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空气中三甲胺(TMA)含量的方法。以0.02mol/L盐酸为吸收液采集空气中的三甲胺,吸收液用氢氧化钠游离出三甲胺,在80℃下平衡40min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当采气流量为0.5L/min时,三甲胺的采集效率99%;方法在0.05~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做了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在2.4%~5.6%,加标回收率在94%~102%;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3μg/m。所建方法灵敏度高于目前的主要分析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低浓度三甲胺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测定方法应用中进行分析,探讨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测定方法应用范围,分析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测定设备,最后研究了相应采样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对我国固定你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测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固定污染源作为废气的输出主体,其废气排放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决定着大气受污染的程度。本文主要从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的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以及事后质量控制三个层次来阐述废气监测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核心,从而为降低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的浓度、改善大气污染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凹凸棒石催化氧化脱除柴油机尾气中的NOx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应吸收法实验研究了天然凹凸棒石黏土、水和氢氧化钠等制备成的吸收液脱除柴油机尾气中氮氧化物(NOx)的特性.在吸收液的作用下,尾气中的NO经催化氧化和碱中和联合吸收过程而脱除.凹凸棒石黏土经稀土改性,可增强NOx的脱除效果.考察了吸收液的pH值、温度和稀土加入量等因素对NOx脱除效率的影响,并对其脱除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NOx脱除效率达90.6%.气相阻力为3.5kPa.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会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监测,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进而减少固定污染源废气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但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由于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甲苯为吸收对象,市售0号柴油为吸收剂,采用静态气液平衡与动态吸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0号柴油对甲苯的吸收特性。气液平衡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范围内,0号柴油与甲苯的气液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动态吸收模拟实验表明,废气中甲苯浓度对0号柴油的吸收效果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废气中甲苯浓度的增大,0号柴油的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增大,吸收饱和时间减少。计算发现,当动态吸收达到饱和时,0号柴油对甲苯的吸收量远低于理论吸收量,但随着废气中甲苯浓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在缩小,这可能与动态条件下气液相接触时间较短有关。实验发现,在吸收过程中,0号柴油中有少量的轻组分逸出,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吸附等其他过程结合来消除。  相似文献   

7.
固定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现状与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周刚  钟琪  赵金宝  杨凯 《环境科学》2013,34(12):4764-4770
结合我国"十二五"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要求和当前国内外相关监测管理现状,研究分析了适合我国固定污染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的仪器系统结构和技术特点,进而从系统采样预处理技术和分析测量技术两方面,提出了符合我国固定污染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特点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减排污染物的持续关注和环境监测事业的快速发展,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监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日趋成熟严谨。本文系统而全面的归纳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减排污染物的监测质控要点,从全方位、全程序的角度细化和明确了其监测质量控制要点,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液体吸收-活性炭吸附净化苯乙烯废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液体吸收-活性炭吸附净化苯乙烯废气的原理.当吸收液中石油类物质占总体积的40%时吸收率最佳,小试液体吸收段对苯乙烯废气的吸收率在74%-97.6%之间,在工业净化装置中使用该吸收液,对苯乙烯废气的吸收率在60%-97.4%之间.活性炭对苯乙烯的吸附率为自重的30%.工业净化装置中,两种方法并用苯乙烯废气的净化效率在94.8%以上.该方法关键是寻找高效的吸收液和设计实用的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10.
N-甲基二乙醇胺/哌嗪溶液和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DEA/PZ溶液被认为是目前燃煤电厂煤燃烧后脱碳过程中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化学吸收剂.反应速率和气液平衡是研究CO2吸收剂的重要参数.因此,本文在一个加压湿壁塔实验台上,针对45%MDEA/5%PZ(质量分数)溶液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溶液在20~60℃时的反应速率和在20~120℃之间低CO2负载量(<0.2mol·mol-1)条件下的CO2平衡分压,并拟合出了平衡分压的半经验关联式.鉴于氨水是目前另一种被广泛关注的CO2吸收剂,本文在相同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5%氨水的吸收速率实验,并与MDEA/PZ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在20℃和40℃之间的吸收速率接近,20℃时氨水的吸收速率略高,但MDEA/PZ溶液在40℃时的吸收速率高于氨水.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推荐45%MDEA/5%PZ溶液的吸收温度窗口应为40~60℃,氨水应为20~40℃.  相似文献   

11.
废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监测目前制定了相关标准及检测方法,但实际应用时依然会存在一些即有标准无详细规定但对监测结果产生较高影响的情况。文章分析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监测过程中采样管合理应用及高湿烟气中氟化物测试情况,使得实际工作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以石英纤维滤筒采样,采用硝酸-氢氟酸消解体系,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分析方法。分别对两种方法的波长选择、干扰因素、标准曲线、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均可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优化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AVS)的提取方法并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检测提取液中的硫化物.研究了吸收液的种类、氮气流量与吹气的时间和反应温度对AVS提取效果的影响以优化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镉-氢氧化钠吸收液相比,以氯化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吸收液吸附效率好,稳定性高且无毒.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检测提取液中的AVS快速、准确、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在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工业所产生的固定污染废气越来越排斥,对工业的排放污染源的要求也越发提高,如何减少固定污染源废气在监测中的排放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笔者主要结合工业废气参数测定、烟粉尘的采样控制、以及气态污染采样控制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科学》2005,25(5):0-0
 采用反应吸收法实验研究了天然凹凸棒石黏土、水和氢氧化钠等制备成的吸收液脱除柴油机尾气中氮氧化物(NOx)的特性.在吸收液的作用下,尾气中的NO经催化氧化和碱中和联合吸收过程而脱除.凹凸棒石黏土经稀土改性,可增强NOx的脱除效果.考察了吸收液的pH值、温度和稀土加入量等因素对NOx脱除效率的影响,并对其脱除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NOx脱除效率达90.6%.气相阻力为3.5kPa.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逐一进行了阐述分析,为提高废气污染物排放现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郭进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200-202
探讨了废气(固定污染源)监测中监测前准备、监测过程、数据处理等全程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本文基于新时期"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背景下,重点分析了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准备工作与样本检测质量控制,提出各项流程操作中的注意措施,促进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采样技术的发展,推动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顶空气相色谱测定工业废气中乙醇含量,方法简单、快速。以蒸馏水吸收工业废气中乙醇,顶空进样经DB-624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实际操作证明,该法能满足工业废气和空气中的乙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废气固定污染源监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装置和设施的生产运行状态(即工况)影响固定污染源监测结果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关的工况核查重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