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城市环境噪声普查方法是网格布点、大样本一次性测量。南京市自1980年开始开展这项工作,按规范以500×500米网格城区布设测点205个,每年各测点昼,夜分别监测一次约8分钟,计算各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的算术平均值(以下简称网格平均声级Leq)。鉴于噪声传播的随机性、局限性,各测点的监测数据反映的仅是测点附近某一时段的噪声状况,而并非该网络0.25km~2的年度噪声水平,因而普查结果所表明的主要是全市环境噪声总体统计结果及分布规律。然而这些信息又是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管理、各城市间宏观声环境的比较所必不可少的,环境部门必须定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完成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噪声监测中,由于监测人员对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中布点原则的理解不同,使监测布点存在差异,导致测量结果差异较大。根据国家标准测量方法,结合新疆的一些具体情况,现对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布点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国家《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中规定,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即应在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区处布点监测。在测量方法中,对测点数量和间距未作具体规定,因此测点选择可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执行,采用等间隔布点原则。由于新疆地区在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点是以作图方式将待测区划分成等距离网格 (大于 1 0 0个 ) ,监测时参照布点图提供的标志物选择各网格中心作为测点实施定点监测 ,但在标志物不甚明确或变动的情况下 ,给监测点的确定带来不便 ,定点随意性较大。今将卫星地面定位系统 (GPS)技术应用于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理统计中抽样理论,对瑞安市环境噪声监测点进行了优化组合,方法简单易行,兼顾了功能区特征,减少了测点数,并能达到要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城区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汉市城区网格布点实测TSP、SO2获取了城区大气污染总体水平的数据,运用Fisher最优分割方法,求出城区5个优化测点数,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武汉城区48个网格测点的TSP、SO2污染强度置信水平进行聚类;运用日均值和百分位数逼近方法检验;结合优化布点原则等,最终确定的TSP、SO2的5个优化测点能集中反映城区大气环境中TSP、SO2的总体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6.
将每天TSP、SO_2两种污染物各采四次样并分别进行测定,简化为每天各采一个“日混合样”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数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测定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的测值波动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因此,简化方法即采日混合样进行分析是一种可靠的监测方法,它适用于煤质中含硫份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GB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方法》和《标准》在噪声监测中的使用率最高,但也常常遇到现行《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影响《方法》执行的严肃性。因此,应该对执行了10多年的《方法》或《标准》给予补充和完善。1 问题1.1 测点定于界外1m处噪声测量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测量点,现行《方法》中用测点位置在界外1m处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评判量的科学依据不足。甲、乙单位厂界噪声监测点见图1。 ——… 相似文献
8.
聚类分析法在大气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克拉玛依市大气监测网为例 ,具体阐述了聚类分析法在大气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说明聚类分析法不仅原理简单、计算量小 ,而且较为实用 ,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在杭州市现有区域环境噪声手工监测点位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分布,采用系统聚类法对2012年149个点位的数据样本分类、合并,将149个点位优化到26个,并用T检验法验证数据可靠性。优化前后各城区的点位分布比例相差不大,等效声级绝对误差在1.0 d B(A)内,相对误差不超过±5%。经过2013年和2014年数据验证,确定优化后的点位能体现声环境功能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五年(1992-1996年)《干旱环境监测》载文引文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从中析出本刊具有遍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热心于环境监测的科研队伍。所载论文内容广泛,几乎覆盖了环境监测研究的各个领域。引文量较高。比我国行业性技术刊物篇均引文量2.8篇高出1.825篇。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长江南京段监测断面现状,用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长江南京段水质自动监测优化布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西安市具体的交通状况及路网构成,提出了通过3次优化,由繁至简,逐步筛选出典型的能代表西安市整体交通噪声平均水平的监测点位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