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是人类的摇篮,然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高碳却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长期居住和工作在污染严重的城市,人们缺乏自然环境的氛围和生机,因此,我们称城市为城市丛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清新的环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奢求。而环境保护不只是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既要能保证城市持续增长,更要保证城市发展的质量,既要满足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更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应做到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观念创新。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对象要从以物和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山东环境》2001,(1):10-10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公包括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 更重要的是包括经济社会的进一步集约化、社会化、现代化。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的扩大与发展,人类经济活动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环境。多少事实表明,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允许人们为所欲为,而要求人类有意识地与自然保持平衡和谐。  相似文献   

5.
魏宏广 《环境》2006,(12):17
“自然和谐、持续发展”是英国等西方国家发展的经验,也是人类发展追求的目标。建设“绿色广东”的目标,不仅要给群众创造丰实的物质财富和优美环境,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城市转化的过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大,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变。城市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水平。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内地的城市化水平突破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的城市化进入关键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无序扩张,城市的基础设施跟不上,环境保护建设不完善,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作通讯》2011,(8):F0003-F0003
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深广。保护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为吸引更多人关注环保、重视生态,环境经济编辑部将举办“人与自然”主题摄影大赛。大赛倡导“关注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期望通过更多群众町参与的方式,影响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现特向社会各界朋友征集图片,期待您的踊跃参与。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书法漫谈燕开济,张肇瑞,赵明中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认为老子所说的“一”就是指人类的母体─—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个领域都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完善的体系。越是对这些进行精微的研究,越会发...  相似文献   

9.
宋雪梅 《环境工程》2022,(4):261-262
<正>人类自诞生于自然以来,就一直依赖着自然环境,并从自然环境中不断地汲取着生活物质和生产工具,籍以维持自身的繁衍和发展。自然中虽然蕴藏着众多美好的可用之物,但却必须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获得。在认知自然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一方面受制于自然,另一方面又想凭借智慧超越自然、操控自然,从而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料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生活所需。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要想更持久地发展,就必须在依靠自然、抗争自然和创造自然的矛盾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更加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受到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现代人类的聚集地,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亦加快对自然地质环境改造的步伐,随之而来的则是城市自然地质环境的破坏,本文主要探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自然地质问题及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环境保护劳动的必要性环境保护劳动的必要同环境问题的产生紧密相联,所以当代环境保护劳动的需要,一般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带来的污染与破坏造成。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诞生与发展起来的,正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下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一般动物中提升出来。也就是说,劳动使猿转变成人。正如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但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也发生了不良的影响,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在诞生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影响和一般动物区别不大,“生产”依赖于自然环境十分突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管理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社会调控机制为推动力、以PDCA循环为持续改进模式的城市新区环境管理模式,以实现城市新区的发展模式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6,(8)
正如何处理好双方的关系,使城市不仅服务于人,更服务于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处理环境问题中必须直面的迫切问题。城市是人口、产业的集中地,作为经济活动的枢纽,其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巨大,以中国为例,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的时期,目前,国内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这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增长所导致的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得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再也不敢以征服者的姿态呈现在自然面前,以致人类终于发出这样一个信息:“人类与其它动物以及整个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取代了‘征服’自然的观念。如同所有其它形式的生命一样,人类作为个人也是地球上的过客,所以有责任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这样,后代们(包括人类和其它形式的生命)也能在将来享受到生活的甘美”。1主宰万物的人与万物主宰人人类凭借其思维着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现代工业文明,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开发着大自然。伴随着这一开发进…  相似文献   

15.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物质信息系统,是自然环境要素与人类活动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综合体。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表现为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调节、控制和改造,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环境系统通常具有区域性、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学以自然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化学地理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环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刚刚从古老的地理学孕育、诞生出来的一门年轻科学,是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地理学的一些现象,即着重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化学过程的科学。从目前我们的认识水平来看,化学地理应该是研究自然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迁移、累积过程、分布规律及其控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一个“建筑群——人海”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工环境基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人类进化发展、繁荣昌盛的总体标志。因此,城市建设首先应为人的生存环境创造适生、优生条件。人类发祥于大自然,人的生存不能脱离大自然。所以。城市环境必须借助特殊手段使之接近于大自然。所谓城市绿色工程,说到底无非是在城市横向与纵向可能的空间领域,发展生物绿色,拓展绿量空间,尽可能  相似文献   

18.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在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舒适、高效的从事活动,避免和消除伤亡事故和毒害、病痛,建立安全可靠的“人一机一环境”和谐配套的运转体系。使人类更健康长寿,使世界太平久安而创造的特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安全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保护人,它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和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CSNI)人因组织提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想法、能力和行为方…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城市环境是在一定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人类活动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处处受着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组成城市环境的社会、人工和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研究城市环境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常利用生态观点和方法,采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两个轮子,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结点。美国著名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在一份探讨“十五”时期实施城市化战略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应根据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城市化发展目标。东部地区应致力于形成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大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