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案情简介 齐某于2000年在工作中因工受伤,被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经鉴定为三级伤残。此后齐某按月领取伤残津贴。2008年左右,齐某发现其领取的伤残津贴数额低于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80%。经过查询,齐某认为是2003年7月调整工伤保险待遇时改变了计发基数,致使其享受的伤残津贴低于国家法律文件规定的数额,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 职工祁某于2004年5月15日在某机械厂遭受事故伤害,之后经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伤残七级。双方就祁某的工伤待遇协商未果,祁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立案受理后认为,申诉人祁某发生事故伤害后已经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被诉人某机械厂尚未参加工伤保险,应当依法支付申诉人的工伤待遇。  相似文献   

3.
年初,江西南昌市工伤保险处在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举行“1993~1998年因工伤亡职工待遇兑现大会”,现场为86名伤残职工和3名工亡人员家属发放一次性伤亡待遇共计33934118元,受到伤残职工和家属的欢迎。南钢是重工业生产企业,职工工伤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5,(1):44-45
问:邹某系某机械厂职工,因在工作中违章操作,造成了右手粉碎性骨折,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因工负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六级。工伤职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诉享受工伤待遇。劳动争议仲裁委依法裁决机械厂承担邹某的工伤保险待遇。机械厂不服上诉到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该机械厂承拒邹某的工伤待遇。机械厂服从了判决,接着按照企业制定的《企业职工奖惩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邹某进行了处罚。邹某不服,认为既然对工伤职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企业就不可以对其进行处罚。那么用人单位能对工伤职工的违章操作行为进行处罚吗?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10日,某水管站职工王某在抢修高压线路时,被高压电电击致全身重度烧伤,左肢膝关节以下被截肢,鉴定为5级伤残,并经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后因落实工伤待遇王某与水管站发生争议,于2004年6月30日经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由水管站一次性支付王某工伤待遇12.5万余元及后期更换假肢费用。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你好:我公司是湖北省黄石市港务集团,于2000年参加了黄石市工伤保险。2005年1月,公司一名职工发生工伤,认定工伤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工伤九级。但未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发生工伤的职工于2014年元月向我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请问该职工能否向市工伤保险基金申请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  相似文献   

7.
万佳 《劳动保护》2008,(9):114-114
编辑同志:我单位一职工2004年受伤,经鉴定,为伤残六级。今年该职工要从单位辞职,向我们申请工伤补偿。请问,我们应支付哪些工伤待遇?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 江苏某公司为其职工参加了包括工伤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2013年3月以后,公司因经营困难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同年7月份,职工张某因工受伤并认定为工伤。9月,张某要求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享受工伤待遇。公司即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缴了5月至9月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及滞纳金,并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支付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工伤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泰州市某企业职工林立在患有职业病后,未经工伤鉴定便被其所在企业在改制期间以一次性赔偿了断。为了享受工伤待遇,饱受Ⅲ期矽肺煎熬的林立走上了艰难漫长的诉讼道路。近日,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支持了林立享受工伤待遇的要求。法院判决该企业全额报销林立治疗工伤所需的挂号费、住院费、医疗费、药费、就医路费,并向林立按月发放相当于其本人受伤前月工资的工伤津贴,以及在2002年7月林立工伤伤残等级确定后,按照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按月向林立发放护理费,按其月工资的80%按月发放伤残抚恤金,按其月工资20个月的标准给予一…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聊城某机械公司职工耿某2002年干12月21日在工作中受伤,因医治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干去年5月15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仲裁委受理后认为,耿某应先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再根据伤残鉴定结论裁定医疗费用和相关待遇。9月18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耿某和某机械公司的申请,依法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论为伤残二级、大部分护理依赖。12月17日仲裁委和耿某同时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相似文献   

11.
[案情]: 2003年5月10日,某水管站职工王某在抢修高压线路时,被高压电电击致全身重度烧伤,左肢膝关节以下被截肢,鉴定为5级伤残,并经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后因落实工伤待遇王某与水管站发生争议,于2004年6月30日经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由水管站一次性支付王某工伤待遇12.5万余元及后期更换假肢费用.  相似文献   

12.
【案情】:2003年5月10日,某水管站职工王某在抢修高压线路时,被高压电电击致全身重度烧伤,左肢膝关节以下被截肢,鉴定为5级伤残,并经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后因落实工伤待遇王某与水管站发生争议,于2004年6月30日经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由水管站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西飞公司一名技安工作管理人员。我公司在劳部发[1996]266号文出台之前、就组织部分工伤职工进行了伤残等级鉴定,至今维持原状,还是“企业保险”。公司根据上级文件已拟定了工伤保险实施方案,几经讨论,尚未推出。最近,部分评残职工提出,要享受新待遇。请问:对这些1996年10月1日前的伤残职工,特别是1—4级的伤残职工,究竟是执行新政策,还是老办法?如果实行工伤社会保险,这部分伤残职工是否由社会支付工伤待遇?西飞公司技安室: 1.原劳动部劳部发[1996]266号文所规定的伤残待遇只对…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你好:我本人因工伤被鉴定为六级伤残,怎么做才能退出岗位领取伤残津贴?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  相似文献   

15.
被工伤待遇问题一直困扰了20年的广州退休女工廖群英,2002年6月10日与南华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及该公司的上级单位——南华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对簿公堂。廖群英20年前因工受伤而失去右臂,因当时没有确认工伤,也无工伤保险条例,在原来的单位被兼并.接管歇业后,她就一直未能享受工伤待遇。于是,她诉诸法律,而法院以受伤时无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而一次次依法驳回了她要求享受工伤伤残待遇的请求。廖群英最终能否享受到工伤待遇?  相似文献   

16.
先后两次工伤的伤情之间若无联系,应按普通工伤处理;新伤与旧伤之间有交叉,应按新认定的等级确定,伤残补助金可以按照合理的系数进行适当浮动;同人同类工伤,“因公”与“因工”导致身份不同待遇也不同;工伤二次定残时,误工时间的计算截至第二次定残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现就有关工伤的两个问题请教如下:一、职工因工负伤,伤势到什么程度,才能办理工伤认可证。是不管伤势轻重、有无留下后遗症,只要是因工负伤就可以办工伤认可证;还是因工负伤者医疗终结后,由有关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工伤致残程度鉴定,达到某种等级,方可办...  相似文献   

18.
案情简介 关某是山东省寿光市某公司职工,月工资18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8年5月,关某在工作时腿部受伤,后被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出院后回家养伤,至2010年5月经过二次手术取出钢板,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七级伤残。2010年6月,双方协商支付工伤待遇时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支付没有异议,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编辑部: 贵刊1992年第9期推荐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其内容是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显然是在重伤范围之内,但又只讲“伤残等级是伤残待遇的依据”,没有明确与重伤的关系,即《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与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56号《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的关系。我们认为,“致残”已达到重伤范围。可是《鉴定标准》只讲工伤待遇,不明确与重伤关系。到了企业,不论工伤、重伤还是工伤的待遇都在劳动工资部门处理。可否把《鉴定标准》作为《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的具体补充文件来处理重伤定性政策…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 某公司职工缪某在检查施工质量时,被一滑下的钢梁砸中胸部倒地受伤致残,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评定为六级伤残,公司在收到有关缪某伤残等级鉴定书后,在规定的时限内未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起再次鉴定中请和复查鉴定要求。公司未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缪某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中诉,要求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的规定,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关系,由公司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就医的交通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共计2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