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自平安城市建设启动以来,全国各个省市都因地制宜逐步大力推进报警及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八桂广西虽然在经济发展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是政府管理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各市县科技强警和城市报警监控系统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玉林是全国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柳州是全国第二批38个创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试点,两个试点城市均较早顺利地通过了公安部组织的验收,为全区平安建设探索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广西各级公安机关在自治区公安厅的带领下,积极推进平安城市及视频信息化应用建设,已经逐步建立起覆盖社会各行各业和重点部位、路段、场所的视频监控网络。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IP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视频监控朝着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广西公安与时俱进,通过与科达等国内一线安防厂商合作,高屋建瓴加强顶层设计,将全区平安城市建设和视频信息化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开始平安城市创建试点工作至今,已整整十周年了!当时,为了解决我国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问题,使公安机关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各方面资源,以打击防范各种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公安部科技局在总结"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北京、苏州、杭州和济南4个城市为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试点城市,从此拉开了我国"平安城市"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4年开始平安城市创建试点工作至今,已整整十周年了!当时,为了解决我国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问题,使公安机关更好地掌握和利用各方面资源,以打击防范各种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公安部科技局在总结"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北京、苏州、杭州和济南4个城市为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试点城市,从此拉开了我国"平安城市"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平安城市"建设等,无疑是国内安防企业的巨大历史机遇.2008年,全国38个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和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将全面验收.验收后第三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或者第三批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如果诞生,也将成为安防企业值得守候的掘金点.  相似文献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平安城市"建设等,无疑是国内安防企业的巨大历史机遇。2008年,全国38个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和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将全面验收。验收后第三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或者第三批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如果诞生,也将成为安防企业值得守候的掘金点。玫瑰和荆棘同在,巨大诱惑的机遇面前,国内安防企业必须经历自身历练的三重门:资金、管理和品牌。回款,就是这三重门中一个最直接而关键的战斗。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介绍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是公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5年全国首批"3111"试点城市监控系统建设以来,我国平安城市的建设步伐已经进入到平稳阶段。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系统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平安城市监控系统进入到联网监控和业务融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一、发展现状和问题平安城市建设启始于2004年开始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和2005年开始的3111试点工程建设。当时公安部启动3111工程试点的目的是期望通过试点建设来探索一种科学、健康和高效的平安城市建设模式。为了试点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3111试点  相似文献   

8.
公安部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其中平安城市的建设成为为市民提供安全保障和相关服务的重要项目.网络视频监控在加强城市安全防范能力,加快城市安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安防》2006,(2):13-13
为总结前一阶段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3111”试点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安部科技局于2006年10月29—3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座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科技处处长和主管技防工作的处(科)领导,22个试点城市及济南、苏州、杭州市公安局分管局长和主管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一直在积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报警监控网络建设,从推进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有效的技术系统建设与应用模式、完善技术应用网络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全国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的一下步工作主要是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3111”试点工程。  相似文献   

11.
举世瞩目的"平安城市"建设工程自2004年组织"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开始,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在公安部的主导和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各应用行业及安防企业积极配合行动,使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基础建设方面,大多数城市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的覆盖,并向着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延伸;在公安应用方面,以实现多级联网为目标,大力推动监控报警共享平台及报警监控中心建设,基本满足了各部门、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安防》2008,(1):41-43
2005年,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的意见>,确定了22个试点城市,启动了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3111"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龙  陆福明 《中国安防》2007,(7):102-108
本文作者参与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管理平台技术要求”的制定讨论以及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有关研究,本文对系统设计水平的评价原则、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应具有的功能、智能视频监控软件、存储系统类型的选择、系统和网络安全保障以及与电信平台的区别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全国开展的平安城市建设起到某种程度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自2004年启动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公安部又经历数年组织完成了"3111"平安城市试点工程,并在验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全面推进"城市报警及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程"的部署,2012年又针对公安应用明确下发了《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这些政策措施有效掀起了我国城市报警及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安防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大城市都已完成了一至二期的规划目标,建设重点正逐步向地市级、县、镇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一直在积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报警监控网络建设,从推进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有效的技术系统建设与应用模式、完善技术应用网络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全国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的一下步工作主要是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3111"试点工程.  相似文献   

16.
高勇 《中国安防》2014,(11):2-8
2004年,公安部提出了"平安城市"工程建设的设想,并且率先在北京市宣武区、杭州、苏州、济南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平安城市"的概念最初主要是以视频监控和联网报警为主要建设内容,以技防系统、人防系统、物防系统与公安信息化管理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城市安全防范的综合体。经过十年的建设与推广,时至今日,"平安城市"工程已基本覆盖国内地级以上的城市区域,县级城市和乡镇区域也已经开始全面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7.
高勇 《中国安防》2014,(21):2-8
正2004年,公安部提出了"平安城市"工程建设的设想,并且率先在北京市宣武区、杭州、苏州、济南等城市进行了试点。"平安城市"的概念最初主要是以视频监控和联网报警为主要建设内容,以技防系统、人防系统、物防系统与公安信息化管理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城市安全防范的综合体。经过十年的建设与推广,时至今日,"平安城市"工程已基本覆盖国内地级以上的城市区域,县级城市和乡镇区域也已经开始全面建设阶段。毫不夸张地说,"平安城市"工程已  相似文献   

18.
地处鱼米之乡的江苏省经济发达,GDP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4万元,折合约5700美元。得益于雄厚的财力支撑,江苏省开展城市报警与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也位列第一方阵,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省份。据了解,目前江苏全省13个地级以上城市均被公安部、科技部命名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9.
正200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公安部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设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建设的"平安城市"报告,一股建设"平安城市"的热潮在全国铺展开来。在"3111工程"、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项目带动下,平安城市建设愈发火热,许多非安防领域的大型企业纷纷进入平安城市建设中,以自身的优势和实力推进我国平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太极集团就是其中的一员。本期栏目记者将采访太极公共安全应用系统第一事业部副总经理许敏,向读者介绍太极在平安城市建设项目中的情况和他对平安建设发展现状、趋势、困难、特点等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公安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的工作意见>和<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确定了包括包头市在内的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要求加快开展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