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处作业个体安全防护的修正行为意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高处作业人员个体安全防护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示范性规范、过去行为、风险感知3个变量,并假设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条件,构建高处作业人员个体安全防护行为意向模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修正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行为态度、过去行为、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示范性规范均正向显著影响安全防护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对安全防护行为意向无显著直接影响;主观规范、过去行为、知觉行为控制、风险感知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安全防护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寻求可能的干预对策,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基本的理论构架,加入过去行为和示范性规范2个变量,构建了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412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违章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示范性规范均对故意违章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违章行为意向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主观规范和过去行为通过违章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违章态度和示范性规范对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的整体影响系数比较高,转变违章态度以及发挥群体其他成员遵章行为的示范性是降低故意违章行为意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致因机理,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构架,引入风险感知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对43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提出的假设关系路径进行检验,并得到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态度、风险感知、风险倾向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行为意向,主观规范和风险感知又以态度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行为意向,对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风险感知、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风险倾向和主观规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通航企业不安全事件信息自主上报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差异显著性分析,对我国通航企业170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性质、规模和成立年限显著影响企业事件信息报告行为意向。其中,国有企业行为意向显著高于民营企业,500人以上较大规模企业行为意向显著高于500人以下较小规模企业,成立3 a以上企业的行为意向显著高于成立3 a以下的企业。此外,通航企业不安全事件自主上报的行为意向直接影响因素包括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成本及认知,间接影响因素是感知成本与感知收益、示范性规范与指令性规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引入风险感知、安全意识和行为经验3个认知结构变量,构建作业人员违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通过统计分析257份有效问卷,验证假设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认知结构变量对起重作业违章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安全意识、行为经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违章行为意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感知通过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通过行为经验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风险感知、安全意识、行为经验、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违章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6.
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理酒驾行为,探究驾驶员心理因素对酒驾行为的影响,分析327份问卷调查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TPB)中新增地域文化规范和道德规范2个解释变量,构建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Ex-TPB)的酒驾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驾驶员酒驾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Ex-TPB对酒驾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和预测性能;行为意向对酒驾行为的影响较大;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中,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其次,同时,地域文化规范和道德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接近主观规范。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控制不安全行为,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和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的基础上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整合理论模型,通过问卷对468名矿工进行不安全行为调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行动效能、主观规范、风险知觉、结果期待、态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行为态度是社会性规范、示范性规范、结果期待以及风险知觉与行为意向之间的中介变量;应对计划对于不安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源于DARF机制,包括以行为意向为核心的动力机制(D)、以应对计划为核心的行动机制(A)、以应对自我效能为核心的制约机制(R)、以主观规范为核心的反馈机制(F)。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外卖配送员闯红灯(RLR)行为。以t检验确定不同特征人群心理变量均值的差异性;采用分层回归和基于人口变量的分组回归方法,分析TPB基本变量、扩展变量及人口变量对闯红灯行为意图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教育程度的外卖配送员,在所有变量中,仅交通环境对其闯红灯行为意图具有显著影响;所有变量可解释闯红灯意图的总体方差为57. 3%~69. 6%,态度、示范性规范、从众倾向、交通环境以及教育背景和从业时间是外卖配送员闯红灯行为意图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态度对闯红灯行为意图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谢长震 《安全》2016,37(10)
在对群体规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群体规范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路径关系。认为群体规范对矿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安全态度、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群体压力有直接影响,其中,不安全行为意向和群体压力是十分关键的中介变量。最后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研究摩托车驾驶员闯红灯的行为意向。设计调查问卷,获得160份有效样本;采用最优子集法筛选TPB基本变量、扩展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得到包含态度、危险认知、过去行为、预期情感、是否有汽车驾照和是否发生过交通事故等6个变量的最优子集;使用分层回归分析最优子集对闯红灯行为意向的解释能力,并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该子集可以解释闯红灯行为意向方差的29.6%,态度对闯红灯行为意向有最显著的正向影响,危险认知对闯红灯行为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过去行为和是否有汽车驾照在显著性水平为0.1时也对该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重点从纠正摩托车驾驶员对闯红灯的态度、提高危险认识和加强交管部门监管等方面,制定安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预测和解释建筑行业工人佩戴安全帽的行为意向,干预其佩戴行为,首先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框架,引入行为经验变量,其中包括过去行为和预期后悔2个二级变量;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施工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向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回收的306份有效问卷,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行为经验、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佩戴行为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引入的预期后悔变量对行为经验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为经验变量对佩戴行为意向的路径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控新生代矿工的反生产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组织情境认知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Bootstrap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组织政治知觉对新生代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内在机制,构建一个链式中介作用模型。结果表明:新生代矿工反生产行为与组织政治知觉显著正相关,组织政治知觉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新生代矿工的反生产行为,还可以通过心理契约违背和矿工犬儒主义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契约违背、矿工犬儒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生代矿工反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群体规范对不同代际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差异,并有效管理矿工不安全行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的作用路径模型。通过问卷对468名矿工进行2种规范的调查,并且以代际为分组依据,利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路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矿工不安全行为示范性规范作用效果大于指令性规范;2种规范对不同代际的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路径不同;与其他矿工群体相比,新生代矿工不安全行为态度对于行为意向的影响较低,指令性规范能够直接影响其不安全行为意向,而对其他矿工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员工安全参与行为对事故的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员工安全参与行为与事故的关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以及4个企业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的739个有效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员工安全参与行为与安全氛围、安全知识、安全动机、安全依从行为、事故间的多层影响关系及其中介作用,总结员工安全参与行为对事故的影响作用特点。研究表明:安全氛围、安全知识、安全动机在员工安全参与行为与安全依从行为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安全依从行为对事故有直接影响,安全参与行为对事故的影响需要通过其他变量的中介,特别是通过安全依从行为的中介。  相似文献   

15.
李慧玲 《安全》2020,(5):52-56,61
为了探究客舱旅客产生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旅客个体行为不完全受意志控制的特点,提出了采用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引入了过去行为、风险感知和情绪管理3个新变量,构建了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通过自制量表的方式,研究了客舱旅客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12个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态度是影响不安全行为意向的最大直接因素,风险感知是最大的间接因素。本文为干预和引导旅客的安全行为给出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群体因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建筑业行业特征,引入群体变量对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修正,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修正模型。采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研究假设和修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群体行为满意度和群体行为规范,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基于群体角度提出的激励奖惩措施、精简行为态度测量量表,以及推行群体行为规范化可视化等对策建议,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影响驾驶人风险行为的内在机制,基于知信行(KAP)理论,引入个性特质变量,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驾驶人风险行为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驾驶人风险认知、风险态度及人格特质对驾驶人风险行为的影响,构建驾驶人风险行为模型。结果表明:风险认知、风险态度对风险行为显著正相关,感觉寻求人格特质能直接影响驾驶人的风险行为,也能通过风险认知和风险态度的中介作用对风险行为产生影响。校正驾驶人对风险的认知与态度能够干预并改变驾驶人的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在巨大工作压力下,矿工的心理因素与工作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以问卷的形式调查陕西省2家具代表性煤矿的工人,分别以矿工的心理因素、工作压力反应和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外生变量、中介变量和内生变量,构建心理因素、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调研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研究中的4项心理因素,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显著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性格因素、心理素质和注意力对压力反应有显著影响;工作态度与煤矿工人的压力反应的关系不显著;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通过影响矿工的压力反应,间接影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根据计划行为理论(TPB),并结合系统动力学(SD)原理,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系统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在分析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对煤矿安全优化管理策略进行3方面优化,并将优化策略应用于王庄煤矿安全管理中。仿真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优化、主观规范优化与知觉行为控制优化是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强度的3个有效手段。其中,主观规范优化效果最显著,行为态度优化产生效果最迅速;优化策略应用结果表明,3项优化效果均与仿真结果变化趋势相一致,但优化效果均低于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矿工违章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矿工违章行为是诱发煤矿重大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构架,加入过去行为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矿工违章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违章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风险倾向这4个变量对违章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和过去行为通过行为态度这一中介变量又间接地影响违章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TPB模型在解释矿工违章行为问题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