.
宋晨怡  胡霞林  尹大强 《环境化学》2011,30(7):1291-1296
选取四环素作为代表抗生素,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二价阳离子Ca2+和Mg2+)、腐殖酸3种环境因子对四环素在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pH(pH3、6和9)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四环素在TiO2上的吸附量在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