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湾涌铜污染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湾涌为例研究了内河涌的铜污染的迁移转化 ,结果表明工业含铜废水的排放及农业含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使得水体中的铜含量大大升高 ,其年均值由 1 996年的 0 .0 1 58/mg·L- 1增加到 2 0 0 0年的 0 .0 732 /mg·L- 1。对河涌底泥、农田表层土和蔬菜等含铜量的研究表明 ,相当部分的铜迁移至河涌底质 ,并可能随灌溉向土壤和农作物转移。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次灵敏线测定污水和电镀污泥中高含量的锌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锌浓度50.0~600.0mg/L之间,溶液锌含量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661x-0.0007,相关系数γ=0.9998。方法检出限为25.0mg/L,相对标准误差(RSD)<2.96%,加标回收率为92.5%~105%,与标准法的相对误差<2.76%。  相似文献   

3.
滇中三大湖泊氮、磷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莉莉  杨晓红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67-69,73
通过对滇中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1988~2005年总氮、总磷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抚仙湖全湖总氮平均浓度为0.17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09mg/L;星云湖总氮为0.926mg/L,总磷0.075mg/L;杞麓湖总氮为2.446mg/L,总磷0.055mg/L。抚仙湖水质明显优于星云湖和杞麓湖,星云湖次之,杞麓湖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Logistic Regression在我国河流水系氮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四川省岷江、沱江及嘉陵江流域和江西省的赣江流域及鄱阳湖地区共170多个水文站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水中硝态氮浓度与年降雨量、人口密度、氮肥施用量、牲畜饲养量、农作物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等因素有较好的相关性。以以上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河流水NO3^--N的浓度划分为背景浓度(<0.7mg/L)、受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的NO3^--N浓度(>3.0mg/L)以及中间类(0.7-3.0mg/L)进行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两个Logistic模型的准确度分别达82.46%和89.19%。运用Logistic模型对整个长江流域河流水中NO3^--N浓度进行估计,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区硅藻丰度和生物量构成及与底栖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中百亩区、上沙、下沙、沙嘴、观鸟亭等5个亚区中的硅藻种类、丰度和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区中硅藻门藻类在种类及丰度组成上均为优势类群。硅藻总生物量以观鸟亭最高,达25.076mg/L,下沙8.446mg/L,百亩区4.488mg/L,沙嘴2.111mg/L,上沙仅为0.742mg/L。最高与最低硅藻总生物量相关可达38倍。生物量份布趋势和其丰度分布相似,相关系数为0.998,但每一种硅藻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硅藻生物量及丰度与底栖动物总密度分布之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处理TNT酸性废水的铁还原中和方法。该法用铁将硝基苯类还原成苯胺类,然后通过石灰乳中和生成Fe(OH)2胶体,吸附苯胺类,达到去除硝基苯类的目的。在过量铁还原60min,中和沉淀pH8—9的最佳条件下,可将废水中的硝基苯类从82.0mg/L降到未检出程度(<0.2mg/L),CODcr从394.0mg/L降到94.8mg/L。处理后的废水中的苯胺类也未检出(<0.03mg/L)。该法的物料消耗费用约为传统的活性碳吸附法的17.5%。  相似文献   

7.
铁氧体法处理电解锌厂生产废水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对广西某电解锌厂的金属废水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铁氧体法对其产生的含铜、锌废水进行工程实际处理 ,运行结果表明 ,处理效果十分稳定。进水Cu2 +、Zn2 +浓度为 2 5mg/L ,1 2 0 0mg/L左右 ,pH为 2 .0 ,出水pH为 8.0左右 ,Cu2 +,Zn2 +浓度为 0 .1mg/L ,1 .0mg/L ,并对运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余秋良 《环境》2011,(Z2):60-64
本文以某污染河涌为研究对象进行原位复育的治理试验,采用增氧-酸化-激活生物-定置养护等4个单元组合的治理方法,对水体水质进行治理和一定程度上的生态修复,为河涌治理研究提供一个实例依据。试验期平均水温15°C,治理河段长度1200m,原水流速控制在0.03m/s以下,水质COD、色度、NH3-N浓度范围分别为167~263mg/L、143~227PCU、28.3~35.6mg/L。综合出水水质:pH 6-9、COD 56mg/L、色度29.7PCU、NH3-N 10.6mg/L。  相似文献   

9.
河口滨岸潮滩沉积物-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选择了长江河口及上海海滨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物质N、P的含量,并初步估算了潮滩沉积物-水界面向N、P的扩散通量。上覆水中NH4^ -N含量分布在0.0082-2.56mg/L,NO2^--N灾0.03-0.58mg/L,NO3^--N为0.69-5.38mg/L之间,溶解态磷(DP)的含量为0.035-0.53mg/L之间;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NH4^ -N的含量为0.0025-1.35mg/L,NO2^-的含量为0.0055-0.20mg/L,NO3^--N的含量为0.61-1.14mg/L,DP的含量为0.11-0.53mg/L;计算表明,沉积物-水界面间NH4^ -N、NO2^-、NO3^--N和DP的扩散通量分布范围分别为0.11-0.99、-0.39-0.0019、-3.09--0.12和-0.48-0.12μg(cm^2.d)之间。研究揭示,沉积物是水体中N的重要蓄积库和P的可能输入源。  相似文献   

10.
选取8种我国本土受试动物,在不同水体硬度(0~500 mg/L)下,探究锌的急性毒性变化,同时对锌的物种敏感度分布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硬度的降低,水生生物对锌毒性效应增加;低营养级生物对锌毒性相对敏感性变化程度较大,而高营养级生物敏感性变化程度更小;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的5%生物短期毒性危害浓度HC5分别为:7. 1μg/L(硬度为0 mg/L)、63μg/L(硬度为50 mg/L)、67μg/L(硬度为100 mg/L)、230μg/L(硬度为250 mg/L)、367μg/L(硬度为400 mg/L)和476μg/L(硬度为500 mg/L)。可见,不同硬度条件下锌的短期危害浓度会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研究锌毒性效应和制定锌的水质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其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还应考虑水体中硬度对锌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和土壤中铜,锌,铁,锰的原子吸收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序铜、锌、铁、锰是人、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c但是,如果水土中的铜、锌、铁、锰含量过高,对作物也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测定水、土壤中的上述元素对防止作物微量元素营养缺乏及污染均具有重要意义,原子吸收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出这些元素在水、土中的含量,克服干扰的能力强,不需要大量的预处理。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银、锌、铁、锰等时常用的浸出剂有0.05InEUTA、0.IMHG。0.02InH。SO。+0.05InHG、25%酷酸等c考虑到通用性及日前应用广泛程度,我们选0.05InEUTAT和0.IMHG,水土比按5:l浸出c二者的工作曲…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高温氢还原-气相色谱分析方法[1-2],并自行设计了高温还原系统(还原炉、六通阀等),测定半导体生产排放废气和废水中的砷、磷、硫及其化合物,样品不需预处理,使气相色谱仪能直接测定固、液、气相样品中砷、磷、硫及其化合物的含量。砷、磷、硫的检测限分别为0.01mg/L、0.003mg/L、0.02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8.6%和0.3%,与经典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从分析方法的误差统计角度,也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对澄江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进行监测,并对地表径流中氮素的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大,径流中的总氮和氨氮的输出浓度也有上升的趋势;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各地类年平均总氮输出浓度为:农地7.955mg/L、人工林7.4886mg/L、次生林6.9836mg/L、灌草丛4.5188mg/L;氨氮的年平均输出浓度为:农地0.8474mg/L、人工林0.7286mg/L、次生林0.6514mg/L、灌草丛0.4782mg/L。农地的总氮输出浓度和氨氮输出浓度最大,人工林次之,灌草丛和次生林较小。研究结果表明,灌草丛和次生林较高的植物覆盖有效地保持了水分和土壤,从而也减缓了氮素的输出。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牛羊粪便中的锌和铜的方法。锌和铜分别为0~1.00mg/和0~4.00mg/L,线性良好。该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重现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105%。  相似文献   

15.
电池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含汞、锌、锰等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本试验调节废水的pH值至7.5~8.5,在EWP高效净化器中,利用进入的废水自身生成的Zn(OH)2絮凝沉淀物形成吸附过滤床,对废水进行一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出水的汞为0.00092mg/L,去除率为96.2%;锌去除率为99.1%;锰去除率为55.1%;COD去除率为19.6%;BOD去除率为28.3%。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城市河流中的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控制河流污染是势在必行的。最近发展河涌治理的研究,总结主要河涌治理的技术、原则、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的河涌治理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出更好的解决河涌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离子色谱法对硫酸盐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得出了当前常用的精密度及准确度方面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议值。研究表明:在0.5~230mg/L浓度范围内,标准样品的RSD≤3.0%,RSD’≤7.0%,RE≤±15%。实际样品0.5~210mg/L。RD≤4.0%,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115%。  相似文献   

18.
双酚A是聚碳酸酯塑料的单体成分,已证明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双酚A对哺乳动物的生殖毒性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双酚A对鱼类的免疫毒性研究相对较少。文章研究了双酚A对鲫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与2种天然激素雌二醇,可的松的免疫学效应进行了比较。实验过程中,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3种受试物对两类细胞增殖(PHA诱发)的影响,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ConA诱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酚A在0.054~5.4mg/L浓度范围内、雌二醇在0.0002~2.0mg/L浓度范围内、可的松在5~50mg/L浓度范围内明显诱导鲫鱼淋巴细胞增殖,而高浓度的可的松(500~5000mg/L)却表现出抑制效应。双酚A在0.005~50mg/L浓度范围内、雌二醇在0.005~800mg/L浓度范围内.可的松在0.005~500mg/L浓度范围内,明显诱导鲫鱼巨噬细胞增殖,而高浓度的双酚A(500~1000mg/L)却表现出抑制效应。此外,50mg/L的双酚A和50、500mg/L的可的松抑制巨噬细胞呼吸爆发,而雌二醇在0.05~500mg/L浓度范围内都诱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研究结果表明:双酚A对鲫鱼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并且在高浓度和低浓度下,双酚A对鲫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变化产生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陆炎培 《环境科学》1993,14(B09):54-55
治理主要对象为造纸厂草浆制浆蒸煮废液——黑液.其性质及污染物指标,随纸张种类、原料和蒸煮工艺的不同,有很大差别.pH值由12至9不等.黑液中含有大量木质G素及半纤维素等有机物质,还有蒸煮药剂及蒸煮过程中的化学产物,成分比较复杂.其COD浓度由22000mg/L至90000mg/L不等,  相似文献   

20.
分光光度法测定余氯的线性范围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一群  徐威毅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0):495-496,499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余氯,按照国际GB11898-89中的要求,整个浓度范围内(余氯0-5.00mg/L)所制得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0.999之间。经对其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进行探讨发现,当余氯的浓度范围为0-1.00mg/L时,标准曲线的线性较好,相关系数>0.999;当余氯的浓度>1.00mg/L,所绘制的标准曲线呈负偏离现象,相关系数<0.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