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当时间的脚步进入酷热夏季,我们在等待着雨水带来一丝丝清凉的同时,又担心遭受暴雨的侵扰。这些年,暴雨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太多的"伤痕"——平地积水、河道漫溢、农田毁坏、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部分山体泥土松软造成突发性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城市、乡村变泽国……  相似文献   

2.
谢丹  朱伟 《安全》2014,(7):22-2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暴雨灾害对城市安全运行的影响随之增大。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突发暴雨灾害情景,划分暴雨灾害危机事件单元,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暴雨灾害后果以及暴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城市突发暴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降低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七二一"北京暴雨倾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都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北京精神",北京这座城市在暴雨中显示出了真正的美丽。但从另一方面讲,是灾害就需要城市有强大的应急能力和完备的应急机制。正如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所说,面对61年来最大强降雨,北京市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全力抢险。正是应急机制使北京抗灾工作全面有序。但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救灾中很多不协调、不完备的细  相似文献   

4.
朱海燕  尤秋菊  郝敏娟 《安全》2018,39(2):24-27,31
近年来,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对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考验,地下轨道交通暴雨内涝灾害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安全问题。本文在对脆弱性概念进行理解及对国际上脆弱性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地下交通轨道在暴雨内涝情景下的脆弱性指标,根据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对北京市部分地下交通轨道进行脆弱性评估及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的地下轨道交通,总体上脆弱性较小,同时发现脆弱性表现最低的为5号线13号线,最高的为4号线1号线。研究结果可以为各区各条线路所面临的内涝灾害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为城市开展综合减灾及应急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骤雨,让可能拥有全国最好基础设施的"旱都"北京遭受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让人震惊和悲痛。我们知道,暴雨不像地震、龙卷风那样突如其来,使城市乡村瞬间进入被动受难的状态。即使是天老爷摸黑倒水,也需要一定时间,而实际上7·21暴雨来袭时,北京气象台先后5次发布预警,随着雨势加剧,气象台在14时即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上升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8时30分,再次提升至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从降雨到灾害形成,其间有很长的演变时间,足以让人采取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5月11日,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深圳。这座年轻的现代都市在30多年中,陆续修建了13 700多公里下水道,却依然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初步统计显示,暴雨中当地有150处道路积水,5 000多辆公交车无法正常运营,约2 000辆汽车被淹。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严重。每逢夏季都常见有关"城市看海"的新闻报道,如果说北京、兰州这样的城市能"看海"源于意外的暴雨,那武汉、杭州甚至深圳这些雨水里泡大的城市都能"看海",就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是什么造成这  相似文献   

7.
“七二一”北京暴雨倾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都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北京精神”,北京这座城市在暴雨中显示出了真正的美丽。但从另一方面讲,是灾害就需要城市有强大的应急能力和完备的应急机制。正如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所说,  相似文献   

8.
刘克会 《安全》2007,28(6):73
城市在其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高风险.“9.11“事件给美国政府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性令人震惊,2003年SARS在中国各地的蔓延至今还令人心有余悸,2004年夏天北京、上海这两个中国最具国际化色彩的大都市在暴雨袭击中遭遇了尴尬和无奈,2003年8月加拿大、美国部分地区大面积停电,每天的损失高达300亿美元……城市运行安全作为一种无形的效应,已经显现出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7·21"北京暴雨过后,市政建设的前瞻性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根据调查,北京排水系统标准仅仅是"一到三年一遇"。当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暴雨光临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气候反常现象越来越多,暴雨干旱等极端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这是城市频发内涝的外因;而内因则是城市建设,包括地面硬化等,导致排水能力的减弱。由此城区一旦遭遇暴雨袭击,洪水就会猛涨,立交桥下等低洼地带就会很快被淹掉。  相似文献   

10.
8月29日,今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登陆吉林省,顷刻间,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并伴有6级左右大风,瞬间风力可达7级……台风过后,路边的树枝断了、街边的广告牌倒了、小区里让人心悬的破损墙皮和玻璃随处可见……更令人担忧的是,倘若没有事先的预警,这些原本就存在的隐患是否曾引起我们的注意呢?这些铺了一地的"败将"8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我省多地迎来暴雨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夏季是暴雨的多发季节,暴雨来袭常常会中断城市的运输、供水供电系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则容易出现交通瘫痪,从而影响城市正常运转。那么,面对暴雨我们该怎么防范呢?如何避免受到伤害?在城市里,尤其是居住在低洼院落、平房或是地下室的,首先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同时,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如果暴雨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安全     
正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城市危险源不断增多,"城市病"等问题蔓延加重,我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趋突出。2012年北京"7·21"暴雨事件、2013年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2014年"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安全发展,本期特策划"城市安全"专题。  相似文献   

13.
大可 《安全与健康》2012,(17):21-22
7月,北京遭遇60多年来的最大强降雨,交通大面积瘫痪,居民区内涝,城区积水最深处达2.5米。与内地许多城市相比,香港地处沿海且地形复杂,加上常遭台风和暴雨侵袭,属内涝高发区。根据记录,香港的年降水量高达2300毫米以上,而且会经常遭受台风的滋扰。尽管大雨不断,但香港并未出现如内地很多城市般遇雨即可"观海"的内涝情况;雨后低洼地带积水问题也并不严重。那么,香港是如何解决这个困扰城市发展的难点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4.
高宏  于萍 《劳动保护》2022,(4):85-87
2022年1月21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这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在抗击这场特大暴雨灾害中,“翼龙”应急救灾型无人机连续两天在当地架起“高空基站”,完成了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21"特大暴雨灾害,给北京市的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2013年6月7日,福建省厦门 市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被人纵火,导致40多人死亡. 沉痛的教训一次次告诫我们,城市公共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近年来,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围绕城市公共安全,开展了地铁运营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平安城市建设转型进入平稳期";"智能分析由噱头走向务实";"网络摄像机增长明显,‘高清’非常给力";"市场商机很大,但竞争依然激烈,市场比较混乱"……2011年从安博会和走访的企业来看,大家对安防市场的表现给予很大的肯定,市场在大运会、平安城市建设以及高速公路、轨道交通、能源等专业行业的需求带动下,呈现出很好的增长态势,那么2011年我们具体收获了什么?市场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对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来年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与一些安防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期,对于关注资本市场的人们可能会发现,深圳的两家中小企业吸引了许多风投的眼球,其中的一家是安防企业深圳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据悉,贝尔信推出的中国版"智慧城市"概念,推动其在全国的智能视觉物联网工程迅速扩展,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先后在天津、株洲、南昌、昆山等近10个城市斩获几个亿的大单,引来包括鼎辉、IDG、建银国际等近20家大型投资机构都非常关注该公司的第二轮融资。对于贝尔信的快速发展,用该公司董事长郑长春的话说:"贝尔信得以迅速跑马圈地的背景,是一轮席卷全国的‘智慧城市’热。"当前,对"智慧城市"这个词想必很多人不会陌生,从路边的广告牌、各个领域的会议、论坛等渠道,我们都能感受到很多城市对建设"智慧城市"的热切。通过对于智慧城市的详细解读,我们发现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安防这个话题,而公共安全更是成为了智慧城市的重点领域。因此,智慧城市受到不少企业的关注,那么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具体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给安防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企业有哪些有效途径快速介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与行业的专业人士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闫海琳 《中国安防》2011,(10):68-71
2011年9月2日至4日,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2011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在宁波举办。博览会向人们集中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成果等,这个交流、合作、展示的大平台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企业,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对智慧城市有了更深入和清晰的认识。从此次400多家企业参展以及3万多名观众参与的展会氛围和展览成效来看,"智慧的城市"已经不是遥远的乌托邦,我们的城市在信息化的助推下正日渐"智慧"起来,可以说"智慧的城市"已经在世界各地初露曙光。据相关统计显示,现在全球大概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而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化的超高速发展,带来的是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我国城市人口已达6.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9.68%。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市化率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高达65%。城市如此快速的发展,除了带来人口的急剧膨胀,还遇到诸多挑战,如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解决办法,正因为此智慧城市成了当前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内在需求,很多城市或地区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董伟  杨玲  康铭洋 《安全》2023,(4):30-35
为提高城市稳定性、减少内涝灾害损失,依托安全科学和韧性理论,结合城市内涝灾害形成机理,从安全韧性角度建立评估指标,采用熵权—正态云法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河南省郑州市“7.20”暴雨为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市道路铺装面积占比过大,植被覆盖率小,风险评估处于高风险等级;该市在鲁棒性、迅速性、冗余性及智慧性4方面均处于较高风险,发生内涝综合风险为Ⅲ级,即较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城市安全治理及应对未来内涝灾害的发展规划有着良好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安全》2022,(7):9-10
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灾害性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明显增加,特别是突发性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城市内涝不但淹没道路,而且给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行带来巨大考验,可能出现高压天然气场站被淹、路面塌陷压断地下管线、地铁倒灌等现象。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开展相关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城市内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